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態的作用作文700字

或許,你會問,什麼是心態?心態又有何用?人吶,最重要的是心態,不急不躁,才能把注意力集中,使你做事變得仔細,在一些事上,不慌、不忙,不因一些小事而太過去計較,要放寬,要放透,要理解。

1954年在巴西的奧運會上,幾乎所有的巴西球員和巴西球迷們都認為他們會再次贏得一個金燦燦的獎盃來。而在一場比賽中巴西卻意外輸給了法國隊,他們知道自己輸了比賽自己非常懊惱,因為成員們知道,足球就是他們國家的靈魂,是他們國家的希望。他們同時也擔心他們回國後是否會遭到球迷們的辱罵和群毆打。

而但他們回國後,球員們震驚了,幾萬的球迷在機場迎接他們!中間還寫著一行橫幅:那些都已經過去了,要樂觀,球員們感動地落了淚。此後,他們也能夠正式這件事情了,並在四年後的足球賽中重新贏回了獎盃。這不就是樂觀心態的力量嗎?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個站在最高處的人,放眼望去,天地萬物盡收眼底。那種把天地萬物踩在腳底下的豪邁感,一定是激勵我們不畏艱辛爬上最高速的直接動力吧!

人是慢慢長大的。有的時候,長大恰恰意味著,你不將登頂作為人生的唯一選擇了。你明白這一點之後,一個人的心態便慢慢成熟起來了,他可以這樣對自己說:半山中看風景,也一樣沒好!我很奇怪的是,像尼采這樣的人,居然也有這樣和平的心態,這個碎心“酒神精神”的人,怎么也能像中國的孔子一樣,倡導中庸之道呢?事實上的確如此,在尼采書中有過:別爬山上頂去,也別站在山腳。打從半高處看,這世界最美好。

半高處,就是留有餘地,留有美好的思想和嚮往。如果用半高處比喻人生的旅途,那么我們盡可以“美在途中”,因為生命中絕大部分的風景總是在途中,生命,也主要是為了經歷。

看來,尼采發了瘋,只是因為孔子言行一致他沒有貫徹好他的詩中中道罷了,所以孔子能安享晚年。

半杯水置於眼前,悲觀的人說:“唉,只有半杯水了。”樂觀的人說:“啊,還有半杯水呢!”對著江水,友人概嘆:“哀吾生之須更,羨長江之無窮!”蘇軾則開解道:“短暫和永恆都是相對的,何不抓住眼前的美好,好好珍惜呢?”可見,蘇軾有著無比樂觀的心態。

是啊!蚌的心態好,成就珍珠,馬的心態差,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讓每個人養成好的心態,戒急戒躁,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