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公曆和農曆的優缺點有哪些

一,現行公曆(格里曆)的優點:

㈠,公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官方通用,具有通用性;

㈡,公曆屬於平時間周期定義的平歷,所以其算法簡單,天數基本固定,置閏規則;

㈢, 歷年和曆日協調的好,歷年只有365日和366日兩種;

㈣,曆日與太陽高度(直射角度)基本對應,誤差只有1至2日左右。

二,現行公曆的缺點:

㈠,公元元年在人類歷史中期,不便於推算人類歷史早期;

㈡,歲首沒有較強的天文學意義;

㈢,歷月的天數有28日,29日,30日,31日四種,並且排列不規則;

㈣,具有較強的宗教意義和羅馬皇權留下的烙印,不利於不同文化民族的交流;

㈤,置閏法中400年97閏日沒有128年31閏日簡單和精確;

㈥,只管太陽,沒有月亮的內容,其日期也不反映月相,是單軌制的太陽曆法,不利於保護世界上的月亮文化,也不利於被這些國家的民眾的接受和認同;

㈦,由於歷月的長度沒有明顯的天文學意義,所以人為因素很強,甚至可以被人隨意更改;

㈧由於其是平歷,所以它的曆日不能和它對應的天象----太陽高度一一對應。

三,現行農曆的優點:

㈠,農曆是定歷,它具有天文年曆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種天象對應,如它的節氣嚴格對應太陽高度,曆日較嚴格地對應月相,閏月的不發生頻率和發生頻率對應地球近日點和遠日點,其它天象如日出日沒, 晨昏蒙影,五星方位,日月食,潮汐等,就連歷月也大致對應太陽高度;

㈡,農曆歷月的天數只有29日和30日兩種,且由定朔日規定,人為因素最小,不易隨意改動;

㈢,歲首有較強的天文學意義,具有陰月陽年的天文學意義;

㈣,陰陽合曆,最體現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傳統文化;

㈤,乾支紀年和十二生肖紀年循環使用;由於它包含節氣十分利於四季劃分,由於它包含月相,所以也十分反映潮汐,日月食等天象和月亮對氣候的影響,同時它還包含十二節乾支歷(類似沈括的《十二氣歷》,比它更準確)和七十二候的特殊太陽曆,是一部雙軌制曆法,便於不同文化民族間的交流,

㈥,由於它是最徹底的定氣定朔的天文年曆性質的曆法,所以其它曆法都要與進行對照,並且有利於傳統文化的保護。

四, 農曆的缺點:

㈠,由於農曆是定歷,歷月使用定朔,所以每年的同一歷月的天數並不確定,不方便統計天數;

㈡,歷年長度,有353日是,354日,355日,383日,384日,385日6種,並且不利於統計年長;

㈢,乾支循環周期60過短,不方便較長時間的區別,也不方便記憶;

㈣,置閏不透明,閏月不確定;

㈤,有些有迷信成分,但新中國建國後已經被剔除了,隨著科學的普及信之的人越來越少;至於民間某些祭祀活動等已經是民俗了。而不是迷信了。

上述公曆農曆的優缺點主要體現在西中不同文化和公曆是平太陽曆及農曆是定太陽,定陰陽曆的綜合曆法的差別上。

所以兩歷並用是有道理的,才能綜合兩種曆法的優點而避免其缺點。

遺憾的是,長期以來某些知名人士對農曆曆法的雙軌制的特點不理解,而西歐文明的強大,對農曆產生了偏見,重西曆而經中歷(還包含中華其它少數民族曆法),重太陽曆而陰陽曆的作法十分不利中華5000年天文曆法文化的傳承,並受此影響而不把農曆曆法寫入中國小的教學計畫中最終使這一優秀的天文性質的曆法被下一代徹底遺忘,這是十分可悲的,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農曆是現今世界上存在的為數不多的天文年曆性質的陰陽雙軌制甚至是多軌制(如金星周期等五星軌道周期的反映)曆法,是現今世界使用最先進的天文數據和理論編算的曆法,是最徹底的定朔定氣的曆法。希望廣大國人要把這部曆法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