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的讀後感800字作文

《青春之歌》是楊沫寫的,該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在三十年代覺醒、成長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那么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青春之歌讀後感800字,一起來看看吧。

青春之歌讀後感800字

大概從中學時期,甚至從國小開始我就聽說了《青春之歌》這部小說,只是當時沒有充足的時間,也沒有多么濃的興趣,再是當時想借到或是買到這本書對我這樣一個窮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非常之難的。所以,直到上個月老師推薦我們看這本書,我才在圖書館看到它,並借了它,並用了一周的時間就把它如饑似渴的讀完了。

《青春之歌》中我領略到了林道靜對於黨的真摯的依賴的象孩子見到母親一樣的情感;領略到他們那一群象火山一樣噴發的熱血的愛國之情;領略著那個動盪的、轟轟烈烈的時代的風雲。一星期以來,每個晚上,我都沉浸在那個時代中。但是,畢竟,我還是從那個時代中走出來了。書看完了,我看了楊沫的再版後記。這一本書,它經過了另一個轟轟烈烈的時代——文-化-大-革-命的時代。它聽取了眾多的意見而改變了一點,增加了林道靜在鄉村農民-運動中鍛鍊的七章,這表明了“歌明者要與工農商相結合”的歌明思想,也給整部小說展示了更廣闊的天地。同時,林道靜的思想發展、成熟之路也就更加合情合理。我雖反感增寫的理由,但卻還比較喜歡這幾章。最喜歡的是開頭道靜和余永澤生活,和盧嘉川接觸的一段,在獄中和林紅接觸的一段,寫得很成功。可是後來,卻很難理解一個成功的歌明者的真正的鬥爭和歌明的情節。這種內部的“左”和“右”的鬥爭,也許是因為某些人的批評,也許揉進了文-革的一些影子,更也許,我自己天真地沒有預料到當時鬥爭的複雜性。

總而言之,楊沫是一個成功的作家,但同時又是一個有太多責任的作家。作品不應該為歷史去背上沉重的包袱。我欣賞的是那種“自由”的作家,他沒有任何責任和工作的目的需要而去寫作,他的作品就應該是他自己最強烈的感情,是他心底最強最高亢的呼聲。楊沫的作品,也許是,也許不是,但是她畢竟寫出了,成功地寫出了一代人最壯美的青春!

這本書也讓我感到,在當今社會中的我們,也應該像文中的林道靜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強的意志,這種奉獻要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現在家家戶戶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個個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經歷不起任何風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奉獻精神,而堅強的意志更需要我們的鍛鍊,需要我們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長,需要我們意氣風發的走向未來!

《青春之歌》讀後感800字

《青春之歌》這本書是楊沫成功作品之一,也是一本紅色經典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林道靜出身在大財主家裡,可她的母親修秀妮因出身貧苦,生下道靜後被姨太太徐鳳英給逼死了。從這以後,道靜活的像只狗一樣。中學畢業後,道靜的父親破產後逃得無影無蹤,後媽徐鳳英逼她嫁給三十多歲的胡局長,好讓自己和兒子有錢花,也可見胡局長也挺喜歡道靜的。可道靜因自己年少,還想讀書,憤然逃出北平的家,來北戴河找表哥。可一再打聽,表哥和表嫂已經不在這工作了。在她傷心之時,遇到了楊莊國小的校長余敬唐,余敬唐表面上對道經很好,但背後想把她獻給鮑縣長。道靜知道後,實在受不了了,於是走到大海邊,想跳海。就在道靜要跳的那一刻余敬唐的表弟余永澤救了她。余永澤和道靜一見鍾情,道靜暫時忘了那些傷痛,並答應留在楊莊國小教書。有一天,道靜在課堂上給孩子們講了“九.一八”的故事,勾起了孩子們愛國、痛恨敵人的感情。可遭到了余敬唐的責備。道靜生氣地辭去了工作,去北平找好朋友王曉燕了。後來,道靜在北平遇到了余永澤,在於永澤的哀求下,道靜與他同居了。再後來,道靜不顧他人的勸說參加了紀念“三.一八”,認識了盧嘉川、許寧、鄭瑾等一批愛囯同學。最後,道靜參加了革命,發生了種種故事。

讀完了這本書,我不禁開始佩服起道靜來了。一是她樂於助人,不管他人有什麼困難,儘量幫助他;二是她博學多才,還有著一顆炙熱的中國心;三是她把自己寶貴的青春獻給了黨,為了讓自己不再被男人們當成玩偶一樣玩弄,更為了我們以前腐敗無能的舊中國努力。道靜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這本書中,最讓我討厭的就是余永澤。第一點是因為他隱瞞道靜,隱瞞她前面去了一個老婆,後來死了;第二點是因為他嘴巴上說得好聽“道靜想乾什麼事都讓道靜乾,不勉強她。”可事實證明余永澤不是這樣做的;最後一點是因為他很自私,怎么個自私法呢,這要分兩點,一是他的鄰居來找他要幾元錢救救他們全家他不肯,二是盧嘉川來他們家跟道靜有說有笑余永澤就吃醋了。我們可不要像余永澤學習,做人要大方,說過的話要記住。

讀《青春之歌》有感

鐘聲一次次在耳邊迴響,又是一天過去了,看著眼前這本《青春之歌》,似乎親身經歷了一場場波瀾,追隨著那位叫林道靜的戰士,從懵懂無知,成長為一名革命者,一步步的學會對抗,學會堅強,追隨青春的腳步,從生命的冬天走到春天,經歷的,實在太多太多……

冬天總在不經意間到來,它留給你的,也許是冰冷,也許是畏懼,但是,面對生命的冬天,我們應該去戰鬥,去對抗,就像林道靜那樣,學會去克服冬天的寒冷,去挑戰那沒有溫暖,只有私慾和利益的冬天!

還記得書里中有句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是的,只要對抗生命的嚴冬,春天的希望就不會遙遠!

正值豆蔻年華的我們啊,迎來的,是人生的春天,十五六歲的我們,生命中處處是花香四溢,也許,誰都不能體會到,同樣是花季少女的林道靜,在當時那種社會飽受的輕視與屈辱,但是我們看能感受到的,是她那追求生命希望的精神!她那種力求擺脫生命的枷鎖,實現生命價值的精神!

是的,沒有夏日炎炎酷暑的磨練,就不會有秋天碩果纍纍的喜悅——一邊是平庸安定的生活,一邊是困苦艱險的革命之路。我想,面對這個抉擇,很多人都會泰然地選擇安定的生活,但是,她,林道靜,這個懷揣夢想的女孩,毅然地選擇了那條風雨之路,也許是深受愛國思想的薰陶,也許是上天注定讓這個平凡而不平庸的女孩追逐她的青春夢想,在炎炎夏日,一個嬴弱的女孩,獨自對抗著電閃雷鳴,多少次的失望無助,多少次的痛苦淚水,練就了一個堅強的革命者!小說中有這樣一句話:“人在痛苦的時候,是最容易回憶往事的。”誰又會知道,在多少個孤獨的夜晚,林道靜又有著多少思念與溫馨被回憶起——作為女兒,她有著對家鄉,對親人的牽掛,作為妻子,她有著對溫馨家庭的回憶,然而,她沒有忘記,她是一名革命者!她是祖國的希望與未來!她不能停下,她要追求希望,她要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終於,生命的累累碩果裝飾了秋天,在經歷的一個夏日的積澱,她成長為了一名成熟而優秀的革命者,經歷了風雨之後,她終迎來了秋高氣爽,完成了生命中華麗的蛻變,呵,上天終沒有辜負這個追逐夢想的革命者!她,用一輩子去追逐!去奮鬥!去拼搏!去實現人生的價值,去點燃生命之火!

鐘聲又一次響起,莊重而嚴肅。是的,人生不能沒有夢想,人生不能沒有追逐夢想的希望,人生的春天裡,我們更應該播種希望的種子,揮灑辛勤的汗水,去學會成長,去實現生命的價值!

站在生命的新起點,我,思緒萬千……

我們要好好讀書,為祖國的下一代做好充足的準備。

文/汪思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