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80周年手抄報內容

紅軍之所以發動長征,直接原因還是在於軍事上的失利。蔣介石在對紅軍的四次圍剿先後遭到失敗後,又於1933年10月發動了第五次圍剿,由於毛澤東失去領導權,在王明,博古,李德等人一意孤行的“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下,放棄過去四次反“圍剿”鬥爭的積極防禦方針,將這場戰爭定性為國共之間的決戰,採用軍事冒險主義,提出了“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口號,導致紅軍節節失利,在搶先進攻後不久即遭到巨大損失。同時,在中共臨時中央遷入中央蘇區以後,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和冒險主義在中央蘇區得到全面貫徹,在組織上又大搞宗派主義,開展過火的黨內鬥爭,撤換堅持正確意見的各級領導幹部,導致中央蘇區在政治上面臨危機,造成了黨內、幹部隊伍里的恐懼疑慮心理和蘇區社會秩序的不安定。此外,中央蘇區這時的經濟已經處於崩潰邊緣,這不能不影響到革命戰爭、人民生活和人心安定。因此,在此不利形勢下,紅軍要在中央蘇區堅持持久作戰是確有困難的,這不能不使當時的中央領導人要考慮紅軍突圍作戰略轉移,以求得保存紅軍的活力。

1934年5月,廣昌、建寧先後失守後,中央蘇區的形勢日趨惡化。國民黨軍進入蘇區的腹地,中央紅軍在內線打破敵軍的“圍剿”已十分困難。當時,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此時也已意識到在內線打破敵人的“圍剿”已無可能,曾考慮過紅軍主力撤離中央蘇區的問題,並把這一構想報告了共產國際。6月25日,共產國際復電,雖然同意中央紅軍主力撤離中央蘇區,以保存有生力量,但同時認為中央紅軍不一定馬上撤離中央蘇區,在內線堅持鬥爭,打破敵人的“圍剿”還是有可能的。據此方針,博古、李德等人雖然提出了戰略轉移的問題,而且開始了退出蘇區的間接準備,但在戰略上繼續同敵人拼消耗,完全忽視了有生力量的保存。為做好轉移準備,xx於7、8月間先後命令紅七軍團、紅六軍團進行北上西征。但由於紅七、紅六軍團的兵力過小,在北上和西征後,不但未能牽動大量敵軍,達到預定的目的,反而使“圍剿”中央蘇區之敵加快了“圍剿”的步伐,中央蘇區的形勢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