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良心800字作文彙編

第一篇:

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人間悲劇。在這個以“佛”命名的“廣佛五金城”,卻走出了十八個毫無悲憫之心的所謂的“路人”。到底是什麼讓此十八人如此冷漠、如此無情?答案,在第十九個人身上。

十八個人,組成一支救援小隊也綽綽有餘,卻就不起小悅悅倒在路旁的生命;十八個人,或許抬起一輛小貨車也足矣,卻拖不起一個兩歲女童的幼小身軀。這一切荒謬的、殘酷的現實,最終卻了解於一個瘦弱的老人,陳賢妹以她那雙拾荒的手,拾起了這個世界最後的底線,也讓我們從還沒散去的此次事件的陰霾中,看到了光芒,那可在世俗中不染纖塵的平凡的良心,散發出的柔和的溫暖人心的人性光輝。

前十八個人與第十九個人的差別,人心為何冷漠無情的答案,人間悲劇層出不窮的緣由,都歸結到一個關鍵之處——平凡的良心。

在這個眾聲喧譁的時代,在這個欲望大的驚人的掘金時代,物質文明驕橫的鐵騎以其冰冷無情的步伐無情的踐踏著我們昔日溫馨而美好的精神家園,驚擾了居住於其中的我們脆弱的良心。於是我們,靈魂愈發冷漠,內心更加麻木。我們在義憤填膺的批評那十八路人的同時,也該想想,如果當時你在現場,是否會任憑自己如同行屍走肉般捨棄自己的良心,不理會耳畔那無助的低泣,就那樣冷漠地“路過”。我們,是否還會懷抱著那顆平凡的良心伸出援手?

外界太過喧囂,我們的雙兒不得不時時刻刻被動接受著世界的各種喧譁。我們來不及從中精挑細選出可以給予心靈補給的聲音,只能讓那顆平凡的良心淹沒在嘈雜的紛擾之下。或許,人們聽多了“彭宇”,也聽怕了“許雲鶴”,所以那顆平凡的良心便深深地多了起來,不敢面對複雜的現實。然而,陳賢妹,一個拾荒者,與我們相比,仿佛還停留在另一個時代,一個純潔的從不會有“碰瓷”之說的時代。他從沒有聽說過那些所謂的“好人沒好報”便無知地把自己那顆平凡的良心暴露於世界的灰暗之中,照亮一片天空。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平凡的良心,只不過時間讓它蒙上了世俗紛雜的塵埃。只要你我願意,拂開灰霾,便能恢復一顆平凡的良心。

第二篇:

食品可以添加塑化劑,牛奶可以兌入三聚氰胺,樓房可以成排倒塌,饅頭可以染色,地溝油可以被端上餐桌……似乎這個社會,良心已被束之高閣,金錢取代了格調,物質取代了人們心中的道德律。所以我們呼喚良心,人性本善,但願每個人都保持住自己平凡的良心。

康德有言:“我所敬畏的兩樣東西,一是心中的道德律,二是頭頂的星空。”然而這個社會中良心缺失的現象卻比比皆是:大學生為救人而落水,打撈者卻喊出“先交錢,再救人”的無情話語;許雲鶴、彭宇伸出善良之手,卻反被敲詐;許多非法煤礦將礦工的生命玩弄於股掌之中,礦工冒著生命危險工作了一年,結果可能還得不到一分錢……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在上演著社會道德的滑坡,如此下去,良心何在?人性何在?民族精神崛起的希望何在?

然而無論社會環境如何,總有一些人如終保持著平凡的良心,看到了他們,才感覺到良心尚存。當陳賢妹抱起被兩次碾壓的小悅悅時,是良心的覺醒;當高曉松在法庭上不為自己的過去辯解時,是良心的覺醒;當德國總理在波蘭人民面前跪下時,也是良心的覺醒。良心是平凡的,每個人都有向善之心,只不過我們的心靈因歲月流逝而蒙塵,因喧囂紛擾的社會而不知所措,良心沒有拋棄,它只是停留在原地,等著人們回頭去重拾。

重建人們心中的道德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長時間積累的道德淪陷,不能指望一個晚上就解決,時間是最好的解毒劑。

平凡的生活,平凡的良心,卻能擁有一個不平庸的人生,或許你只是堅持自己的原則,然而在不經意間你可能就拯救了一個人的一生。我們的良心不必崇高,不必想著什麼為了世界和平而奮鬥。我們的良心可能就是:當別人在懸崖邊上掙扎時,即使你不能拉他一把也不要把他踹下去。

當生活中處處可以看到平凡的良心,當每個人都心存善念,生活便會少了爾虞我詐,世界就變得簡單無瑕。

第三篇:

當看到各種把人吃成元素周期表的有毒食品投入市場,當看到強拆後在廢墟中哭泣的人們,當看到小偷明目張胆地把手塞進人們腰包而無人揭穿時,我們也許只是一個旁觀者,抑或是關涉其中的當事人,我們應該怎么做?

白岩松曾說過:“你必須去做一個推動者,改變者。我們不是在看一個時代的笑話,你也是身在其中一員。”也許,我們沒有一個叫“李剛”的爸爸,也沒有一個開煤礦的父親,也許

我們永遠不能擁有一輛賓利,我們只是平凡的人,但我們都有良心。良心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是我們作為一個“人”的底線。一個沒有良心的人,他不會體味生命的美好,也不會淨化社會環境,他只會鑽進自已厚重的殼中求安取暖,而忽略了外面的世界,這個世界需要良心的支撐,那些平凡的良心才是社會的基石。

在這個燈紅酒綠,物慾橫流的社會,有多人的良心已經被金錢、權力所麻痹。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曾寫過這樣一段話:生命往往取決於那些我們最瞧不起的人,那些醜陋的承包者,那些收受賄賂的委員會配子,那些未加約束的建築公司,他們都來自我們中間,在我們之中。社會的和諧需要喚醒那些在社會中最平凡人的良心,億萬顆星星終會照亮蒼穹,閃耀宇宙。為農民仗義執言的梁漱溟;以八十高齡也要為“人口論”辯護的馬寅初;在黑暗中單兵掘進,完成從烏托邦理想向生活經驗主義回歸的顧準,他們都用自已的良心向社會的黑暗宣戰,為正義辯護,而良心的平凡並不代表你不能改變社會,只要有一份力,你同樣能美化生活。

這個世界需要那些平凡的良心,需要平凡的愛,需要那些平凡的人,身處高官,家財萬貫的人只是少數,世界依然屬於我們最平凡的人,小平凡積累起來能創造出大的奇蹟。社會不公平的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平凡的我們可以自律,從自身做起。當一座房子著火時,你不一定要冒著生命危險衝進去,但你可以打119;當你看到小悅悅倒在血泊中的時候,你也許不能扶起她,但是你可以打110;當你懷疑乞討的兒童是被拐賣的時候,你不一定要把他帶回家,至少能夠拍照傳到微博,讓更多人關注。

是的,平凡的良心可以構建精神的大廈,從而可以淨化我們生活的家園。

第四篇:

康德曾說:“我所敬畏的只有我頭頂的這片天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仰望星空是一個跨越了千年的信仰儀式,我總認為這個舉動帶有一定的宗教意味,在表達人類的敬畏——對星空、對道德。

而今人們總是在頌揚道德與良知,各類慈善新聞稱為媒體的寵兒。慈善是良心的體現,而良心卻不止步於慈善。良心由善萌芽,被愛澆灌,不是幾億人民幣能代替的。台灣的證嚴法師說過:“平凡做,歡喜愛。”善事都在平時細微的生活里,點滴的善意里醞釀著歡喜。所以,又何必執著於驚天動地?我們所需要的、所缺少的只是平凡的良心。

日前,在廣東佛山的廣佛五金城發生了“小悅悅”事件,兩歲女童慘遭兩輛車碾壓,周圍經過的十八個路人無一搭救。“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是傳承千百年的大義,看到有人受傷義伸援手又是多么的理所當然,然而如此平凡的良心怎么會在“十八路人”的身上找不到一點蹤跡?我們不需要再標榜道德,亦不必天天呼號“天下大同”,只須回歸人性,找尋自己的良心,不用華麗,平凡足矣。

白岩松在《幸福了嗎》中寫到:“十年前希望今天更犀利,更嚴無禁忌,更能在筆下自由的呼吸,我必須承認,與十年前相比實現了一些,不僅是環境的變化,還在於內心勇氣的增長。”誠如他所說,我們身處的社會有很多真相,我們看見了,卻不說,是不能、還是不敢?誰也無法界定。看到什麼就說什麼是多么平凡的舉動,實事求是又是心口相傳多少輩的信條,為什麼今天他卻找不到合適的心靈安家?我們不需要歌頌仗義直言的“鬥士”,只須回歸勇敢,找尋自己的良心,不用堅固,平凡足矣。

平凡的良心、平凡的善良、平凡的勇敢。看到受傷的人,不要猶豫,去救;看到別人不敢言之真相,不要怯懦,去說。在細微中尋覓良心的蹤跡,讓平凡的良心在心中紮根。

白岩松說:“可以把上個十年的期盼放到下一個十年中。”我們期盼,良心可以在人們心中永生,而人類因平凡的良心而永遠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