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閱讀心得筆記

《青春之歌》是楊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愛國運動及革命知識分子鬥爭生活的優秀長篇小說著作。那么讀者們的閱讀心得又是什麼呢?請往下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青春之歌》閱讀心得筆記,希望你喜歡。

《青春之歌》閱讀心得筆記篇一

這一周讀了楊沫寫作的《青春之歌》這部書,它主要描繪了愛國青年學生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運動。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學生運動的小說,記錄了"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時間段,北京的一大批青年學生為了反對封建迂腐的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的頑強的不屈不撓的義無反顧的鬥爭,作者用自己的筆生動真實地揭示當時愛國青年對祖國的無限熱情和對祖國河山的捍衛,以及對祖國發展的擔憂。他們的信念,他們的願望是那么的真切、堅貞和迫切!同樣作為大學生,我們就不會有他們那樣濃烈的心情吧!也許是我們沒有經歷那樣別樣的年代吧,或是我們自己本身太過不懂得生活吧!

讀著《青春之歌》,我們雖然不能有抗戰時期那些英雄兒女的體會,但是我們跟隨著主人公林道靜的身影,隨著他的成長與進步,我們多少能感受到歷史風暴中與我們年紀相當的孩子有著我們不一樣的青春。今年,我們再看《北京青年》時,與劇中的何東四兄弟重走青春路,此刻,讓我們與林道靜重溫當年青春事。感受道靜那在多事之秋混亂不堪的青春往事。

小說人物林道靜出生在地主家庭,她的生母是地主的姨太太,聽到這裡我們就能知道他們在那個家的處境,沒錯!後來她的母親被地主害死。道靜在年幼喪母,其後又飽受林家的凌辱與虐待,這樣的生活養成了特孤僻倔強的性格。但她是一個很善良的姑娘,對勞動人民,她會深切同情;對於生活,她渴望著“獨立”做“有自由,有理想,有平等”的人,同時,她更不願意被小資階級的感情所羈絆。道靜出生大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地主的小姐(這和他的經歷也許有關),不甘心當官僚的玩物,在她不斷為個人命運鬥爭掙扎時,接踵而來他又遇到一系列的打擊———她自殺了,沒有成功;他去教書育人,被驅趕而出;她尋找工作無不碰壁……總之他做什麼就不能成功什麼。面對一個個沉重的打擊,林道靜宜一人的耐力堅持著信仰著,沒有一次放棄過!儘管前途一片黑暗,充滿荊棘與坎坷而且異常艱辛,可她就好像只是認為是人生的樂趣,一個豐富生活的因素,她一直用一顆樂觀的心態對待,不放棄自己的多舛的命運,從來都是不服輸的精神,體現一種“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爭!她憎恨害死他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她為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中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偉大的第一步啊!之後她在失敗中汲取經驗,參加了農民搶麥鬥爭和“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次次的革命中成長、堅強。在政治上也有所成熟了!

《青春之歌》閱讀心得筆記篇二

林道靜尋求自由,不甘被後母當作“搖錢樹”而投奔表哥,不甘被校長余敬唐介紹給當地權貴,竟要跳海自殺,而以為尋到幸福的另一半時,卻發現他不過也是一個保守的舊知識分子,一個小氣的“小男人”。這些都讓她彷徨鬱悶,幸好這時有盧嘉川的引導,引導她走向了共產主義,才照亮了她心底的黑暗,引致光明的大途。

二、盧嘉川的努力

主要人物:盧嘉川、林道靜、眾學生

主要事件:事件一,在村國小中盧嘉川首次亮相,幾句話的演講便是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對當今情形分析的十分的透徹,也讓林道靜初次見面就對他甚是崇拜。

事件二:在林道靜為“三伯”跟余永澤吵架的那次,再次見到了盧嘉川,盧嘉川幾句話便講清了現況,在場的學生對其亦是崇拜,盧嘉川作為北大的學生領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其魅力更是無與倫比的,他組織的南下示威請願,北大的宣傳抗日,都無限的映射出他的光輝形象。

三、作品解析

《青春之歌》是作者以高亢激昂的鏇律為愛國知識分子寫下的一首青春的讚歌,《青春之歌》的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人物塑造上,作品不僅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典型,而且還通過林道靜的成長,刻畫了國難當頭時走著不同道路的知識分子形象。他們中有無產階級先進分子、林道靜的引路人盧嘉川、江華和林紅;有民族危亡之時,名利薰心、整天想著個人幸福的余永澤;有開始傾向革命,但最終因貪圖享樂而成為別人手中的玩物的白麗萍。正是這些與林道靜相互映照的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形象,立體地反映了“一二·九”運動前後動盪年代我國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為進步知識分子譜寫了一曲青春的頌歌。

《青春之歌》閱讀心得筆記篇三

青春洋溢著激情,揮灑著希望,蘊含著力量,為美好的青春置於黑暗陰沉的背景下時年輕的聲唱響的是一曲鏗鏘嘹亮的青春之歌,衝出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懷著堅強不屈的靈魂迎著初升的太陽。於任何時代和歷史時期一樣,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有令人捶胸頓足的奸邪小人。

《青春之歌》這部小說中,這種助力也表現的淋漓盡致。在這些助力中,青年一代付出了血的代價,也換回了成長經驗。胡夢安時那些滅絕人性,賣國求榮,只為自己不想國家的貪官污吏,這樣的人像一隻蛀蟲一樣,吮吸著殘破江山的骨髓,這樣的人怎不恨的人咬牙切齒,怎不遭到千萬人民民眾的反擊。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嘹亮的歌,高聲長出青春的夢想;青春是一首歌,一首豪邁的歌,盡情唱出青春的鬥志;青春是一首歌,一首深情的歌,娓娓唱出青春的火熱。《青春之歌》飽含作者的感情,將那段不應忘懷的歷史賦予青春的激情和火熱,用紅色經典染滿記憶,用鬥爭書寫豪情。那鏗鏘而激昂的文字喚起我們心靈深處強烈的共鳴,喚起我們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激情,勉勵著我們不斷前行。鬥爭年代的血與淚,苦與樂,是那么深邃,讓人久久難以忘懷,抬頭看窗外明媚的春光,聆聽嫩枝上那清脆的鳥鳴,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安詳。似乎這片土地上從來就沒有發生過那慘痛的經歷,然而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潺潺的歷史,那些英雄前輩用血肉拼出來的勝利。當我們再次迷茫,再次彷徨,再次萌生放棄希望的想法,讓青春青春之歌喚起那時封存的激情和活力!

全書洋溢著青春的熱情和年輕人的激情,但我們也看到有些觀點過於偏激,對一些歷史人物的評價稍欠公正,然而,瑕不掩瑜,這部作品的藝術成就和對青年人的影響上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帶著紅色的回憶,金色的憧憬,讓我們也唱著青春之歌,破繭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