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900字

什麼是碎片化的生活?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在聽歌的前60秒決定去留,或是看完文章的標題就想好是否去看,亦或是從來只瀏覽最新最熱的那些話題。

和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單生活方式對比,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其一是客觀的原因。有人說:“人類在資訊時代一天產生的信息量超過了之前兩千年的總和。”這話不假。沒了手機,就仿佛回到了原始社會;多睡一會,就好像與整個世界脫節。這個世界太大,信息太多。要想及時高效地獲取有效的信息,唯一的方法,也只有將本來大段的時間拆分,然後憑藉經驗或者他人的評論選擇那些“可能重要”的信息。

另一方面就是主觀原因了。現代社會的節奏是高速的,這無疑提高了生產效率,可同時也讓我們的心態變得焦慮。作為學生,我們很少有時間去閱讀經典,我們最常關心的是上場考試的成績,上課與作業的間隙中,我們與手機為伴。我們不再留心質樸的美好,僅僅追逐著世界繁雜的變化。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努力“在碎片中求完整”。

最簡單的便是“化片為塊”。如果難以避免地要與大量的信息接觸,不妨嘗試一下留出一些時間調整一下身心。現在的我們已經很難靜下心來攻讀一些艱深的名著,但即使是稍有內涵和思想的小說故事,讀一讀也能帶來不少別樣的體驗,讓忙亂的心在嘈雜中有一個能安靜下來的歸宿。

若是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還可以選擇有意地減少新媒體軟體的使用頻率。“頭條”“日報”成為了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誠然,這些軟體和網站精選出來的新聞軼事的確吸引眼球,但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很容易就會沉迷於層出不窮的訊息,機械化地完成“刷新”、“點擊”再“刷新”的動作,不僅浪費掉大筆時間,同時原本作為目的的看新聞多半也沒怎么深入了解。

如果說還認為自己深受“碎片化”的困惑,借鑑一下一些叱詫風雲的“大腕級”人物也無妨。“股神”沃倫巴菲特,俄羅斯礦業、金融業大亨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等等,都放棄了使用社交媒體,以避免閒雜的信息困擾他們的思考。當然人非聖賢,做到這一步,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碎片化的生活已經來了,如何面對,則是我們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