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清明節日記五篇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篇一

今天是清明節,冷風徐徐地吹過,也怪冷的。但街上,行人挨著行人,車子一輛接著一輛,好熱鬧啊!他們都準備上山祭奠死去的親人了。

我也一樣,準備和爸爸媽媽一起上山祭奠爺爺了。一路上,金黃的油菜花一直在我眼前閃過,遠遠望去,還真像個金色的海洋,讓我有了種想坐舟在裡面遨遊的感覺,那該多舒服啊!車子不斷地前進著,不一會兒,就到山裡了。現在,該登山了。由於剛下過雨的關係,山路十分泥濘,只要腳步稍一用力,就會陷下去。於是,我們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向山上走去。可以說,我們是在“勇走山路”啊!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後,爺爺的墳墓終於到了。媽媽開始放貢品,燒香……而我和爸爸則清理起爺爺的墳墓來。我在墳墓後面的小山上拔雜草,爸爸正把周圍的藤條之類的東西砍伐掉。我一邊拔著雜草,一邊喃喃自語:“一年為什麼只有一個清明節,要是多幾個,讓我們都有充足的時間來清理、祭奠,死去的親人會更高興,墳墓也會更乾淨呀!”我剛把草拔完,媽媽就讓我們來拜拜爺爺了。我在拜的過程中,想起了許多,想起了爺爺以前對我是多么的好,想起了爺爺以前是如何教育我的……我好希望爺爺能再次回到我的身邊呀,但這是不可能的了。放心吧,爺爺!我一定會好好學習,不辜負您的期望的。

不知不覺中,天漸漸暗下來了。這時,我真希望時間可以倒退,讓我在爺爺的墳墓前多待一會兒……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篇二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人們都趕著去祭拜自己死去的親戚和朋友。有的人買菊花和美酒,有的買紙錢和香和燭,可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清明節是怎么來的,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而且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關於清明節的傳說是多種多樣的,是說不完的,今天就講到這裡吧!從去年開始,清明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日,便於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去祭奠親人。清明節真是來之不易啊!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篇三

又是一個清明節來了,這天清晨我和爸爸媽媽懷著無比敬仰的心情,來到了雁盪山革命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

走進烈士陵園,一眼就見到烈士紀念碑屹立在中央,而四周的花草,樹木蔥蔥鬱郁,擴散出清香的氣息,我無暇顧及一切,立即和前來掃烈士的人群站在一起。在這祭掃的隊伍中,有黨政機關的領導幹部、有解放軍戰士、有高中生,還有許多和我們一樣一家三口的小家庭。我們兩眼凝視著高大的烈士碑。碑上刻著xx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先烈雄風永鎮海疆”。大家不約而同地向烈士默哀。此時,天空也有點陰鬱,好像與我們一樣也在默哀。隨後,我又在烈士碑周圍轉轉,我一邊看著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心裡很感激,是先烈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才有祖國的新生和今天的繁榮,才有我們安寧的學習環境。我明白了清明節它真正的意義是紀念,是銘記,是緬懷,也是提醒後人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的生活。我為先烈們默默祈禱,你們安息吧!

悼念儀式結束了,我抬起頭來發現天空由轉為晴朗了,身邊的後湖湖面水平如鏡,我的心情也好多了,我們一起輕輕鬆鬆在陵園裡邊踏青,邊欣賞著春意濃濃,春光明媚的清明節日,它讓我更加清晰地明白了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我要好好學習,把知識變為財富來報答祖國。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篇四

窗透初曉,日照西窗,雲自搖。

又是一年清明時。今年清明,未雨。也許正因如此,才使我無法體會到古人“清明時雨,行人斷魂”的悲慟。

隨家人執花來到墓前,墓前芳草青青,樹木叢生,不像是一個傷心之地,姑婆卻已經開始抽泣。

哭聲使氣氛變得凝重。

繼而是燒紙錢,濃煙撲到我的臉上,眼睛裡似乎有液體緩緩流出,淚,為什麼流淚?是被煙嗆到了?還是因為哀傷?

其實我覺得我的悲傷只是源於這哀痛的氣氛,畢竟我連墓中躺著的是誰的骨灰都還未曾了解。

但姑婆的啜泣聲是真得讓我感動了。是啊!一個八九十歲的老人,眼睛深陷,滿頭銀絲,皺紋遍布了她的額頭,憂愁爬上了她的眉梢,竟然就在我的面前哭泣,能不將人的心觸動嗎?

紙錢燒完了,只見那火就要熄滅,我準備將它重新燃起,姑婆忽然叫起來:“別動,別動,讓它自己燒!”而後又拿出一堆雜七雜八的東西出來燒,邊燒邊嘟嚷:“你們自己分啊,這些東西你們自己分,還有這兒的這雙鞋,你們一人一雙,不要搶啊……”我覺得好笑,卻又笑不出來,畢竟那也是老人給自己的一些安慰啊!

燒完了,火熄了,風過掀起一片塵埃,模糊了我的雙眼,只看見煙塵中,墓前紛飛著灰色,更襯托出了這片地的悲傷。

墓前燭焰依然跳躍。發現不知不覺間竟已度過了一個下午。

月影憧憧,煙花幾重,燭花紅。

清明時節,紛紛路上人。

欲問酒家何處,卻無人指路。

小學生清明節日記篇五

踏青,掃墓,兩個詞徘徊在耳邊。這正是清明節要做的事,是中國的習俗。

今年清明節不再是以前那樣雨紛紛,不再是那花花綠綠的傘的海洋。這樣的好天氣,大家踏青,掃墓的興致更濃了。對先人的懷念依舊不改。人們踏青,掃墓兩事不誤。

山腳下,雪白的,金黃的菊花;紫紅的,墨綠的假花。我捧著鮮花,打量它。往山上走。春色在山上更加秀氣。半山腰,那個母親,她養育著春。瞧,桃花梁了一地粉紅地綠葉的淡綠、深綠分開了。美術家會感嘆。春有藝術美。

“松樹,有松果。”一個小孩子叫道。我東張西望。果然,樹上滿滿一片。大人們談起昔日的趣事。妹妹卻在問我:“為什麼沒松鼠。”

來到墓邊,雜樹雜草,似乎吞沒了墳墓。他們拿起工具,忙活起來了。

爺爺說,民間有種說法,清明叫做“加土”,爺爺拿起鋤頭弄了點土,放在墓上。我恍然大悟。

眺望過去,馬路上的汽車川流不息,路邊的車停得整整齊齊。掃墓者來來往往。再次尋找那幅畫,更加美。突然想說:“站在山下看風景,站在山上看風景的人在看你。”這時,大人們打掃好。讓人煥然一新。

目光被一棵開白花的樹鎖定了。它開得早,落得也早。白花在空中翩翩起舞。這景象正與清明節符合。香。

我相信,明年它會開得旺,松樹上會有松鼠,更有活力。我們也一樣,要有捨得精神。勇於面對那些失去的人、物,過要現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