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時節憶屈原的作文三篇

篇一

今天,我們家早飯吃的粽子,因為過端午節了,然而,我心裡卻高興不起來。

吃完早飯,媽媽帶我去外婆家學包粽子。在包粽子時,我不斷的在回顧毛主席的一首詩:“屈子當年賦楚*,手中握有*刀。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里濤。”這首詩讚美了屈原為堅持真理而獻身的驚世之舉。寥寥28個字,卻深刻形象地刻畫了屈原的愛國情懷、浪漫氣質。更揭示了其文學作品似匕首銳利的深刻內涵。倡導其為國捐軀,以死醒世的戰鬥精神時代傳揚!

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喚醒了當時民眾的敬仰之情,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自古以來顧炎武就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名言佳句,從古到今有無數志士仁人立國為民,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了正義事業,為了廣大民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是現實生活中,仍有人為了個人利益而置國家與人民的利益而不顧,利慾薰心,鋌而走險。拿跨國販毒集團來說吧,他們明明知道du品的危害,媒體屢屢曝光類似案件,但是這些人卻無動於衷,真是令人氣憤!

媽媽看著我發獃的樣子,手中拿著的粽子遲遲包不起來,喊我一聲,我才從沉思中解脫出來。

同樣是人,同樣是華夏民族的子孫,屈原的愛國精神令人敬佩,而那些*的傢伙當千刀萬剮!

篇二

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粽子、賽龍舟、飲黃酒……中國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紀念這個傳統節日。但直到現在,對於端午節的起源民間有著不同說法:楚人紀念屈原,越人紀念勾踐,吳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種說法是紀念屈原說。唐代詩人文秀有一首詩這樣寫到“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據說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流放汨羅江畔的愛國詩人屈原聞訊楚都被攻陷後,悲憤交加,自沉汨羅江。沿岸百姓紛紛引舟搶救,並拋灑食物防止魚蝦傷了屈原的遺體。此後每年的這一天,當地民眾都要舉行這樣的活動,表達對他的懷念之情。從此,划龍舟、包粽子成為端午習俗的主要內容,這一習俗也逐漸被人稱為端午節的由來。屈原是一位跨越時空、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典範。他滿懷愛國主義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信念!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執著追求人生的永恆、價值、理想的時候,時刻關注著國家的興衰。然而,屈原的下場卻是個悲劇。

我想如果憂國憂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國是如此強大,看到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抵禦各種災難,屈原還會去投江嗎?今天的我們是何其幸運,身為中國人,我們繼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追求真理的光榮傳統,我們相信明天的中國將會更加強大、更加繁榮富強!“粽葉飄香,端午吃粽,緬懷屈原,永生不忘!”期盼下一年的端午。

篇三

縱有一腔愛國的熱血,還是為那汨羅江的波濤融盡了最後一聲嘆息。

楚王看不清你的耿直,逐你出郢都;世人看不透你的清高,笑你如草芥。漁夫不懂你的處世之道,而你嘴角揚起一絲淺笑:舉世皆濁我獨清。不理會那些無端的誹謗和蜚語,只是一意孤行,即便被流放到荒蕪的國界邊疆,滾滾塵沙還是髒不了你的衣擺,北風呼嘯還是亂不了你的心弦。

*臣的排擠再也無法湮沒你的鋒芒,潑墨書沉浮身世,又揮筆問茫茫青天。一首《離*》,浪漫的筆調,抨擊了群小猖獗,鄙棄了朝政日非;一篇《天問》,非凡的學識,練就“千古萬古至奇之作”;你把風、雨、雪、電、雲、月當成自己的侍從,在生命之巔,臨危不懼;你讓鳳凰展翅、你讓巨龍騰空,亘古千年,任你御風遊走。朝野的勾心鬥角阻絕不了你深沉的才氣在這一電閃雷鳴的日子呼風喚雨;你留下的驚世之作,怎會讓時間埋沒從巨濤駭浪中蹣跚而出的赤子情懷。

可是,當郢都被攻占的噩耗為你所知,你絕望的步履行至江畔,你的信仰隨破碎的故土順流而去。手秉青銅劍,心中早已沒有哀怨。明明是喪國之痛,狂風卻吹*婆娑的淚眼;江水的刺骨之寒,驅趕心頭殘存的膽怯,剛毅寫下畢生的信念。

那么,你看見了嗎?你的渾然正氣激盪了這一江烏水,沿岸的人們揚起了龍舟帆,用菰葉包黍米祭你長眠江底的魂。你看見了嗎?你的堅韌人格澎湃了多少文人墨客蠢蠢欲動的心緒,你無意開創的“楚辭”先河,被後人奉為“逸響偉辭,卓絕一世”。“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是否是因為你的才情,讓洞庭湖變身詩家聖地?

這些,屈原,你都看見了嗎?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當你羸弱的軀體浸入無情的江水,水聲隔絕了亂世的嘈雜,還你一片難得的淨土,你笑了。你的離去,並不需要王侯將相假惺惺的憐憫,並不需要鄉親們熱淚盈眶的惋惜,你只求這一份純粹——在你合眼的時刻,在你靈魂升華的時刻。

屈原,我多想撩開歷史的面紗,看看你形如枯槁憔悴的臉,讓我為你的滿腔熱血喝彩,讓我為你的滿腹經綸頂禮膜拜。多想穿越這如翼的書卷,想像你立足江邊眼裡噙淚的悲壯畫面。多想讀懂你的千篇佳作,多想讀懂你亂如麻的心思,多想走近你,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