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

六年級最後一天,老師給我們放了一部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值得拿來分享。

開學第一天在課堂中,古板的老教授叫蘭柯解釋“機器”的概念,蘭柯回答道:“機器是所有能減少人類勞動的事物,任何能簡化勞動和節約時間的就是機器。天很熱,開一下按鈕,一陣涼風——風扇,是機器;和幾英里遠的朋友通話—電話,是機器;幾秒鐘內進行數百萬次計算——計算機,是機器;我們被機器包圍,從鋼筆尖到褲子拉鏈,上上下下••• ” 可思維老套的教授卻不吃這套回答,他的定義只局限於課本: “機器是由相對運動固定的由相互連線的零件組成的,意味著,功和能量的相互轉化的裝置”——這無非是盲目的死記硬背。結果自然是蘭柯被趕出教室,而蘭柯則以近乎諷刺的回答令教授目瞪口呆,巧妙解決了自己的難堪。

這部電影最讓我困惑的是校長病毒和蘭柯的觀點。 校長病毒所說的“長尾杜鵑從來不自己築巢,他只在別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時候他們會怎樣?他們會把其他的蛋從巢里擠出去,競爭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就是大自然——要么競爭,要么死……”這是現實主義。“你們都陷入比賽中,就算你是第一,這種方式又有什麼用?你的知識會增長嗎?不會,增長的只有壓力。這裡是大學,不是高壓鍋……”

為什麼考不好?因為你不熱愛它;為什麼我熱愛它卻考不好?因為你害怕。偶然一次蘭柯與兩個兄弟一起喝酒,傾吐自己的心聲,由於同樣上課蘭柯卻考第一名,而兩兄弟,卻考倒數一二名,蘭柯告訴法爾漢:“知道我為什麼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知道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頁結婚,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麥可傑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多可怕?”而拉賈卻質疑道:“法爾漢是因為不熱愛機械,而我呢,我熱愛機器,我把機器作為我的生命,為什麼我還考倒數第一?”“因為你是懦夫,害怕未來,看看這個,戒指比手指頭還多。為開始戴,為姐姐嫁妝戴,為工作戴……你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過好今天?又怎么能專注於學業?兩個怪兄弟,一個害怕,一個虛偽……”

故事最後才告訴觀眾,蘭柯真名叫法撒克·旺都。他曾是印度一個富人家的小傭人,從小愛讀書,這個富人決定讓小傭人用自己兒子的名字“蘭柯”去讀書,富人出錢,條件是冒名頂替拿到畢業證書後,小傭人就得消失。畢業典禮之後蘭柯按照最初約定消失並且成為擁有400項專利的大科學家。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一所學校當老師,用自己的理念去教導學生,這實在是出乎觀眾的意料!

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兩個道理。

其一,樂觀的心態很重要。蘭柯的口頭禪是“Aal Izz Well”,英文中就是“all is well”——“一切都好”。這句話拯救了法爾漢和拉賈,還奇蹟般地拯救了一個嬰兒。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一切都好,說一切都好,並沒有什麼作用,但是你卻獲得了面對事情的勇氣。

其二,這部影片貫穿始終的是,“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給一切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人講怎樣才是真正的活法。蘭柯身上所表現出的“活得自我、活得自由”的精神讓我們重新看到了人性的光輝。

人活著有太多身不由己,能像蘭柯那樣跟著感覺走實屬不易。

影片不刻意討觀眾開心,也沒有做作的煽情,卻會使人發自內心的哭完又笑,笑中帶淚。

也許就如蘭柯所說:很多時候,我們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是有時候,只要你勇於跨出那一步,說不定就可以改變你今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