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的作文: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時節,全部的人都懷著悲傷的心情來到墓前懷念前人,下面我們來看看這篇《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雖然今年的清明無雨,但是全部的人都懷著悲傷的心情來到墓前……

相傳清明節是有一個故事:在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中,因為沒有食物,所以每個人都非常飢餓,肚子空空如也。介子推知道了,就到無人處,從大腿上割下活生生的肉,煮成肉湯讓公子重耳喝,當重耳知道後,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當上了國君,就重金獎賞當年隨從他的大臣,可就忘了介子推,有很多人為介子推打抱不平,後來介子推就躲進了深山。重耳聽說後就用火逼他出來,可是,不小心燒死了他,重耳看到有一血書,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後來,重耳把這天定為寒食節,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清明節,也寓意著我們要做一個清正廉明的人。

清明節這一天,我和爺爺兩人肩扛鋤頭,拿上紙錢,香燭,鐮刀,一起去我們祖先的墓前祭拜。到了墓前,只見爺爺拿起鋤頭,快速地除了草,過後,爺爺拿起刀,對著雞脖子一划,雞血就噴涌而出。鮮紅的雞血滴在紙錢上,好像寄託了我們對祖先的思念。然後,爺爺就開始點香,還發了三根給我,我懷著悲傷的心情拜了又拜。拜完後,我就開始點紙錢,紙錢的火苗如同懷念先人的火炬。

燒完後,我還是懷著悲傷的心情,和對親人們的懷念,和爺爺一起下山了。

教師點評:這篇文章以唐代詩人杜牧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開篇,點名主題,文章介紹了清明節的由來,以及和爺爺到墓前祭拜的場景,寄託了作者對逝去祖先的緬懷和思念。

作者:全南縣第三國小五年級 曾煒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