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我的中國胃

每次吃西餐吃到一半時都會格外想念飄著濃香的炸醬麵。“發小”說我是天生的窮肚子,我卻不這樣認為,我只是離不開那親切的中國味道,我的胃早在出生的那一天就註冊了“中國”商標。人說:女人要想得到男人的心,先要征服他的胃。沒想到,祖國竟然通過同樣的方式緊緊一抓住了俺的心。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地域間的飲食文化差異也很大,所謂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嘛。就是同一道菜,各地的做法叫法也不盡相同。香港電視劇《刑事偵緝檔案》中,神探張大勇就是因為冒充死者的嫌疑人一句“喜不喜歡吃涮羊肉”的話發現了案件的疑點。涮羊肉是咱國家久負盛名的傳統美食,究其由來,最盛行的一種說法是,蒙古大軍在一次行軍途中,正準備埋鍋造飯做一頓家鄉的美味——清燉羊肉,忽然探馬飛報,前方發現敵人。忽必烈於是下令將羊肉切成薄片兒投入滾湯,兵士們須臾間便享罷了美食,意氣風發地投入戰鬥。涮羊肉流傳至今,衍生出琳琅滿目、令人垂涎欲滴的各色風味火鍋,但北方人多數時候仍習慣稱其為“涮羊肉”,而南方人只說“涮火鍋”。

若細究起這涮火鍋的“智慧財產權”,還真說不準該歸哪位老祖宗所有。南宋時有位名士林洪在他的著作《山家清供》中記載了這樣一道美食:爐上架湯鍋,將兔肉切成薄片兒,在湯中涮熟,蘸上酒、醬、椒、桂等調成的濃汁,不僅味道鮮美,且與知友們共圍一爐,談笑風生,意趣非常!湯汁白、兔肉紅、蒸汽氤氳——“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遂將其命名為“撥霞供”,並註明“羊肉亦可”。由此可見,涮火鍋(羊肉)的產權所有者應該不是忽必烈。清末慈禧太后喜歡的美食中也有一味“菊花火鍋”,是將一種喚作雪球的白菊花與鮮湯同煮,花香肉一香相得益彰,稠而不膩,回味綿長。

國人食花的風俗由來已久,唐代有百花糕、宋代有雪霞羹、元代有玫瑰花汁浸過的炙羊心、明代有茉莉豆腐……頭兩年,鮮花宴也曾在大一陸風一靡一一時。《紅樓夢》里,寶玉挨了打,王夫人讓襲人拿玫瑰清露給他吃,玫瑰花可活血散瘀,對棒瘡癒合有輔助療效。如今許多都市白領也常以玫瑰、茉莉、當歸、益母草等自製花草茶飲用,據說有美容養顏、消煩散郁之功效。寶玉挨打後想吃荷葉蓮蓬做的湯,賈母聽說便一疊聲地叫人去做。想來這清香潤一滑的蓮葉羹定是一道清熱解毒、化瘀活血的美饌。說起蓮花,在植物中對國人貢獻最大的可能就是它。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人文精神,到“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的感官享受,再到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蜜一汁蓮藕、荷葉粉蒸肉、蓮房魚包、冰糖蓮子羹……人類從根莖一直吃到子實,真該為蓮花頒一個“最傑出貢獻”獎。

說起美食,牽涉的話題很多很多,比如中國人是從何時開始結網捕魚的、何時開始農業生產的、何時開始馴養畜禽的……老話說: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在祝福希冀中蘊含一著對大自然的深深敬畏與感恩之心。如今,科技高度發展揭開了許多自然界的謎一團一,但享有空前便利的我們不該拋棄對大自然的感恩之心,保護環境、不再掠奪式地向大自然索取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否則,如國人今日這般海陸空一網打盡式的吃法,離開和諧自然的贈予,是任憑何種科技手段也滿足不了的。喜歡為兒孫留存款的中國人為何不肯給後代多留些資源呢?若真到了能源耗盡的那一天,紙幣的用途恐怕就只剩下引火取暖了!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從燧人氏鑽木取火開始熟食,到黃帝時煮海為鹽由烹而調,完成了人類飲食史上的一次飛躍,再到琳琅滿目的珍饈美饌,生而為炎黃子孫真的是一種榮幸,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將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飲食文化繼承發揚下去,在吃出美味健康的同時也不以損害地球的健康作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