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隨想作文

清明隨想作文(1)

一輩子是多長時間,說不清。總是糊裡糊塗過完一生,走向墳塋。

三四月天氣,總是空氣潮濕,梅雨紛紛,。浸染了清明節,引發了萬家祭祀的哀傷。深呼吸,一切都沉重,連鳥兒的啼鳴也叫人傷心之至。天灰濛濛的,我們一家開車回到姥姥家上墳。

一路上,我們穿過了很多墓地,聽到了撕心裂肺的嚎叫。白色的紙錢被燃完後殘留的天地更加昏暗了,這仿佛是一場大規模的生死派對!活著的人們用哭聲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哀思,死了的則在地下跟著嗚咽。經過一路的嘈雜,一路的混亂,我們終於來到了姥姥家。

裝著準備好的紙錢,我們全家緩緩向墓地走去。隨著加快的腳步陣陣哭聲越來越清晰。走過一座古老的房子,我們便來到了墳地。望著眼前成群哀嚎的人們,我不禁向後退了幾步,躲在媽媽身後,穿過幾個墳堆,我們終於來到了姥爺的墳地。整理好紙錢,爸爸點上了火,頓時一團熊熊的火焰燃起。姥姥和媽媽開始一把鼻涕一把淚水的失聲痛哭起來。我輕輕低頭看著跪倒在地的年邁的姥姥,心頭一陣苦澀。眼前這位歷經滄桑的老人,她那深陷的雙眸中飽含著思念。

我靜靜地站著,望著眼前的一大片人群。陷入了沉思:對於那些已逝的人們,我們該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對他們的思念之情呢?再看看周圍活著的人,我們又該如何對待呢?

驀然抬頭,我發現那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地,金燦燦的,真美啊!

今天,我們能看到這樣美麗的花兒,也許命明天他們就凋零了,我們再也無法找到他們的蹤影,美麗總是短暫的,因而我們應該珍惜。那么,對人是否也是同樣呢?珍惜擁有。

六年級:齊樂

清明隨想作文(2)

花兒開了,草兒綠了,春天來了,同時,我們也迎來了安定祥和的清明節。

還記得我們在烈士陵園那沉痛的心情嗎?一個埋葬著無數為國捐軀的志士的地方,這矗立在我們面前的烈士紀念碑,訴說著英雄們光榮而無悔的事業,歲月的風塵早已在它們身上刻下斑駁的印記,讓垂下頭,默哀著的我們無法不回想起那段滄桑沉重的往事。

動盪歲月中的戰爭連綿成一曲激勵人心的軍歌,這令人激昂的鏇律中,跳躍著一個個赤色的音符,他們,他們,我們的英雄們!英雄們的光芒輝映著雲彩,暮鴉的回歸演奏著懷念的哀歌,風牽著晚霞撒向角角落落,告訴每一個人:他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許許多多,數不勝數的英雄人物可以忍受自身所受的一切苦難,卻無法接受他們所愛的人民受到身心折磨。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他們進行了莊嚴而偉大的革命,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國的繁榮發展,他們拋頭顱,灑熱血,英勇奮鬥,前赴後繼,贏得了人民的世代敬仰。狼牙山五壯士,寧死不屈,戰鬥到最後一刻,他們毅然跳下懸崖,壯烈犧牲,令敵人膽顫心驚;邱少云為革命的勝利,烈火燒身一動不動,用生命換來了勝利的曙光;夏明翰烈士英勇就義前,面對敵人的囂張氣焰,大義凜然地寫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壯麗詩篇;年僅15歲的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鍘刀,面不改色心不跳,從容就義,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換來了他人的平安、、、、或許,在他選擇革命的那一刻起,他已經準備好放棄肉體和軀幹,但同時他們也選擇了精神與靈魂。他們放棄了短暫的一生,選擇的卻是長久而不朽!

我的耳畔恍惚想起了故去戰士們的呼喚,他們還在為戰鬥的勝利擔心嗎?他們還在擔心侵略者嗎?他們還在手握鋼槍怒視敵人嗎?不必了,不必了,壯士們哪,你們好好安息、放心地安息吧。世間已經安定,太平。我想,每個英雄的嘴角都一定泛起會心的微笑。為了和平與尊嚴,他們犧牲了太多太多,我們應該如何報答呢?

當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們心底的痛楚又再次被揪起,那鮮艷飄揚的紅色,讓我想起英雄們在遭受酷刑時堅定的表情,不屈的精神。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但這些並沒有阻擋戰士們的報效祖國的決心!

想想我們,我們在跟父母頂了嘴之後,除了感到片刻的快意,是否想到了父母此刻的感受?我們在成績下滑之後,接受了老師的批評,為何顯得漠不關心?在洗完手後揚長而去的我們,是否又想到了浪費呢?我們在大手大腳地花錢的時候,有沒有想到父母掙錢的辛苦?我們太幸福了!幸福得不知道珍惜!如今的一磚一瓦,都是烈士們用熱血與身軀換來的呀!我們將剩飯剩菜倒入桶里時,想想飯菜是怎么來的,它有著農民伯伯和食堂阿姨們艱辛的汗水;我們將食品袋隨手亂扔時,想想保全叔叔和清潔工阿姨們不辭辛苦,風雨無阻地無聞工作;在我們遇到挫折打算放棄的時候,想想咱們的英雄們了,想想他們如何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艱難的攻下一個又一個陣地,想想他們如何在敵人威逼利誘時顯得那樣鎮定堅決。他們頑強不屈、堅持不懈、視死如歸、盡忠報國。他們將英烈千秋,這都是我們該學的,擁有了這些大無畏的愛國精神和堅定的心!

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祭奠烈士英靈。烈士雖已長眠地下,但他們的精神將與青山共存,與日月爭輝。

春天真的很美,很美,美在我們的眼裡,更美在烈士們的心裡……

初一:淺陌

清明隨想作文(3)

四月是個閒散的日子,最適合倚在陽光里眯著眼睛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外面是一片豐盛的景象,以至清明時節很難叫人悲傷。

爺爺奶奶尚好,習慣了每天前院後堂的忙碌。我向來沒有上墳的習慣。爺爺是遠方來的人,五十年前已在這塊土地落地生根,故鄉已是很遙遠的記憶。奶奶是個碎碎叨叨的女人,總為小販賣給她的肉少了幾兩念念不休。同大多數南方女人一樣,本性善良。

死亡對於他們來說是近在咫尺的事情。歲月,人生,滄桑,這些本應只有他們才能深知的詞語,如今為時過早的出現在世人臉上。神情莊重不苟言笑的審視著生命的貧瘠與漫長。

張愛玲曾說過,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何必在一些有關快樂授受上的事情斤斤計較呢。承認世事平常,於是迴環交織的人們懂得把苦難深埋,無論好壞都熱情友善的待人接物。雖比不上魯迅的謙以帶人虛以接物,卻總歸使自己好過一些。一生就這么長,無論怎樣活最終都要歸於黃土,何必自己給自己作難呢。

想到春暖花開,老人又熬過了一個冬季,孩童又長大了一歲,我們又成熟了幾分,這些是多么叫人欣慰啊。

爺爺抱著茶杯坐在天底下曬太陽,嘴裡喃喃自語的神情彷佛使人一眼看穿。他給我的是與北方略有出入的姿態,堅毅沉重負擔,從沒有抱怨從沒有欺騙。想到有一天他會離開,把那些上世紀的故事一併帶入黃土。二十歲出頭的青年,獨自漂到南京,華燈初上的夜裡在城市邊緣奔跑。

剩下的日子裡只希望他過得平靜悠閒。不必執念於生命本身的不易,不要勞神於生活本質的苛刻,保持往日沉著的心,自由自在。

清明里說這些,不過是風俗人情作怪。卻也真心祈禱,紛繁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是虔誠的信徒,把磨難都藏在漫長的歲月里,秉持一貫的信仰,仁慈寬宏的活下去。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揚子中學高一:王小涵

清明隨想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說到清明,這首詩便會浮現出來,這首杜牧的《清明》傳唱千古,經久不衰。偶記李白與杜甫也曾在杏花村內喝酒,卻未能寫出佳句來,不是他們貪杯而是未逢清明,杏花村的酒即使再香,也香不出一首絕句。

那是春秋戰國時期,咋晚還寒時候。介子推與他母親隱居山中,晉文公氣勢磅礴而來,逼介子推出山輔政以報當年之恩,怎料介子推學莊子不入世,活活的在大火的包圍中死去留下一封血書,晉文公下令把這天記為寒食節,讓百姓禁忌煙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晉文公雲遊此地,祭拜介子推,看見復活的老柳樹,就把這天記為了清明。

時間來到唐朝,本是清明佳節,與家人團圓之際,卻不料一個人走在路上。心裡本有幾分淒涼,卻下起茫茫細雨,更添幾抹惆悵,只好借酒澆愁,叫住一個牧童尋問,留下一個畫面讓我們細細猜測,杜牧是否找到酒家,是借酒消了愁,還是愁更愁,在他這首《清明》中成了一個解不開的謎。

鈴……鬧鈴永不遲到的響起,就算在第一個清明節假日也還是那樣盡忠盡職,按下它,原來是昨晚忘記註銷了,天空中,有著一種壓抑與沉重之感,原以為不久就有雨水來臨,卻被證明只是多了幾朵雲,而墳的旁邊,也多了幾個人,多了些感情,多了些味道。

現在想想,那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情,是一種悲涼與寂靜,是一種融洽的祥和,還是一種淡定與無奈。唉!不知道,畢竟清明節並不注定悲傷,悲傷不知算不算得上是清明的一種主鏇律。很早以前是,至少晉朝是,近代以來不是,因為新思想的出現與流行,現在,無法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轉眼清明已過,要說有什麼遺憾,便是天公不作美,未能下一場細雨渲染一點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