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共享腳踏車的作文

共享腳踏車火了。不到半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橙、黃等各色共享腳踏車。小編收集了描寫共享腳踏車的作文,歡迎閱讀。

描寫共享腳踏車的作文【一】

20xx年末,在這座城市裡,如雨後春筍般多了許多五彩繽紛、造型獨特的共享腳踏車。

一開始,這兒的共享腳踏車並不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共享腳踏車的品種多了,也勾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於是,我拿起爸爸媽媽的手機,試騎這些腳踏車,我覺得這樣子的車又方便,又快捷,適合趕時間的人。

這些共享腳踏車真的太多了,平均每走200米就會有一輛共享腳踏車,平時上班離家剛好不近不遠,坐公交太浪費,走過去有太累了,這時候只要一掃,一輛腳踏車就騎走了,又不浪費,還不累,正好能運動。年輕人也很愛這個騎車出行方式,共享腳踏車真是人見人愛啊!

但是,共享腳踏車也有弊端,上一次,我騎小黃車去上課,2小時後,我上完課了,一出來,車沒了,好尷尬啊!共享腳踏車也很占位置,一個捷運口就有大幾十輛車,甚至有一兩百輛!有的人為了自己方便,就把車停在隱蔽的地方,或者上鎖,讓別人騎不了。

共享腳踏車深受人們喜愛,但車是大家的,不是自己的,所以不能把這種公共的東西占為己有。

描寫共享腳踏車的作文【二】

最近你騎車唰唰的飛過街道時應該感受到了騎行世界增添了不少色彩吧?

從原來的OFO、MOBIKE,到現在的小鳴腳踏車、bluegogo共享腳踏車也可以說讓騎行圈變得更加熱鬧起來了!

但共享腳踏車的出現方便了民眾,卻也出現了各種新問題,讓許多國人開始反思:中國國人目前素質,還不足以享受共享經濟。其實,這就是文明問題。文明是人與人之間和睦的關係,是洗淨心靈的肥皂,是多一份的關愛。文明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注意著它,就會發現。文明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它有時甚至比我們的生命還重要。

還記得嗎——“有時候文明是多一些耐心的等待,有時候文明是多一點點分享,有時候文明離我們只不過幾十厘米的距離,有時候文明只不過是一張紙的厚度……”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向市民闌述了文明的意義。

文明隨處可見,只是往往被人們忽略。而他們又怎知,那被忽略的小細節就是文明啊!這樣,文明從某中意義上來說,也是對人細心和耐心的考驗。一片碎紙,你撿起來了嗎?一個殘疾人,你尊重他了嗎?一張笑臉,你回敬了嗎?一聲對不起,你說出口了嗎?我想,要做到文明並不難。有時候路上一句普通的問候,一個簡單的手勢,都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會讓人感到溫暖,感到幸福,讓文明之風吹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

一個人的文明體現了一個家庭的文明;一個家庭的文明體現了一個社會的文明,一個社會的文明,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文明。小小的文明或許微不足道,但匯集起來,卻會讓我們因為自己是中國人,擁有文明國而驕傲。

20xx北京奧運會向外國人展示中國風采的同時,文明也是我們不可忽略的問題。文明的面貌,體現了中華民族國民的素質,也從側面告訴他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被稱為文明古國確實是實質名歸。

如果我們擁有文明,就擁有和諧的氛圍。我們學習文明禮儀,不僅僅是在口頭上,重要的是行動上。把文明融入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讓文明之花盛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我們都做文明人吧!

最後,讓我們一同記住:“我們每個人邁出一小步,社會就將邁出一大步。”創建文明城市——人人有責。

描寫共享腳踏車的作文【三】

共享腳踏車火了。不到半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橙、黃等各色共享腳踏車。與公車、捷運站等交通樞紐接駁,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無論是緩解交通擁堵,還是保護環境,共享腳踏車都很有用。然而,在腳踏車數量飆升的同時,停車問題也日益突出。

在北京一些捷運站周圍,共享腳踏車“任性”停放現象明顯:有的橫亘在人行道上,妨礙行人走路;有的無序擺放,讓本來就狹窄的非機動車停車區域更顯緊張;有的直接停在出入口台階下,擋住進站通道;有人甚至將車塞進綠化帶里、鎖在欄桿上、靠在大樹邊。在南京,共享腳踏車進駐才半個月,僅是鬧市區新街口一處就有近600輛腳踏車因違章亂放被管理部門拖走。在成都等地,共享腳踏車也因“占道”等問題屢被城管部門扣押。

共享腳踏車為什麼停不好?這與租車者素質參差不齊有關係,一些租車者只顧騎、不顧停,不願意花時間認真擺放腳踏車;這也與腳踏車公司跑馬圈地、過量投放、管理粗放有關。有的街頭地方狹窄,一下子容不下那么多腳踏車,一些故障車長期擺放在街頭,而腳踏車公司又顧不上管理,加劇了停車亂象。

除此之外,也要看到,共享腳踏車停車亂,與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的不合理很有關係——拋開老城區不講,很多城市的新城區在最初交通規劃時,壓根兒就沒給腳踏車、步行等慢行交通系統預留足夠的通行與停放空間。前期規劃缺位,後期管理失位,讓停車問題“雪上加霜”:君不見,多少腳踏車停車棚被機車、燃油助力車占據,多少城市主幹道兩側的人行道與腳踏車道停滿了小汽車,城管、物業、保全等各種管理主體,對這些問題已經“習以為常”了。

打造優質城市慢行交通系統,共享腳踏車是一個創新。想要共享腳踏車用得好,前提是“停”得好。政府完善配套服務是治本之策。當好“服務員”,政府大有文章可做。

停好車的前提是有地方停,這就要做好加減法。機動車占道,要做“減法”:交通、城管等工作人員加強巡邏頻次,加大處罰力度,定時定點“清障”;腳踏車停放區不夠的問題,要做“加法”:規劃、城建、交通等部門,做好頂層設計,編制車道規劃,完善停放導則,從總量上增加非機動車道、腳踏車停放區的供給數量。

共享腳踏車流行,主要得益於無樁,隨借隨還。但自由泛濫成亂停亂放,原先引以為傲的方便,反而成為新的出行梗阻。不妨退回一步,借鑑傳統公共腳踏車“空間劃定性”的特點,在一些有條件的樞紐和捷運站周邊,政企聯手,共建一些腳踏車推薦停放區。依託運營企業的大數據,推動各物業按需求設定非機動車停放區域。

想要停得好,還要管得好。維護好共享腳踏車的停車秩序,離不開有效的管理。對行業內惡性競爭、暴力破壞行為,對某些人公共意識缺乏、任意折騰腳踏車的行為,有關部門要做好“善後”服務,追究相關肇事者的法律責任;推動徵信機構和腳踏車運營商合力共建租車人信用管理系統,獎罰分明。鼓勵用戶對違規停車者拍照舉報,核實後獎勵信用積分;對惡意亂停、濫用、損毀、盜竊腳踏車等行為,將租車人納入失信黑名單。

共享腳踏車是新事物,政府部門應該以服務思維引領,多呵護,多扶持。配套服務好了,腳踏車停放有序了,人們愉悅、方便出行的生活小目標才能更好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