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電影《我在震中》

20xx年5月12日14時28分,正是這個似乎與昔日相同的時刻,埋葬了汶川的無數生靈。

12月22日,看完《我在震中》這部片,再次將我們的記憶喚回到那個黑色時刻。那一次次時間的閃過,意味的是死亡的逼近。面對這自然災害,我們無能為力,只能任惡魔在耳邊叫囂。我不敢想像,在這些過去的夜晚裡,有多少條瑩瑩晨露般無辜而不幸的生命從此消失,恐怖而無情地從世界上被抹殺。

忽然記起里爾克的詩文 ——“誰此刻在世界上某處死,無端端在世界上死,眼望著我。”,普普通通的詩句,在此看來,卻是如此刺眼。在這場地震中,有多少“無端端”死去的人?而仍舊具有鮮活生命的我們,應該慶幸,更應該哀悼這些曾經象我們一樣鮮活的生靈。

影片裡一個五歲小女孩在地震廢墟旁唱歌的情景令我過目難忘,當女主角問她父母在哪時,女孩只是指指天際,並沒有說話,面對這樣的大難,讓一個五歲的孩子又能說些什麼呢?但是我相信,能夠戰勝災難和恐懼的唯一希望,就是愛,永遠與痛苦同在的愛。

在汶川地震發生後,各地報導連續不斷,我想大家都應該聽說過這則故事吧?當搶救人員發現一堆廢墟下埋葬的一位年輕婦女,當他們確定這位母親已經死亡時,他們奇蹟般地發現,她的身下還護著一個仍在熟睡的孩子和一部手機,手機上有一條簡訊:“親愛的孩子,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當危險臨近,母親把生的希望讓給孩子,此,怎不為大愛?

… …

災後一個月,新聞上仍舊反覆播出著災區的錄影,哭嚎,絕望,掙扎,恐懼……在每一刻展現。那段時間,我十分恐懼黑色,因為黑色是代表死亡的顏色。連續幾個晚上,新浪網所公布的死亡數據都急劇上升,從一開始的幾十迅速升至上萬。那一個個阿拉伯數字代表的不是普通的數據,而是一個個死去的亡靈。那一刻,才真正體會到“死亡無處不在”的含義,眼下的一場場災難,給我們這些仍存活在世間的人帶來的真切感受恐怕只能凝結成一句話——死亡是那樣不真切,卻又是那樣近得觸手可及。樹木在死亡,青草在死亡,包括曾經鮮活的生命也在死亡。死亡會忽然出現帶走你或你身邊的人。面對死亡,生命最脆弱。

在影片臨近片尾,出現了這十分敲打我靈魂的一幕:女主角將五塊朱古力擺在震倒的房屋前,深深地鞠了三躬,以此寄託對逝者的哀思。對於不能挽救的災難,我們能做的,只有祝願,願逝者一路走好。

20xx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後的第365天。降半旗、哀悼、祝願……在剎那間,我看見了生命的脆弱和情誼的可貴,看見了生者對逝者的眷戀與關懷。

片子的尾聲將畫面鎖定在那個定格於14時27分57.9秒的時鐘上,那永遠邁不過去的秒針,似乎在訴說著什麼;那一次次微微的顫抖,仿佛敲擊於每個觀者的靈魂深處。在此,我只能獻上一朵黃菊,乘冬至之時,對於在地震中不幸遇難的同胞們表示深深的哀思和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