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見聞國小作文

在唐代,人們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由於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清明節見聞國小作文,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清明節見聞國小作文篇1

四月五日清明節,大家都會去掃墓,為先人盡一份孝心。

今天,春光明媚,我們準備去掃墓。路上,小花開放,小草穿著綠油油的外衣,為這個節日送去了真誠的祝福。大約過了二十多分鐘,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這裡的人可真多,大家手中都拿著掃墓的工具,供品和鮮花。我發現他們都繪聲繪色地講著和親人之間的親情與動人的往事。這時,天空中下起了濛濛細雨,我不禁想起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又過了一會兒,我們就到達了墓地。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毛筆和紅顏料開始和爸爸順墓。接著,我們又把鮮花、水果、肉和一些供品擺好。隨後,爸爸還拿出彩色的紙來燒。爺爺嘴裡還念著一些句子,雙手合拜,眼睛裡閃爍眼淚,我想他是在思念去逝的親人。最後我們還放了一串長長的鞭炮。

中國是“禮儀之幫”,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是炎黃子孫,應該把這個習俗傳承下去。

清明節見聞國小作文篇2

翻開日曆,哇!4月5日清明節來了,我們一家三口準備好了貢品,紙錢為祖先掃墓。早晨,東方剛剛發出第一縷魚肚白,我便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這是我第一次為祖先掃墓,心裡有一種難以言傳的感覺。

我們把準備好的供果放進車的後備箱裡,我生怕把供果弄髒,特意讓爸爸把車開得慢些,速度跟牛車差不多。來到墳前,我將供果小心翼翼地放下,然後又在地上畫了一個圓圈,把寄給逝去親人的紙錢放進去,又準備了鞭炮等,隨著噼里啪啦的鞭炮聲,紙錢也燃盡了,爸爸媽媽跪在墳前,為祖先磕了三個響頭,保佑我們一家人一生平安。

回到家,媽媽又為我們做了一頓酸菜餡的餃子,吃著香噴噴的餃子,感覺別有風味。清明節,是一個多么有意義的節日啊!

清明節見聞國小作文篇3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