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辦學怎么樣?

近幾年,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蓬勃發展,影響深遠的首選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合作項目,其專業特色、就業優勢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如今,北京五高校(北京化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都有了各自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

根據《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和《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中外合作辦學是指中國教育機構與外國教育機構依法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外合作辦學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在教育領域中出現的新生事物,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出現至今,走過了將近20年的發展歷程,其過程跌岩起伏,備受社會爭議,家長和考生更是感覺心裡沒底,難以抉擇。最近幾年,一些院校的中外國際合作項目發展很快,逐步納入招生計畫並得到了社會的回響和認可。

中外合作辦學有合作設立機構和合作舉辦項目兩種形式,具有以下特點:

(一)中外合作辦學的主體是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國教育機構和外國教育機構;

(二)中外合作辦學的方式必須是合作辦學,既不是合資辦學,也不允許外國教育機構、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單獨辦學;

(三)中外合作辦學的招生對象是中國公民,而不是主要招收外國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的學生;

(四)教育教學的地點主要在中國境內;

(五)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都應當依法取得行政許可。

考慮到我國中外合作辦學的實際,國家規定,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也包含中國教育機構採取與相應層次和類別的外國教育機構共同制定教育教學計畫,頒發中國學歷、學位證書或者外國學歷、學位證書,在中國境外實施部分教育教學活動的方式依法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但中國教育機構沒有實質性引進外國教育資源,僅以互認學分的方式與外國教育機構開展的學生交流活動,不納入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加以管理。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領域的不斷擴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外合作辦學發展十分迅速,辦學規模逐步擴大,辦學層次逐漸提高,辦學模式也趨於多樣化,已經成為中國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這對於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借鑑國外有益的教學和管理經驗,加快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步伐,培養國家經濟建設急需的各類人才,促進中國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增加中國教育供給的多樣化和選擇性,發揮了積極作用。

根據原國家教育委員會1995制定的《中外合作辦學暫行規定》,中外合作辦學是“外國法人組織、個人及有關國際組織同中國具有法人資格的教育機構及其他社會組織,在中國境內舉辦以招收中國公民為主要對象的教育機構實施教育、教學的活動。” 正是從那時起,中外合作辦學發展起來,但早期的中外合作辦學基本是面向高考落榜生,以預科班的形式向國外輸送學生,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因此走出國門,拿到國外大學的文憑,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其中很多畢業生的事業發展相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