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反省良心的作文800字

篇1:反省良心

良心是什麼?是天賦的道德觀念,是內心的是非標準。孟子曰:“人之所以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不慮而知,就是天之所賦。對於創立性本善的先哲來說,這顆具有良知的心,自然也有著先賦的味兒。《說文》釋“良”:“良者善也”。良心就是善心。

然而,這顆每個人都應具有的良心,常常被自己遺忘、遺棄、踐踏、出賣。

近日,全國各大城市出台了相關規定,嚴禁隨地吐痰,對吐痰者罰款5元至200元。

從此當街吐痰的人,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用錢換回遺忘的良心。前些天,筆者目睹了某市大型上市知名企業,竟然毫無節制地排污。這類企業遺棄了良心!幾天前,筆者獲得一份環保部門的材料,材料上明白無誤地寫著,某某大型企業,私自關掉污水處理設備,污水直接排放進母親河。這些企業踐踏了良心!

採訪中,有些官員還指責媒體多事,記者多事。說這話的官員正在出賣著良心!

遺忘、遺棄、踐踏、出賣,這些詞語也許會刺痛人心,每個人都會辨解:你也吐過痰;你是企業負債人,你也會排污;你是官員,你也會覺得某一篇報導給你的臉上抹了黑。或者有人說,吐痰和排污不能同日而語,吐痰是習慣,排污是故意。誠然,習慣是將良心忘卻後的無意而為,帶著本能的色彩,平常得我們都無意察覺。這種平常也更可怕,危害性更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吐痰和排污,在善與惡的道德分野里,沒有孰輕孰重。

我承認,良心的缺失隨處可見,我們每個人都是當事人。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個詞兒“良心發現”。這說明良心是需要發現的,雖然它有著先賦的意味,但不去發現它,就不知良心何在。生活中還有這樣一個詞兒“問問自己的良心”。看來心是需要用問來提醒的,不問它,我們常常忘記是非標準,遺忘先賦良知。顯然,這兩個詞兒都有著自我反思的意思。說通俗一些,就是提醒自己,我本善良。問良心,就是問心中的良知———不慮而知的道德。否則,聽憑良心丟失或泯滅,那就會變成沒心沒肝的行屍走肉了!

良心的外在表現,就是善行。不要危害他人就是善行。問問自己的良心,喚起天賦的良知,每日“三省吾身”,就能管住我們隨意吐痰的口,就能堵住一個個惡臭的排污口,就能管住我們為了利益而背棄良心的心。“非典”可怕,背棄良心比非典更可怕。

問問良心,反省自我,從今而始。

篇2:反省良心

中華民族是個很講究“良心”的民族,自古以來,“良心”就像一把道德的尺子,無形地丈量著人們的善惡美醜,真偽好壞。 所謂“良心”,顧名思義無非就是指人的善良之心。 正如俗話所說:善良之心人皆有之,好惡之心人皆有之。

然而,中國人對“良心”的理解和運用是無以倫比的,一句“有良心”和“喪良心”, 就把世間的好人壞人、好事壞事清晰地區別了開來。儘管人們的社會地位,所處階層各有差異; 對“良心”內涵的把握各不相同。 但是,“良心”在人們的心裡卻是有著同等分量的。 達官貴族講“良心”,奉行的是“食得皇家俸祿,理應捐軀社稷。” 商賈富豪講“良心”,奉行的是“百姓是衣食父母,必以誠信於天下。”草莽梟雄講“良心”,奉行的是“ 一日為友,情同手足,不求同日生,但願同日死。”地痞殺手講“良心”,奉行的是“拿人錢財,為人消災。為朋友兩肋插刀。”平民百姓講“良心”, 奉行的是“受人滴水之恩,即當湧泉相報。”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良心”就是“道德”,有良心就是講道德,喪良心就是沒道德。有些文人墨客也將其概括為 :“仁義禮志信”和“忠孝節義”。由此可見,中國人對“良心”的總結,從理論到實踐已有了較為全面的闡述。而且,古人們也為我們留下許許多多“良善立世”的真人實事。

時至今日,“良心”似乎被掛在了“嘴”上,“道德”好像被擋在了金錢的後面。在有些人的眼睛裡,似乎搞市場經濟就可以不講“良心”了,甚至還叫嚷什麼“講良心?良心值幾個錢!”進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出現了:有權的說假話;有錢的辦假事;經商的賣假貨;唱歌的搞假唱;討飯的裝假相;看來只有善良的人們上當受騙是真的了!難怪溫家寶總理在指責“三鹿奶粉”時,氣憤地說:這樣的事情,就是喪良心!

有朋友可能會問,你講了這么多,那你說如今的“良心”到底值多少錢? 我可以毫不謙虛地告訴大家:我也不知道!雖然,我不知道如今的“良心”值多少錢。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喪良心”的人一分錢都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