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國慶趣事作文800字三篇

篇一:

10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國慶節。我和媽媽一起去外婆外公家玩,外婆家住在北山子又稱山子廟,因戰國時楚國大將軍昭陽就葬於村西頭,昭陽別稱“山子”,所以村名由此而來。

過了村前的一座小橋就進村子了,這時候是午飯時間,外婆外公知道我們要來,就燒了許許多多美味的食物。剛到家門口一股香噴噴的飯菜味撲鼻而來,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吃到外婆燒的飯菜了,美餐一頓之後,外婆決定帶我們到荷塘邊打蓮蓬。我好奇地問:“外婆,一般我們都說摘蓮蓬,為什麼您要說打蓮蓬呢”?外婆答到:“摘蓮蓬是坐在小船上用手去摘,而打蓮蓬是在岸邊用竹竿把蓮蓬打斷,再用長網兜把它從水面撈起來”。

出發了,外婆、媽媽帶著表哥和我興沖沖地向荷塘走去,每個人都帶著裝備,外婆帶著長竹竿,媽媽扛著長網兜,表哥拿著小竹竿,而我準備了好幾個方便袋。荷塘在村子的西邊,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聽表哥說,在路上還能見到昭陽將軍的墓呢。果然,走了一段路之後,見到了一座大廟,廟裡有一座雕像,上面寫著昭陽兩字,雕像後面有座墓,看來這就是昭陽墓了。又過了一會兒,我們來到了荷塘邊,整片整片的荷田映入眼帘,整個水面都是綠綠的荷葉,現在已是深秋,荷塘里已看不到荷花了,而荷葉的周圍都立著一個個像淋浴頭的蓮蓬,有大的有小的。有的長得比荷葉高,就像一個個威武的士兵,有的躲在荷葉下面好像害羞的小姑娘,甚是可愛。一陣秋風吹過,荷葉泛起綠波,發出“沙沙”的聲響,好像在和蓮蓬竊竊私語。荷塘里雖然沒有了荷花,但還是能聞到一股股清香。

我們走到荷塘邊,看似離我們很近的蓮蓬,其實比較遠,想拿手去摘是不可能摘到的。現在我終於明白外婆讓我們帶那些“武器”的原因了。此時,我們分工明確,外婆和媽媽打比較遠的蓮蓬,我和表哥挑比較近的打。快看,表哥正站在荷塘邊的一塊大石頭上,手裡拿著他帶來的小竹竿,使出吃奶的力氣奮力打去,因為表哥用力過猛,那個小蓮蓬被表哥打飛了,我們找了好半天也沒找到,只好放棄了,惹得大家一陣哈哈大笑。就在他們打蓮蓬時,我無意中看到一隻好大的蓮蓬,我趕緊把大家叫來,表哥自告奮勇地說:“讓我來”,因為太遠了,一竹竿打下去打了個空,蓮蓬沒打下來人卻差點掉到荷塘里,幸好我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他的衣服。這時只好請媽媽過來幫忙,媽媽用力一打,蓮蓬斷了掉進水裡,外婆則用網兜將它撈起來遞給我放進了方便袋裡……就這樣打了兩三個小時,雖然我們衣服上沾滿了水和泥巴,但我們滿載而歸。回家後,我從蓮蓬里剝出嫩綠的蓮子,再剝去蓮子的綠衣,露出鮮白的果肉,放在嘴裡那味道真是鮮美。這可能就是自己勞動獲得的滋味吧。

這個國慶節真開心!

篇二:

往年的國慶節,我都是以外出旅遊或在家休息的方式度過的,今年我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國慶節。今年由於天旱,玉米種得晚,熟得也晚,到了國慶節我老家的玉米還沒收完,我便央求媽媽帶我回老家看看。

一號一大早我們便來到了長途車站,那裡已是人山人海:旅遊的、探親的、訪友的等等,人們將車站擠得水泄不通,讓人透不過氣來。當我們終於坐上車時,已是上午十一點了,城市裡真是人滿為患啊!

離開了喧鬧的城市,汽車飛速行駛在公路上,車窗外的清新空氣鑽進窗來,帶來一陣舒爽。還沒到我家的村子,我便看到了成片的玉米地,高而挺拔的玉米秸稈豎立在田地里,把胖大的玉米像衝鋒鎗一樣抱在懷裡。玉米秸稈高達兩米左右,粗壯而密集,像整裝待發的士兵。農民伯伯們正在地里收割,只見他們一手握住秸稈,一手拿鐮刀向上一提玉米便倒了,那么輕巧,那么快捷。割倒的玉米秸被放在他們身後,又像埋伏的戰士,安靜而有序。

我們到達目的地時已是中午,村裡的大喇叭正在廣播,村長在向村民們講的是關於60歲以上老人領取養老金的問題,說是國家政策,要求給老人代領養老金的子女一定要把錢交給老人,讓老人享受到國家的溫暖,等等。奶奶也正聽廣播呢,見我們來了忙說讓我們聽聽,看上去奶奶很開心呢!

吃過午飯,我爬上了屋頂,哇!我看見了村裡的道路上到處都是晾曬的玉米啊,明晃晃、金燦燦的,家家戶戶的屋頂上也都是玉米,真是遍地“黃金”吶!還有人正用現代化的小塔吊往屋頂上運送玉米,引來一大群好奇的小孩子們觀看。我也坐不住了,我也要去收玉米咯!提上鐮刀,我跟著大爺和叔叔下了地,田地里有大片大片的玉米吶!有的人家用玉米收割機收玉米,機器開過後,我聞到了一股清香甜蜜的味道,原來玉米秸稈都被打碎了,玉米卻被收集到了車斗里,真是又快又省力,既環保又肥田。真好!

有的人家就用鐮刀割,好像很好玩兒,嚓!嚓!嚓!我也抓住一根玉米秸,學著大人的樣子,將鐮刀放在根莖部勾住,往回一使勁,嚓的一聲,秸稈割倒了!我把它丟到身後繼續割,只一會兒,我就大汗淋漓了,還真有點兒吃不消呢!再看看大爺,只見他一手握住三四根秸稈,“嚓!嚓!嚓!嘩啦!”從割到放下只幾秒鐘的時間,真快啊!割了那么多,肯定很累,而大爺卻還是樂呵呵的呢!看著身後割倒的排列整齊的秸稈,我的心裡也美美的了!

晚上我疲憊地回到家,聞到了一股又香又甜的味道,還熱騰騰的,跑到廚房一看,啊,是新鮮的煮玉米!在勞累了一天之後,這不正是的享受嗎?再趁熱咬上一口,那感覺是真幸福啊!

農民伯伯們就是在辛勤地勞作中度過國慶的,國家的強盛給他們帶來了富足的生活,我感覺得到,他們是幸福的!是啊!老人老有所養,孩子有學上,家庭收入有所增長,他們還有什麼不快樂的呢?在國家大慶時我們家也在小慶,真是好高興,好充實!

真是一個不一樣的國慶!

篇三:

朋友,你們國慶節過得如何呢?我國慶節倒是去了不少地方,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卻只有逛公園。

10月6日,爸爸帶著我和表妹一起去逛公園,第一站是“月季公園”,那裡月季花的品種真是五花八門,有月季夫人、金牌月季、杏黃天等等,數不勝數,而且一個賽一個地美,真是芬芳撲鼻、百花爭艷呀!不知不覺又回到了門口,這時噴泉伴隨著音樂十分有節奏地噴了起來,水花忽高忽低,美極了。有許多小孩在水花中穿梭,瞧!就連大人也抵擋不住它的*。唉!只可惜我穿的是皮鞋,要不我也會加入到他們當中。

第二站到了“趙佗公園”,她是省會目前的一座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人文景觀公園。整個公園建築均為青磚灰瓦、青石鋪地,突出了古漢代風格。一入園門,記載趙佗功績的透雕花紋景牆上再現了兩千多年前的歷史典故。進入園中,左側是趙佗墓,右側是“越王台”景觀,台上有三組仿青銅像構成,講述了趙佗奉秦始皇之命征討嶺南,楚漢相爭之時,趙佗據關自守,自立為王,西漢建國之後,漢高祖劉邦為加強統治,鞏固政權,儘快實現國家統一,也為了使百姓早日從戰亂中解脫出來,得到休生養息,便派名臣陸賈出使嶺南說服趙佗,封其為“南越王”。以前我只知其名,不知其然,現在我才明白石家莊與南越王的淵源,還知道了趙佗就是毛主席所說的“南下第一幹部”。

第三站是“一號公園”,那是一座在建中的公園,那裡有許多野花和野草,有不少被移植過來的大樹,還有一條非常寬闊的大河,據說是為“引黃入京”工程而建的,對了!那裡還有一個高高的觀光塔,只要登上觀光塔整個公園的美景便盡收眼底。

我喜歡逛公園,因為她們是知識的海洋、自然的懷抱,也是我心中一朵朵火紅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