四年級描寫巷子的作文:難忘的寬窄巷子

今天,我們選錄的是任昕怡小朋友的一篇遊記——《難忘的寬窄巷子》。

遊記可以分為很多種。以記錄行程為主的是記敘型遊記;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是抒情型遊記;以描繪景物、景觀為主的是寫景型遊記;通過遊記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是說理型遊記。

遊記也是國小階段常見的一種文體,以記敘為主,主要記錄出行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人文風貌。寫遊記最忌平鋪直敘,記流水賬,要像寫讀後感一樣,找到感點,找到那些最吸引自己的地方,語言要生動,要有細節描寫,給人身臨其境的感受。

寫遊記是一種非常好的寫作鍛鍊方法,一來不枯燥,孩子容易接受,二來鍛鍊孩子的觀察力、思考力,同時可以極大地豐富孩子的辭彙。當然,多走多看,是能很好地擴展孩子的見識,便於用現實對照書本中所學知識,全方位提升思考能力,所以有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其實,我個人覺得應該是,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邊走邊看,多看多寫,既增加見識,有提高寫作能力,一舉兩得。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任昕怡小朋友在“寬窄巷子”中都經歷了哪些好玩事情。

寬窄巷子

任昕怡 四年級

今年國慶長假,我和爸爸媽媽去了成都,那是一座有著天府之國美譽的歷史名城,武侯祠、都江堰、青城山,名勝古蹟,美不勝收,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寬窄巷子。

在那裡——不管是寬巷子還是窄巷子,街邊兩旁都有著許許多多大小不一的商鋪,其中最多的是民間技藝,比如:吹糖人、變臉、泥塑……下面我給大家一一介紹。

一走到窄巷子,就有許多劇場,門頭的招牌千篇一律都是川劇變臉(當然了,變臉是川劇的代表,是國粹級的藝術瑰寶)。我和爸爸媽媽走進了一所劇場,首先表演的是長嘴壺。一個青年男子穿著單衣,抬著長嘴壺走上台來,那壺嘴總有媽媽伸展開的兩隻手臂長,台上還有九個茶碗。只見那男子一會兒把長嘴壺舉在頭頂上,一會兒背在背後,一會兒貓在腰間轉圈兒。最驚險的是這個男子在表演各種高難度動作的同時,還要把水倒入茶碗裡,而且要保證一點水都不灑出來,就這樣來來往往地把九個茶碗倒滿了,那男子扛著長嘴壺深深地鞠了一躬,獲得了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

看過長嘴壺表演,我們還看了小丑戲“皮金滾燈”和“變臉”。非常有意思的是變臉,在互動環節他向人頻頻握手,時不時讓人摸一下他的臉,摸完那一剎,臉突然變了,讓人驚叫連連。

吹糖人時,我轉到了一隻雞,老爺爺做完了拿給了我。我驚喜地發現,他畫的各種東西都栩栩如生。我的就像一隻展翅欲飛的公雞,真可愛。吃一口,麥芽糖的香在唇齒之間久久不絕。

到了成都,一定要去吃著名小吃:三大炮。當廚師在廚房裡“鐺、鐺、鐺”鏗鏘有力地丟“三大炮”時,我心裡不禁想到了戰爭中大炮的聲音,可真像呀!三大炮是把蒸好的糯米飯舂茸捏成飯糰(做法像我們昆明的現做餌塊),甩進豆面里,再淋上紅糖汁,一碗三大炮就做好了。慢慢的吃一口,紅糖汁的香甜和撒了豆面的Q彈糯米糰在口中越嚼越有勁,讓人吃了一口還想吃一口。

在泥塑屋裡,有各種各樣的手工泥塑,有卡通人物、有動物、有星星、還有食物……

寬窄巷子我玩了又玩,玩了又玩,在回酒店的路途上,回想著寬窄巷子的各種趣事,恨不得第二天再去一次。

到了寬窄巷子,才不枉到成都一趟。

本文作者:丁珊(公眾號:小天馬閱讀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