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鬧元宵的作文【三篇】

篇一:

今天我們大悟要舉辦元宵焰火晚會,在二橋放焰火。7:20準時開始,我們吃完晚飯就去了。

出了門,就看見街上到處都是人,都在往二橋的方向去,到了二橋,一看,哇!人山人海,我覺得今年的人比以往的每一次都多一些。

我看了看錶,快到7:20了我找了個高點的位置準看焰火。7:20到了。只聽見‘啾’的一聲一顆綠色照明彈升上了天空,不一會四周都亮了,一顆一顆的煙花升上了了天空。藍色的,紫色的,紅色的,五顏六色的好好看!形狀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星星,有的像光環,還有的像流星雨,像皇冠。看的就是“瀑布“了,空中的放了一會,就開始放”瀑布“一開始我還沒看見,還是聽後面的人的兒子說的,瞧,瞧,看見了嗎,那邊,像瀑布一樣的煙花嗎?我定睛一看,果然,我的斜對面,就是瀑布煙花,瀑布煙花就是用一個個噴泉煙花躺著放在地面上,在點燃,噴出來的就是小火花,大是非常長,一排看過去就是像個瀑布一樣,不過顏色是黃色的。不一會瀑布就放完了。

“嘭”我的腳下一震,一顆大的煙花炸了,形狀像一個超大型菊花,那些“菊花”不僅不落還在往我們這邊飄,我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顆一顆的孔明燈,我跳起來抓了一個,燈紙上還有“元宵快樂”幾個字呢。

這幾個好看些的放完了,在就是一些普遍的,看看錶,8:30,我想放了這么長的時間,也應該快放完了,再看看周圍人們都開始回家了我也回去了。今年的焰火晚會火我覺得的是歷年來看的一次了,因為今年的焰火,有創意,所以就好看。,我想,未來的焰火晚會更好看!

篇二:

“轟——”,“劈啪——”。一陣陣煙花爆竹聲傳入耳畔,讓我們一家人心神不寧。一放下碗筷,我們一家人立即走出大門,匯入鬧元宵的人流中。

街上早已人山人海,我真不知道為什麼一下會有那么多人,仿佛是突然間從地底下冒出來一樣。頭頂上,五顏六色的煙花已把夜空妝扮得格外美麗。他們時而像一棵玉樹臨風的柳樹,時而又像一把花傘,一會兒又像無數的繁星從空中撒落。一輪52年來最圓的元宵月早已高掛空中,探著腦袋俯瞰著這迷人的人間。這時,空中隱隱約約的飄過一朵“星星”。流星!不,流星更快;星星,不,星星沒那么亮也沒那么快。“孔明燈!”爸爸叫道。果然,一盞又一盞的“孔明燈”隨風飄走,它帶去人們對幸福與和平的無限憧憬。

大街上,路邊的高大建築也被流光溢彩的霓虹燈裝點得煥然一新,它們與路邊的彩燈相輝映,把整座小城點亮了。

街面上的人越來越多,大街小巷已經是水泄不通了。一陣鑼鼓聲由遠及近。啊!是一條金龍!你看金龍扭動著身軀追逐著一個火球,這是金龍戲珠;忽然,鑼鼓驟停,金龍垂首,這是金龍飲水;一會兒它又向圍觀的人群點頭,這是金龍拜年……

來到公園,一個個頭帶發光“牛角”的小朋友從我們身邊走過。我們羨慕極了。舅舅很快滿足了我們的要求,我們也成了鼠年裡的一頭“小牛”。我們一定可以牛氣沖天了,我們一定能進入一中學習。

整個小城都逛了個遍,快樂充溢著我們疲憊的身體。我們回家了,元宵夜寄託著我們對一年的期待。

篇三: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除春節外也是一個大節日了。

據說,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了元宵節,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而現在的元宵節則更加熱鬧,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孔明燈,十分有趣。而今年鼠年,天文局又爆出今年的月亮將成為52年最圓之月,並是晚上10:29分最圓,那么我想,這個元宵,一定比以往更有氛圍了。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願元宵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