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春節拜年作文1000字

【篇一】

中國走過了五千多年的風風雨雨,流傳下來許多節日,有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九月初九的重陽節、八月十五的中秋節等,這些節日都熱鬧非凡,但我認為他們都比不過一年一度的春節。

在家鄉,春節是我們最歡樂的節日,大年三十的守夜,正月里的拜年等的情景都是一幅幅美麗無比的畫面,刻畫在我的心中。

家鄉的春節習俗並不複雜,除去那較為簡單的儀式外,剩下的時間與空間裡,生活的就都是無盡的歡聲與笑語。而那早已約定俗成的儀式中,也包含著對先祖的懷念,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去先祖們上墳,說是這樣才能表現對先祖們的尊敬。給先祖們的年貨和錢是幾天前就準備好的。一是因為家裡離集市並不是很近,二嘛是因為來不及,大年初一那天,還有哪家店開著呢?都回家團圓過年了。一大早,連早飯都沒吃,就要和自家的人一起去上墳。一大家子人,真像是一支浩浩蕩蕩的部隊啊。上墳的時候,是按照長幼順序來的。而且,我還發現,輩份越大的人,上墳時拿的香也多,也不知道這是不是規定的。上墳時呢,老一輩的人都要跟祖先們說要保佑我們下一輩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如果孩子在讀書的話呢,還要保佑孩子學業有成。

上墳還只是第一道禮節,待到春節那一天,要在團年飯前擺上一桌“亡席”,還在桌下燒紙錢,說是讓先祖們先享用,燒紙錢是給他們的拜年錢。那一天,記得,總是在爺爺家進行。而我們孩子,總是搶著給先祖們燒錢,可大人們不肯,說是什麼玩火會晚上尿床的,嚇的我們不敢再碰火。到現在我都搞不懂玩火跟尿床有什麼關係。

大年三十守夜的夜晚是漫長的,那一天,媽媽總會準備一餐極豐盛的晚飯,然後叫上爺爺奶奶,大伯們一起來吃團圓飯。大概這頓晚飯吃完就差不多是八點鐘了。接下來呢,就是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高高興興的聊天,看春節聯歡晚會,等待著即將到來的新年。

十二點的鐘聲敲響,千家萬戶幾乎同時打開大門,先迎一陣財神等吉神之後,再將鞭炮點燃,一時間,黑夜變白晝,萬千鞭炮如同驚雷般震撼地,數不盡的煙花在天空誕生,毀滅雖只有一瞬間,卻如萬千朵仙花,異草般美麗,在天空中爭奇鬥豔。

炮竹響起不過瞬間,結束也不過瞬間,但那新春的祝福,卻送進了人們的心裡。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家鄉的春節有著家鄉的味道,正如那爆竹聲後的春意,久久的迴蕩在我的心裡。

每當此刻,我都會默默期待著下一個春節,期待著下一個美好時光。

【篇二】

家鄉的春節雖不如老舍筆下北京春節那般隆重,從臘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九歷時一個多月,但對於人們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它不但是人們勞動一年後歡喜心情的表露,更是人們對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祝願。

我家的春節差不多就是從臘月三十開始的,這一天家家都是最忙的時候,很少有人閒著無事。全家人忙著洗衣服,換床單,以便在新的一年中顯示出新的氣象。當然了,對聯、窗花、日曆是必不可少的,理應在前幾天完成,所以這裡我不做描述。

三十這天,重要性僅次於洗衣服的應該算是做年夜飯了,大人在一邊忙活著洗菜切菜,孩子們蹦蹦跳跳,想盡辦法幫個忙,卻總插不上手,只有干著急罷了。年夜飯的品種照例是很豐盛的,依舊是雞鴨魚肉之類,但小孩子白天中無事時吃盡了甜品,往往吃不了多少這些珍奇,只好隨便選幾樣來一品好壞,往往遺下一大堆剩菜,讓勞動一番的大人們目瞪口呆。但無論如何大人們是不會惱的,因為剩菜剩飯此時此刻便成了年年有餘的象徵。

從四面八方趕回家來的一家人合合美美地吃完年夜飯,隨後便是孩子們的自由時間了,桌上擺好糖果、水果和各類糕點,想吃就吃。全家人喜氣洋洋,其中當屬孩子最歡喜,因為可以靠幾句甜言蜜語換得鼓鼓囊囊一大包壓歲錢。如果你問他們明天的願望,應該就是多來點拜年的了。

除夕對於我來說應該是快樂的,但是守歲這一著卻不是我能接受的,聽完倒計時的鐘聲,剛想閉上眼睛睡個好覺,窗外就“劈里啪啦”地響起了禮花聲,弄得人睡意全無,卻又筋疲力盡。

正月初一的習俗近年來越發平淡了,一家人睡到太陽升的老高才起床,匆匆吃完了早飯,便上街閒逛。街上的商鋪為了在新年的第一天從人們的口袋裡弄到更多的進賬,不惜破壞正月初一關門停業的老規矩,大張旗鼓辦起了“新年大甩賣”之類的活動,雖在一定程度上為人們過年的食物儲備、購買新衣提供了相當的便利,但是我並不喜歡這樣。總的來講,新年裡沒有逛廟會之類的活動,確是可以用單調無味來形容。

正月初一到初十四,實在是在閒得無事中閃過的,只有正月十五元宵節才有些意思。這一天是非吃元宵不可,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從種類上分,可分為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鹹之分。甜餡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鹹餡一般有鮮肉丁、火腿丁、蝦米等。最近市場上又出現了一種菜餡元宵,味道如何就不知了。在我的記憶中,元宵節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前幾年元宵的晚上,還可以看見大人們領著小孩提著明瓦的燈籠逛游,如今卻難以見了,見此情景,我不由得嘆道,富有民族特殊的傳統文化這正在消失啊!

春節迎著人們的忙碌緩緩來臨,卻在無聲無息中遠去,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的眷戀。無論春節那些日子是怎么過的,每當想起它,我仍不禁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而感到驚嘆!

【篇三】

我們盼星星盼月亮的,終於盼到了寒假,我們太高興了!春節也隨著降臨了。

家鄉的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中旬就開始了。正所謂“”家家戶戶都開始在準備過年的東西了。

臘月二十開始,家家戶戶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香燭、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拜年的各種禮物等等。

臘月二十八,大家就忙起來,就是年終大掃除。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大掃除完後,門外貼上了紅彤彤的對聯,屋裡貼福字、貼窗花、貼各形各色的年畫、貼掛千。

臘月二十九,當然是去花市挑選心愛的喜慶花卉咯。男女老少都來逛花市。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形成了一個人的海洋,喜氣洋洋的,大家都洋溢著笑容。逛花市可以增添節日的氣氛,讓人們心情舒暢。

除夕真熱鬧啊!家家殺雞宰鴨,蒸製扣肉、粉蒸肉、叉燒肉等,還包餃子,做年糕、馬蹄糕呢!大家都趕著做年菜。除夕夜,家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連綿不斷的鞭炮聲日夜不絕。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們此時也一定要趕回家團聚。除此之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每個人都要守歲。我國民間在除夕就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意義是:歲數大的珍惜光陰,年輕人就是給父母親延壽。

正月初一,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是昨晚燃放的爆竹紙皮,個個都穿上了新的衣服。大街小巷都洋溢著節日的氣氛。這一天,華光公園有遊園活動,有的人早早的起了床,來到公園玩遊戲拿獎品。到處都是歡聲笑語。

正月初二,大家拿著大包小包的禮品開始到親戚、朋友家拜年了。

元宵上市了,春節的又一個*到了。正月十五這天處處都是張燈結彩的,這條大街好像辦喜事一樣,紅火而美麗。其中一種是走馬燈,外形多為宮燈狀。讓人不經想起元代謝宗可的詩:“飆輪擁騎駕炎精,飛繞間不夜城,風鬣追星來有影,霜蹄逐電去無聲。秦軍夜潰鹹陽火,吳炬霄馳赤壁兵;更憶雕鞍年少日,章台踏碎月華明。”這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呢!這真是美好而快活的日子……

不知不覺中,春節過去了,寒假也放完了,但是那些節日的氣氛卻在我的心中迴蕩著,直到下一年的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