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親情的作文七篇

篇一:二十三世紀之失散了的親情作文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已是二十三世紀了。現在的人都很現實,沒有以前的善良和包容,現在只有狠毒和不理解,人人都為自己好,而不顧別人的安慰,最後只有殘殺自己的同胞,真悲慘!!!

有一天,有一個小孩和大人一起去買東西,小孩很可愛,淘氣的跑著,馬上就要被一輛車子給撞了,小孩還不知道,大人只是喊了一句:小心車子。可是年少的孩子哪裡知道,小孩子活活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在場的人都不感到悲哀,只是匆匆走過,只見又有一輛車子開來,車子看見了有小孩,卻依然還要撞上去,唉。我當時就感到很悲哀,可是我也怕呀!我決定了,我要幫那個小孩,我走上前去,從我的包包里拿出來了一張白布,把那個小孩給蓋上了,我總算心裡過得去了。小孩的爸爸跑來,對我說了:你……小孩根本沒死,你還給他蓋白布,我要去告你。我聽到了這句話,猶如一道道雷電在劈我,這小孩的爸爸真是的,只為自己著想。小孩子的爸爸見了我還不說話又說道:要么賠錢,要么走公安局。我說:走就走,我難道還怕你嗎?小孩的爸爸見此情景,馬上就開溜了。可是小孩還躺在那裡,我拼了,我馬上叫了警察,警察趕到現場,小孩已經死了幾個小時了,如果我是那個小孩,我早就寒心了,世上竟有如此的爸爸!

這件事的確讓人寒心,自己的爸爸不管自己,還用這件事想賺點錢。這就是失散了的親情!!

篇二:感悟家鄉·感悟親情作文

在我的記憶深處,有一個地方,那是心靈一角的陽光、那是我永遠的港灣,她感悟親情的偉大,是我感受永恆快樂的地方。

她位於廣東省東北部,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和“山歌之鄉、金柚之鄉、客家菜之鄉”的美稱,在客家人的遷移歷史中,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是客家文化的代表區域,被譽為世界的“客都”——梅州

我思念久違的家鄉,思念那土生土長的家鄉。家鄉雖然不富裕,但也許正是少了那份名利的最求,才使這裡的生活寧靜且安詳。搬來城市之後,與家裡人疏遠了很多。我懷念奶奶講了上百遍的《小紅帽》;懷念大伯娘那一句句叮嚀的話語;懷念兒時的夥伴——小彭姐姐;懷念爺爺親手幫我組裝那輛小腳踏車……我也期待與家鄉永不分離的那一天。

在一隅空間,我們停止不前。但當你們用那濃重的鄉音呼喚我們的時候,即使我們在千里之外,也讓我們魂牽夢縈。

兒時的我,總是依偎在奶奶的懷裡,聽她哼著那古老的山歌……您說過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頭文學,它富有客家人的語言特色,鄉土生活氣息濃郁,形成民歌中獨立的一支。於是我好想好想學。忘不了你站在山頂唱山歌的身影、忘不了您最喜歡的“劉三妹的故事”。奶奶,聽說您最近感冒了,我暫時不能回家看您。最近這天氣忽冷忽熱的您要多穿點衣服,不要再著涼了。奶奶,你的身體要快點好,我希望回家後能聽到您親自唱的山歌,還要教我喔。奶奶,有您在我的天永遠不會黑!

記得那時爺爺格外健朗“咚咚咚、咚咚咚”的聲響總能傳到數百米遠,響徹整個村莊……舊時,這些傳統戲劇,在豐順使用所謂“戲間白話”演唱,口音基本上屬客家話。湯坑大鑼鼓,在梅州也有人稱之為豐順大鑼鼓。爺爺,您現在怎樣了?當年健朗的身體沒事吧?您還記得您用沙啞的聲音不斷叮囑我要好好學習,全家的希望就寄托在我們這代人的身上。是您、是您為了我們付出一切一切。爺爺,我好想你啊!

記得那次,小姑坐在大石凳上,我坐在小石頭上,兩隻胳膊撐在膝上,聽她講那關於圍龍屋的故事……圍龍屋始於唐宋,盛於明清。左右兩廂俗稱橫屋,在左右橫屋盡頭,築起圍牆形的屋,把正屋包圍起來,正中一間為“龍廳”,故名“圍龍”屋。圍龍屋的客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她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被眾多國內外專家譽為東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築奇葩、一部讀不完的百科全書。小姑是我家最有文化的人也是我從小崇拜的人。你的身上總散發著書香,到現在還是那樣喜歡。小姑你還好嗎?你這么多年沒見我,還會認得我嗎?

我聞著炊煙的氣息抵達村莊,那是大伯娘在煮飯的炊煙。在暖暖的陽光下,看見田埂上荷鋤歸來的大伯朝著熟悉的那縷炊煙走去,疲憊的腳步顯得格外輕快……“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詮釋梅州美食的一大特點。每次回到家鄉都被風味萬千的客家菜所深深吸引。到現在我還記得大伯娘做的梅菜扣肉,那味道真是一絕啊!大伯娘,等我回家時您一定要再做給我吃喔!

忘不了這港灣,她是我體驗到永久的幸福和溫馨的地方。在這溫暖的港灣里,我經歷了好幾個歲月了。我嘗過香甜,品過快樂,抿過悠閒,這些都是灣兒里抹不過的笑意啊!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重踏我的故鄉,它的內心會有更多的美好向我傾訴。那寶貴的親情像一條涓涓的小河在我心底流淌,那些難忘的回憶啊,我只能用這些文字去感謝。

篇三:親情流淌在心中作文

這個星期五,我無聊之際打開了電視,在《天天向上》中,我為這個男孩流下流淚。

這是一個叫賈盛強的普通男生,他在《天天向上》中比較較真,會彈一手好吉他,身高只有1米66的他眼中閃爍著執著,剛毅的外表下隱藏著對家人溫柔的心。

一曲《姐姐》把對姐姐的思念烘托得淋漓盡致,從“泥巴抹在臉上那是做遊戲,關著腳丫說我要教訓你。”到“大手牽著我的小手,陪著我長大。再到“長大以後現在的你已經為人其為人娘。”

當之前“天天向上”五人開玩笑道:姐姐沒來,這位男生眼中流露出一絲失望和悲傷,那是一種深切的情感,是由體內的血液奔騰激流勇出的失望和悲傷,他是多麽希望自己的姐姐可以看到自己的成功。

後來,姐姐從後台小跑而來,他看著觀眾的歡呼聲,露出迷茫的神情,小心翼翼的回過頭,只見一團白影撲來,眼睛一下子紅了,一點冰涼的晶瑩的淚水無聲滑了下了,那一刻,他是幸福的,沒有了之前的失望和悲傷,有的只是突如其來的驚喜和幸福。

真真切切的幸福感包攏著他,在眼中的悲傷被幸福壓下,親情化為淚水,心是冷的,淚是熱的,淚溶解了心,心溶解了世界,親情流淌過了心,是一種溫潤暖和的感覺,如蜂蜜,更勝於蜂蜜,我想,擁有那一刻的他,寧願用整個世界來換,只求多一秒鐘。

可惜我的筆尖描寫不出萬分之一的複雜心情,他或是歡樂,亦或是驚喜,又或是不可置信,姐弟相遇的鏡頭只有三兩秒,但我相信,在他心裡這一瞬間永遠被定格,包括那是複雜的心情,說不上是驚是喜的心情。

姐弟情深,天地可鑑,每一個兄弟,每一朵金蘭,都是我們要愛的人,團結一致方可共建美好地球村。

篇四:親情,永遠忘不了作文

親情,是我永遠忘不了的詞,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里……

親情,就像迷茫中的一塊指路牌,為你指引前方的道路;親情,就像一盞燈,照亮你應走的人生;親情,就像一杯茶,可以溫暖你的心靈……

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那天晚上我正在複習,媽媽敲門走進來說:“孩子,你別太辛苦了,小心累壞了身子,我特意燉了一碗雞湯,給你補補腦子。”媽媽微笑著關切地說。

可是我卻不領情,不耐煩的對她說:“我連複習的時間都快沒有了,還有時間喝東西嗎?我不想喝了,拿出去吧!”我不冷不熱的對她說。

“養好了精神再去考試,這難道不好嗎?”媽媽依然是很溫柔的語氣,“喝完湯就睡吧!養好精神來”媽媽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焦慮。

我好像是別人越對我好,我就會厭煩的人。“出去出去,你打擾我看書了。”我朝媽媽大吼。氣氛一下子變得很死寂,很尷尬。

“你…你這孩子,你自己看著辦吧!我不管你了!”她甩出這句狠狠的話,就立刻跑出了我的房間。媽媽就像沒有甲殼的烏龜一樣被我扎得遍體鱗傷。我知道媽媽是關心我的,我也知道,我傷害了媽媽。其實,我真的不想說那些尖利、刻薄的話,可不知為什麼,一張口,這些話就像連珠炮一樣射了出來。聽著媽媽走去的聲音,我恨懊喪、很後悔;我為什麼要跟媽媽吵架,她明明是為了我好,可我卻……

我準備去想媽媽道歉,走到媽媽的房間,卻聽見爸爸在安慰媽媽說:”你就不要傷心了,她怎么做還不是為了好好學習,你因該為她感到自豪呀!對不!你以前不是期盼她這樣呀!”“不是,你是沒看到她那刁蠻樣,真是快把我給氣死了!我真後悔養他這個女兒呀!”“你看你,現在還在說氣話……”

我想,我因該進去了,我敲敲門,就進去了,“媽媽,我……”媽媽扭頭不看著我,我就坐到她的身邊,“媽媽,對不起,我不因該說那些話氣你,這次是我錯了,你原諒我好嗎?媽媽還是不理我,這時,爸爸在旁邊也替我求情:“你看,孩子都來給你道歉了,你還不知足呀!”媽媽是個很要強的人,也不好說怎么快就答應了。就用爸爸當藉口了,“看在你爸爸的面子上,我,原諒你了。”

“好的,謝謝媽媽。”,我歡喜的對媽媽說

“你只要以後不惹我生氣了就可以了”

“沒問題,放心吧!”

哈哈哈,全家笑在了一起。

篇五:親情之橋——萬年橋作文

歲月像過濾的篩網,篩去記憶中的泥土,留下了閃光的金子。我早已欣賞過趙州橋的古樸蒼老,領略過長江大橋的矯健雄偉。然而,我卻總是時時惦記著家鄉古城那座小橋,記著我童年夢幻的小橋。一到放假,縷縷牽掛總是促使我去尋找那溫馨甜蜜的童年回憶。

那是一座擁有高齡的石拱橋,橫跨在低吟淺唱的新安江上。水美,江美,橋也美,橋上那青石板路被行人的足履磨得珠圓玉潤了。

大橋給我有趣的童年染上了瑰麗的色彩。然而,轉學、搬家、升高中及住校,旋轉的生活車輪帶走了我的童年和無邪。當我再次走向大橋時,愉悅平靜的感情湖水,不免泛起點點惆悵的漣漪。

聽,橋下傳來鳴琴一般淙淙的水聲。它,就是太平橋,一座飽含我童年與親情的橋。

友情之橋——萬年橋

窗外雨瀟瀟,把思緒浸潤得葳蕤多姿。冬已去,春光一縷送來溫馨一片,故鄉的橋連著難忘的友情。

還記得那座古韻悠悠的小橋么?我記得,我們記得,我們這一群嘻嘻哈哈的小孩、一夥年少天真的夥伴、一群朝夕相處的同窗記得。我們曾同行,帶著真誠,懷著希冀,揣著夢想,走過風雨中的古橋,走過艷陽下的古橋。

幾叢青苔,幾棵小草,抑或是幾粒小螺,悠然展示著小橋的殷實和安寧。走過前人屐履磨潤得青石板路,足音空跫,當是現實與歷史相互碰撞的回聲······

古橋的學名叫萬年橋,我稱她友情之橋。它曾陪伴我們走過幼稚,走過童真,走向靚麗的花季。

古老的徽州文化造就了你,座座嶙峋的牌坊托舉著你,細細柔柔的炊煙籠罩著你,雙雙深情的明眸掛念著你。啊!親情之橋——友情之橋,純潔的色彩,矯健而有不失優雅的身姿,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縷春風,一抹陽光……

篇六:陌生了的親情作文

“你其實就是嫌奶奶老了,你有什麼……”

媽媽剛才的訓斥令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慚愧。是嗎?我真的是嫌棄奶奶了嗎?就因為奶奶早已年過古稀; 就因為奶奶步履蹣跚而無力;就因為奶奶和我相隔一代嗎?我就覺得和奶奶逛街是那么無聊與乏味。一切和我心中所想的截然相同。

我狠狠地錘著牆壁,也狠狠地錘著自己那如鐵般的心,它動搖了。

奶奶住在鄉下,長年不來城裡。這次是爸爸把她接來住兩天。中午吃飯時,奶奶對我說:“小波,下午你不上學,帶我去商場逛逛,行么?”乍一聽這話,我怔住了,我可是個自由愛好者,從不喜歡無聊地逛街,而且奶奶行動緩慢,我不願意受遷制;可如果不答應,又余心不忍,怎么辦呢?最後一句“要去打球”草草了事。我偷偷看了下奶奶,她的眼神里流露出無奈與失望。

媽媽上樓了,只有我自己在樓下徘徊,無盡地徘徊,徘徊……深深地反思著自己。正午的陽光格外熱烈,似乎要把我的身心熔化。手中的一串鑰匙無意間已被我惡狠狠地摔地地上,其中的一把斷了,難道我和奶奶的親情也會在我的冷漠與嫌棄中戛然而止嗎?不,我要阻止,不要等到彼此冷漠的時候才想到親情所帶來的無盡的溫暖,才想到那把已經一分為二早已不可能重合的鑰匙。

這時,一陣緩慢的腳步聲傳來,隨之入耳的是熟悉而溫和的對話聲,是奶奶在我後面默默地跟著,跟著……試圖趕上親情的末班車。

驀然回首,剛剛捶過的那面牆已經被陽光照亮了,似乎還有些溫暖呢?

篇七:奶奶·親情作文

親情是一朵花,一朵永久芳香的花。需要我們用愛去護理。親情是一首詩,一首清新淡雅的詩。需要我們用愛去閱歷。親情是一陣風,一陣和煦溫暖的風,需要我們用愛去尋覓。然而,“親情”對我來說是個有些陌生而且在陰影里的詞,每次提到“親情”,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到我的奶奶。她,固執,認為我總是錯的;她,嚴格,打罵我的頻率很高。她,為我習慣地幹著很多事。她眼裡,我永遠是個幼稚的傻傻的小孩子。那是一個星期三的晚上,對於我來說,每到這個時候都是忙碌的,因為星期四要上課,而往往很多活動都在星期四舉行。一切工作結束之後,窗外的樓上亮著的燈已經依稀,家裡肯定只剩我一個人沒睡了,我開始收拾星期四上課外班用的書包。也許是因為太晚了又著急,收拾完我使勁地一拉拉鏈,沒想到拉鏈卡住了,於是又著急地拽,把拉鏈徹底弄壞了。我當時不知所措了,修這個需要多長時間啊,拉鏈頭還斷了,怎么辦啊?書、筆記本和卷子都在裡面呢,這個破書包剪都剪不開,明天死定了……天氣不給我一點點安慰,窗外的寒風無情地吹著,仿佛在嘲笑我,我的房間好像比地獄還冷,其實更冷的是我的心——為什麼沒有一個人幫我?我沒有修它,而是氣憤地扔在一邊,決定明天再想辦法。星期四這天過得格外倉促,很快就到了我要再次面對那個壞了的拉鏈的時候。回到家我無奈地把那個書包拿出來,令我吃驚的是,拉鏈竟然奇蹟般的好了!拉起來比以前要通暢得多,斷了的拉鏈頭接了毛線繩,不再影響拉鏈正常的使用了。“你昨天晚上折騰那么半天竟然在弄這個啊,真笨!這么著不就得了,我在拉鏈上抹了點蠟,應該不會再卡住了。”奶奶走過來這么說。原來,那天夜深人靜的時候,奶奶還沒有睡,而是聽著我那裡發生了什麼動靜!“你以後小心點行不行啊,害的我修了好幾個小時呢……”聽著她這么說,我仿佛想到她放棄了睡午覺的時間,拿著我的書包,用著放大鏡,把卡住的裡面的布一點一點地往外扯,一不小心就夾到了手,甩甩手之後繼續修……她修好的何止是拉鏈,何止是我暫時憤怒、無奈的心情?每次都是她用愛修補了我心的傷口上那壞了的拉鏈……那一次,我終於發現我身邊根本不缺親情,終於讀懂了奶奶。親情似風,無聲,吹綠大地。親情如水,無言,滋潤心田。親情如光,無形,照亮世界。親情就是能保證一切正常運行而且能溫暖我的心的那修好的拉鏈。奶奶的字跡有時候很潦草,把“愛”字寫得很難以辨認,但是如果認真地看,你會發現,“愛”快到最後時,必須是“撇”;真正到最後,看起來像“撇”,其實是“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