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擬收緊自由行政策解讀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近日公開表示,來港旅客人數增加對市民生活造成壓力,會繼續向中央政府及內地、香港部門商討是否有收緊目前自由行政策的空間,限制、減少內地居民來港人數。

香港“擬限行”論一出,社交媒體上頓時炸開了鍋,勾連出兩地累積的矛盾,演變成帶有強烈敵意仇恨的論戰,夾雜著陰謀論和造謠中傷。一方說別有用心的人渲染香港人不喜歡內地人,如何討厭內地人,罵內地人為“蝗蟲”,讓香港人與內地人對立起來,達到割斷香港與內地聯繫的目的,距離搞港獨的目的又進了一步。一方說別有用心的人將香港污名化,煽動內地民眾對香港的仇恨,從而降低內地民眾對香港的關注,無疑是避免香港爭取普選的影響擴散到內地的最佳方式,達到拒絕香港的一切,包括追求民主。

由香港“限行”引申出上綱上線的論爭,實是過度解讀,梁振英已經說得很清楚,香港收縮自由行主要是考慮來港旅客人數增加對市民生活造成壓力,這是事實。自由行固然曾拉動了一度疲軟的香港經濟,但太多的遊客湧入香港,也在擠壓其生活空間。以捷運為例,每天經過深圳各大口岸赴港的不少於50萬人,這對於香港這么狹小的空間和繁忙的公共運輸將是多么大的壓力,其擁擠可想而知。而且內地人赴港無形中抬高香港人的生活成本,包括房價、房租和日常消費,這都是香港人能夠真切感受得到的壓力,港府收緊目前自由行政策,反映了很大一部分香港市民的願望。

其實,我們可以假定香港是一個風景區或是遊樂園,當湧入的遊客超出了它的承載能力,甚至可能造成安全隱患,難道不應該控制遊客進入的數量嗎?這個壓力局外人很難真切地體會,身在其中的香港人一定會有反應,何況自由行對香港GDP的貢獻極其有限,且只有少數行業得利,在付出與收益,經濟與生活之間,香港人必須做一個權衡。

更重要的是,香港畢竟不是內地的一個風景區或遊樂園,它是一塊曾經的英殖民地,它獨自經歷了上百年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形成強烈的本土意識,文化和規則與內地有較大出入。大量遊客湧入香港不但帶來壓力,也造成文化衝突,那就是自由行中少數遊客不文明的行為會引起少數香港人的反感,他們會按照自己一貫的價值觀和規則來對待內地遊客。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事,畢竟香港和內地有各自的發展歷程,很難在一朝一夕互相理解與融合,觀念和行事方式總有差別,經由媒體的報導和輿論的炒作之後,這些衝突變成了地域歧視論,有的人祭出民族主義來攻伐,這就將本來很小的矛盾摩擦,上升到整體性的矛盾。

於是,一些內地人將香港人視為白眼狼,認為他們得了好處還賣乖,背親棄義。比如,動輒就說香港系內地養活,供水、供電云云,歷數內地對香港的種種好處,斥責港人數典忘祖。事實上,在香港沒有回歸之前,乃至在晚清民國時期,香港是靠內地養著的嗎?沒有,香港從一個不毛之地,經過一個半多世紀的發展,形成現今格局,成為國際化大都市,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是港人自己辛勤努力的結果,並不是依靠內地的恩賜。倒是在內地困難的年代,香港給了內地莫大的幫助,至少香港接受一百多萬的逃港人群,讓很多人免於饑寒。

香港回歸之後,香港與內地經貿交流日益增多,這種交流是互利互惠的。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供水、供電乃至蔬菜肉禽等的供應,其中或許有某些特殊因素,也是基於互利的貿易規則。從總體來看,自由行能實現兩地優勢互補,增進彼此利益,只是短時之內,這種利益的增進在香港內部分配不平衡,香港內部利益博弈傾向自由行收縮政策。但著眼長遠,香港向內地敞開而不是收縮大門是必然選擇。

因此,當前過度解讀香港“限行”,不符合香港和內地的整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