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

昨晚又把“三傻大鬧寶萊塢”溫習了一邊,感觸良多,一個簡單的想法;喜歡什麼就去做什麼,這樣完全不受限制,工作即娛樂。

電影中因主人公而改變的萊恩在面試時說了一句讓我驚訝不已的話;“斷了兩條腿才讓我真正的站立起來,斷了16根骨頭才讓我獲得這樣的態度,所以我不改變。”於是面試主考官在連連驚訝的神情中叫回了萊恩並說:“你是我20xx年來見過的無數的面試者中最出眾的一位,年輕人你是從哪來的,我們來談談薪酬。”

影片中主人公的幾番說話也久久的在腦中翻騰,我不得不將他的話轉化成自己的語言珍藏起來,“追求卓越,成功將不期而至。”

在現實制度不變的洪流中,上學,聽課,考試,拿文憑,找工作,我們一直在重複著機器乾的活,而自己的喜歡的事物卻總是在父母、老師、外人或有形或無形的打壓下,漸漸消失,在不斷地壓力給養下,我們不在有那清澈,靈性的眼神,取而代之的是渾渾噩噩毫無顏色的呆滯,我們不在興奮不在激動,不在因為對學習對知識的好奇而幸福不已,代替它的則是為了考試而不眠不休的背書,不眠不休的做題,然後為了拿證而不得不死K那些恨不得撕的稀巴爛的課本。真為這個制度悲哀。就算空發撓搔到頭來父母又會說:“這個制度就是這樣,你要不想被他吞沒就先學會適應。所以學習期間你要拿下越多越多的證,然後工作上工資就可以比別人多得多。”事實上他們是對的,而且相當正確,因為整個社會都是這樣。

可我不禁要問這樣學習出來的人快樂嗎?背負著為找到一份工作的精神負擔,又怎么能學習的好。又怎么能真正放得開。

可是沒辦法,大家都精神有問題的時候,如果你精神正常,那就是你的悲哀了,因為在他們眼中你就是不正常的。

但凡有成就的人都是不安於現狀、都是敢於向制度向權威挑戰的人,並且他們身上總有那過人的精神力量和超強的抗壓能力。所以他們的成就必定向流星般耀眼,即使短暫卻能讓人心馳神往。

我感到慶幸有一個疼愛自己的父母,但同時也感到悲哀,因為他們給我了很多壓力國小,中學,高中,大學,我完成了這個時代賦予給我們的基本教育義務。從小得到的就只有好好學習考試要考好,分數要高,然後就是考上一個好的高中接著繼續重複一個好學生應該有的作風,上一個一流大學,最後就應正那句不知何時說起的話“畢業即失業”

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學自己不喜歡的課,就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的業,有意思?!父母老師的答案是肯定的。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一直迷惑著,一直想著自己為什麼出生?為什麼讀書?為什麼學這些不感興趣的垃圾的東西,考那些個無聊的證。成為芸芸眾生的一員,我好想超越自己,打敗自己,創建並形成一個自己的思維然後走自己的路去成功。

有時候我也突發奇想自己的媽媽為什麼不是那種“超級”媽媽,叫自己的兒子想上大學就上大學,不想上大學就不上大學,決定全在兒子手上,並且對兒子說,“不管你做什麼選擇,媽媽都支持你,”羨慕啊!

於是中國的童話大王鄭淵潔走出了自己不一般的成功之路!可見家教對一個孩子成長是多么的重要!

回頭想想自己的父母也不容易,也許當他們看見其他有錢的父母能給自己的孩子提供更能成功的環境時是不是也在心裡懊悔自己當初為什麼不努力,不能像別人一樣給予自己的孩子同樣的東西呢?!所以也就在無形之中把社會、人性中的一些不好的東西潛移默化的傳遞給了兒女們。就這樣忽略的我們是否快樂的感受,是否真正喜歡學習的想法,這就如同影片中主人公的另一位好友明明喜歡攝影卻非要和工程師結婚。不過幸好咱們的主人公魅力四射,讓他的好友放棄的原先的膽怯,真心的請求他的父親讓他去學習攝影。並且成功的成為一位傑出的攝影家。

寫到這我的迷惑也無形的再添一分,擺在我面前的,我能看清的路有三條,第一,真心的去和會計戀愛,並且終生為它執著,或許能學有所成,拿到大家都夢寐以求的註冊證,到一個公司做我熟悉的事,拿到幾十萬應有的報酬。然後到了一定年齡去完成另一個必須的任務。

第二,放棄現在的無奈,努力尋找著自己心中所愛,然後讓人生不再暗淡,這條路的成本很大,代價也很高。但卻是快樂的。同時也是心酸的。第三,和會計保持忽遠忽近的距離,在保證飯碗的前提下,努力尋找所愛,當真正找到的時候立馬放棄,這條路貌似也是最合理的一條。

看似很清晰的三條路,也知道最好的一條是什麼但就是沒有去選擇的衝動。或許已經被壓的再也彈不起來了。不管怎樣吧,積極地思考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答案,帶著疑惑繼續上路。

希望能有主人公那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