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世界人口的相關知識範文

世界人口日由聯合國大會根據開發計畫署理事會的建議,把每年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以引起國際社會對人口問題的重視。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普及世界人口的相關知識範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普及世界人口的相關知識範文(一)

我國是人口大國,上一次人口調查人口在13億左右,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總數的三人之一。我國地大物博、石油、陸地、礦產……資源應有盡有。我國資源多,人口也多,資源總會有用沒的時候,可是人總要繁衍生息。面對這一難題,我國實行了計畫生育這一政策,暫時解決了一部分難題。

姥姥給我講述了她那年代的苦:那時,因人們受養兒防老、兒多福多和傳宗接代等傳統思想影響,很多人家生育無節制,形成了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惡性循環,我姥姥就是受害者之一。婚後短短的幾年時間,姥姥就生下了5個孩子。姥姥、姥爺在隊里拼死拼活地乾,春天挑野菜、冬天拾柴草,撈魚摸蝦樣樣來,五個孩子還是吃不飽,穿不暖。姥姥還落下了一身病根,她的關節炎就是因為生活苦而落下的。說到這裡,姥姥留下了悔恨的淚水,“這哪是什麼兒多福多?兒多老命苦才是真。”後來國家提倡計畫生育,五叔五嬸家回響計畫生育號召,只生一個孩子,勤勞致富,過上了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

看看現在,國家計畫生育只允許生一個孩子,人們也自覺遵守,人人都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想一想,還是計畫生育好,有關部門發揮作用,實現資源共享計生、公安、衛生、民政、勞動等部門各司其職又互有關聯,及時識破個別無誠信人員瞞騙,避免結婚、出生漏報,從而更好地為育齡民眾服務。回顧歷史,總結經驗,要想徹底辦好計畫生育,還要找準癥結,綜合治理……

俗話說的好:計畫生育好;致富又養老。少生孩子快致富,父母60歲有扶助。經過多年計畫生育的管理,我國人口增長也越來越慢了,人們的生活條件也慢慢的提高了,都住進了高樓大廈,乾起了小買賣,連農村人都可也當老闆。現在我國發展飛突猛進,我相信再過上幾十年,中國一定會成為最先進,最好的一個國家。不管怎么說,計畫生育政策就是一個字:好!

普及世界人口的相關知識範文(二)

1987年7月11日,從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市彼特洛瓦醫院的產房裡傳出一聲嬰兒啼哭,世界第50億個人誕生在地球上。為了引起國際社會對人口問題更深切的關注,聯合國人口基金決定從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1995年2月15日零點,北京婦產醫院一個重3700克的嬰兒出生,宣告中國第12億個公民的到來。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達60億聯合國確定今天為世界“60億人口日”。

現在世界人口增長正呈現三個新趨勢:一些地區的人口迅速增加,而另一些地區的人口增長率卻明顯下降;人口老齡化、人口城市化的速度越來越快;被稱為“世紀殺手”的愛滋病迅速蔓延,正改變一些地區的人口結構。聯合國人口與發展委員會今年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目前全世界人口總數為61億,其中欠發達地區的人口就占世界總人口的80%。全世界人口數量每年以大約0.2%的速度遞增,即全世界每年淨增7700萬人,但欠發達地區的人口數量以每年1.5%的增幅上升。就人口密度而言,較發達地區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2人,而欠發達地區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9人,幾乎是發達地區的3倍。

人口增長和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給自然資源和環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直接導致了水資源匱乏、耕地減少、食物短缺、森林面積減小、動植物物種滅絕、全球變暖和環境污染等。這一切反過來又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據聯合國有關機構統計,世界上約有85個國家沒有能力生產或購買足以養活本國人民的糧食,開發中國家中有13億人口每人每天靠不足一美元的收入維持生活。因此,有效控制人口增長、切實保護人類生存環境、正確處理和妥善協調人口增長與環境保護以及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是擺在各國政府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

普及世界人口的相關知識範文(三)

中國的人口問題和環境問題幾乎是同時被人們重視起來的。人們將中國人口數量過多作為環境惡化的根本原因,將人口與環境對立起來,使很多人認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環境問題,就應該努力地削減中國的人口。但是,我們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的森林面積在逐年減少,沙漠面積在逐年擴大,空氣和水體質量越來越差,如果我們單純地與俄羅斯、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相比,是很容易得出“人口少則環境好”這樣的結論的。然而如果我們與日本、新加坡這些國家相比,就只能承認我們在環保意識和環保工作方面的差距。所以,我們可以說人口數量不是根本問題!

要創造和諧的人口與環境,我認為提高人口素質是減緩環境惡化的關鍵。它一方面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比如“母強兒壯”反映了先天因素對人口身體素質有重要影響。再如白化病等很多疾病都屬於遺傳病,兩個攜帶致病基因的人結合很有可能給下一代造成不幸。所以社會提倡優生優育,禁止近親結婚。另一方面受社會和自然因素的影響。比如我國封建社會婦女裹足對人身健康的摧殘;古巴比倫王國由於社會倫理道德的敗壞導致文明的衰落等等。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口身體素質的高低,越來越取決於社會環境因素。人們對身體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到處可見人們晨練的身影,並且平時的問候語也經常聽到:“身體好嗎?”這樣的話,人們不再追求吃飽,而是講究吃得健康,“有健康才有將來”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信條;比如電信業的發展具有的微波輻射污染,現在家庭電腦普及,手機泛濫,電器設備應有盡有;交通業建築業等噪音污染,特別是日益發達的交通事業,汽車成為代步工具,雖然加快了生活節奏,但也加速了尾氣的排放,加大了環境污染;日益發展的工業企業排放的有毒物質,嚴重影響了土壤、森林、氣候,破壞了生態平衡。導致很多地方出現土石流,山體滑坡現象。以上這些引起的環境問題都會通過空氣、呼吸攜帶傳染物,傳染到人體,給人造成致命的傷害。這些自然環境對人口身體素質的影響也都是決定性的。

所以,人口與環境的問題不是決定與被決定的關係,而是相互統一的關係。提高全民的人口素質,會使我們的環境更加的美化;同樣創造更加美好的社會和自然環境會讓人口素質迅速提升,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更加和諧,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