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征主題的手抄報內容資料

一、從毛澤東詩詞看長征精神

信念堅定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七律·長征》

何以不怕遠征路上的艱難險阻?用一位紅軍老戰士的話來說,就是“革命理想大於天!”因為有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定的革命信念,紅軍戰士才能煥發出鋼鐵般的意志。可以說,堅定的信念是靈魂,是力量的源泉。有了這種信念,破衣爛衫、裝備落後的紅軍才能在圍追堵截、黑雲壓城中走出一條勝利的道路。

實事求是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憶秦娥·婁山關》

這當然並不僅僅因為一場戰鬥的勝利,更重要的是紅軍在此前一個月的遵義會議上,結束了“左”傾冒險主義在黨內的統治,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確立了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重大問題的思想路線。這是我們黨在理論上和政治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也是把革命事業引向勝利的重要標誌。“從頭越”,意味著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紅軍從此將邁開大步,掀起波瀾壯闊的新的革命高潮。

百折不撓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七律·長征》

這是對紅軍長征中艱難困苦的真實寫照,更是對紅軍戰士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犧牲、特別具有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真實寫照。正是靠著這種一往無前、百折不撓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紅軍將士以驚人的毅力戰勝了前進道路上的重重艱難險阻,立於不敗之地。這種精神由此也成為我們黨的政治本色與優良傳統,成為我們黨在探索治黨、強國、富民道路上的強大精神動力。

審時度勢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清平樂·六盤山》

長征是重重圍攻下的戰略轉移,需要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的大局觀念。紅軍在國際國內形勢瞬息萬變中,在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的歷史條件下,撥雲見日,最終促成了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變,開闢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二、長征精神在我心中

長征,一部讀不完的書。

當數萬紅軍踏上征途,近代逐個正處於生死存亡的歷史關口。紅軍長征以慷慨悲壯的血戰,絕處逢身的轉折,感懷溫暖的情誼,悲喜傳奇的記錄將長征這部驚心動魄的壯麗詩篇呈現在讀者眼前。

直到今天,紅軍戰士那“拋頭顱,撒熱血”的壯志情懷,還讓我們記憶猶新。紅軍跋山涉水、爬冰臥雪、草根果腹、皮帶充飢、血戰湘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轉戰烏蒙山、強渡嘉陵江、激戰獨樹鎮都撒滿了紅軍戰士的遍地熱血。

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乾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乾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乾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進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乾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乾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作為少先隊員的我們不得不被紅軍頑強的毅力,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打動。然而我們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我們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創造的業績中了,而是要自強、自立,創造二十一世紀的偉業。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我們從紅軍長征中收穫了堅強、智慧、勇敢、自信、頑強、團結……那么,我們我們就要將這些品德付諸與祖國的建設中去。把自己的成長、成材同祖國前途命運緊密地聯繫起來。立愛國之志,成報國之材。我們的過家將成為世界的強國,我們的民族將成為宇宙的驕子,讓我們攜起手來,書寫嶄新的歷史,奏響未來更有力的強音!

三、描寫長征的詩

一雙草鞋

一付綁腿

循著半箇中國

撒開步伐

他們的血管

是金沙江、大渡河的一條支流

他們的脊樑

是六盤山、大雪山的一脈走向

步槍土炮的吶喊

使無數偏食的火刀銃槍

聞聲回響

以樹皮、草根

烹飪起樸素的野餐

以意志、精神

統領出共同的信仰

長纓在手真理在手

爬過草地涉過沼澤

年輕的政黨

自幾根鐵索上

從容地趟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