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清  明

清明原本是一個普通的節氣,但早在周朝,清明就演化成一個節日,一直被流傳到今天。

我爸爸老家是揚州人,所以每年清明節,爸爸都要叫我一大早起來,一起去揚州祭拜我爺爺(在我爸爸像我這么大的時候,我爺爺就去世了)。這天,奶奶起來的也很早,因為她要提前準備爺爺生前最喜歡吃的各種菜餚,當然還有爺爺最愛的紙質“麻將”和必備的黃紙做的“元寶”。

鄉下的墳堆一般都在田野盡頭的偏僻處,我們提著這些供品去墳前。漫步走在春天的田野上,眼前是一片片綠油油的麥苗,一塊塊金黃色油菜花,一朵朵不知名的各色小野花開得正艷……除了遠處偶爾傳來的雞叫和狗叫,就只聽到小鳥嘰嘰喳喳的聲音,真是安靜極了,美麗極了!

到了墳前,我們把一條魚,一盤蔬菜、一盤豆腐和一碗肉放在爺爺墳前的一小塊水泥地上,還要倒一杯酒潑在墳堆上,然後在旁邊空曠的地方把“麻將”和“元寶”通通給燒了。燒的時候奶奶還要我們磕頭,希望爺爺能夠保佑我們吉祥、歡樂、美滿、聰明。最後我們還要插一根清明柳在上面,這是有來歷的:春秋時,晉文公的大臣——介子推因隱居在介山,而使晉文公後悔。他知道介子推是一個大孝子,便下令放火燒山(他認為只要燒山就可以讓介子推和他的母親下來),不料他卻燒死了介子推和山上所有生物。但到了第二年,山上的老柳樹又復活了,晉文公便把這可柳樹叫做“清明柳”。而現在,人們就給清明柳定了一個辟邪的功能。

祭掃完畢後,我一般去和鄉下多日不見的小夥伴們去放風箏,爸爸說這也是清明節的一個習俗,以前他們小的時候都是自己用篾片和報紙自己做風箏,現在都是在街上買了,據老人們說這有釋放邪氣或晦氣的功能。

這就是我老家的清明節習俗,你們家裡的呢?

金陵中學實驗國小

五(1)班

朱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