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運動的優秀作文:跳繩

一個人若是想要運動,總有很多辦法。朋友多的,可以約幾場籃球;朋友少的,可以打打羽毛球;沒有什麼朋友的,比如我的朋友張雅佳,可以跑步。我曾以為跑步是一項非常無聊的運動,直到張雅佳因為不懂英文,讓我幫她報名世界各地馬拉松比賽,我才發現42公里沿線的風景可以精彩絕倫。

為了感謝我的翻譯,順帶督促我跑步減肥,張雅佳送了我一雙跑鞋。怎奈我膝蓋有老傷,在體重減下來之前沒法長跑,於是購入跳繩一副,每天下午在小區里跳起來。方有感悟,跳繩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無聊的運動。

打球有球友,可以聊聊;健身房有教練,動作還可以不停換;跑步,步換景移。只有跳繩,一樣的動作,一樣的地點,一個人,長長久久。跳繩還需身心相通,協調全身肌肉,才能保證不被自己的繩打到。我曾嘗試一邊跳一邊構思設計,可沒跳幾下,手腳就會不協調,設計也和繩子一般糾結一團,根本理不出頭緒。能達到鍛鍊效果的基本要求是半小時兩千五百次跳繩,也就是說在半小時內要全神貫注重複一個動作兩千五百次。學廚顛勺,鐵匠掄錘,莫不如此。

我們是在各種螢幕前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周遭的環境,電視、電腦、廣告牌、手機無時無刻都在搶占注意力資源,要長時間專心於一件事實屬不易。讀書不過10分鐘,便要刷一刷朋友圈;工作不過片刻便要逛一逛淘寶,和同事聊上兩句;甚至和要好的朋友聊天,隔兩句都要各自看看手機。無怪乎持之以恆的“匠人精神”現如今被追捧,大概因為稀少吧。

逼著自己跳了兩周后,才逐漸適應,動作也愈發流暢,也開始能體會自己身體每一塊肌肉的收縮和伸展。腦海里漸漸只有自己的身體,仿佛靈魂出竅,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注視著自己每一次跳躍,隱隱中有點“老僧入定”的意思。

每天進行如此枯燥的活動,準時準點,和比丘晨課誦經一般。出家人的基礎便是持戒。以前不太懂為何約束自己,不能如此不能那般,與世界隔絕得厲害,有什麼意義,如何算得在世間修行?近日問得一位佛門朋友才知,持戒僅是一項粗糙的活動,是學佛的入門手段,如果連如此粗糙的行為都無法堅持,那么內心更精細的觀照就更無從談起了。朋友所說的精細,指的不是敏感之人對周遭的感受,而是修道之人時刻覺察反省的能力。

朱熹有言,讀書最要居敬持志,馬虎不得,讀書時就要專心致志地讀書,不要神遊太虛,方能悟得文字間的精妙。聖如朱夫子,仍信奉這一淺顯易懂的道理,後人也可窺得,躬行不易。如今學者著書立說,多有牽強附會,不能圓融貫通,多半是心不專靜純一,使得思慮不甚精明。年少氣盛,還未遍歷人世種種,心裡不寧靜,尚有緣由,但也正是該修心煉性的時刻。

也正應了一句,做事先做人,修業先修心。

本文作者: 鯨落 (公眾號: 十二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