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的個人隨筆

編者按:四月的清明節,是人們回家掃墓,拜祭祖先的日子。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篇關於清明節的文章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車輛欲斷魂。

時間如梭,感覺春節才歷歷在目,已經迎來四月的清明,這是甘蔗最甜的時節。上一年本來大四的我,還是有時間和家人一起拜祭爺爺麻麻的,但是因為畢業論文的事情回來了學校,結果卻以跑去了武漢旅遊告終。

4年時間沒有來過這個熟悉而陌生的墓園了,一切看起來沒什麼變化,只是車更多,人越多罷了。汽車堵在路上,等待中迎來了大雨,卻在入園後慢慢停了下來。隱約中總是覺得這是天意,因為印象中以前的拜祭都總是入園前下雨,入園後停雨,這一次也是。真神奇。

時間一長,我對墓園的認知又回到了電影書籍上帶給我的那種清冷的感覺,現實卻給我真實地上了一場現場教學,園外比園內更為清冷,因為大家都在墓前燒香放鞭炮燒紙錢。這座墓園本來是一座山,爺爺麻麻的墓在半山腰上。走上人工早已建好的石梯上,遍地的鞭炮紅紙、紙錢灰燼和甘蔗渣,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本來不應該有的垃圾。山上的溫度因為人們的拜祭逐漸升高,即使太陽被雲朵藏在了身後,身著短袖的我依舊感覺渾身發熱,無所適從。空氣中是滿滿的火藥味,還有更多飄散在空中不知何去何從的灰燼。我眉頭緊皺,用衣服捂著鼻子,如臨大敵。

墓碑是一排一排而不是孤立的,過道不寬,大人們在墓前忙忙碌碌,我們這依舊算是小孩的一輩,在旁邊無所事事只好掏出手機聊以慰藉。小時候總覺得這座山很高,從半山腰下山蹦蹦跳套感覺要花上十來分鐘。今日一眼,盡收眼底,真矮。鞭炮聲此起披伏,時大時小,無論我是否願意,他們總是在不經意中擊中耳膜,激活腦神經,嚇我一大跳。作為一個兩耳不想聞窗外事,一心只顧內心寧的偽書呆子,真心很想馬上離開這個地方。說起書呆子,我想到了英語單詞nerd,這個單詞跟中文的木訥的訥,我覺得簡直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別問為什麼。

看著墓上開始鋪上新的草皮,碑前裝滿了各種香,以及經過重新上油的簡單明了的碑文,我想起了已經離去多年的爺爺和麻麻。關於爺爺沒什麼太多的印象,而且不是好印象。除了因為他沉默寡言意外,他在我家住的時候經常反鎖我家大門,沒有鑰匙的我總被困在家裡而導致上學遲到。那時時國小。這個事情我不僅跟父母說了,也直接跟爺爺說了,可能是年紀大記憶也不好了,終究是沒能改變什麼。後來,不記得是因為爺爺搬走了還是我終於有了自己的鑰匙,我再也沒有遇上這種事情了。至於麻麻,倒是很多回憶,因為幼稚園和國小放學,麻麻都會來接我,然後在伯母家裡還會有好吃的。印象中的麻麻臉上已經有很多皺紋了,我感覺不到慈祥,但感覺到安靜。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母親跟我說麻麻對我其實不太好,我覺得其實已經挺好的了。

有時候,一些遙遠的記憶總會在某些節日或者情境下想起。無論在以前是什麼感覺,如今的回憶都是安靜而美好。科學告訴我人總是傾向於保留好的記憶,而抹去或淡化壞的事情,讓回憶都是美好的。不管真實與否,過往的我一定真實存在過,真切地感受過。至於日後的回憶,那就交給上帝去美化吧。

作者:Dri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