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介紹春節的作文500字

【篇一】

同學們,你們喜愛過年吧?雖然我覺得過春節很累,但我還是挺喜愛過春節的,下面,我給你們講講我家春節的習俗吧!

首先,在臘八節時,媽媽總要熬上一鍋臘八粥,那是由八種食品一起熬成的粥,味道很不錯。喝過臘八粥,很快就過年了。

除夕夜是我家最熱鬧的時候,全家人都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爸爸媽媽做的飯菜十分可口,而且花色繁多,有炒年糕、炒五丁、紅油耳絲、炒雙花、燴三鮮……大家一邊吃,一邊稱讚。我們吃完飯,便開始放煙花,一顆顆禮花隨著一聲聲巨響飛上了天空,頓時天空變得五彩斑斕,五光十色。已經十點多了,大家卻一個個毫無倦意,連我那三歲的小弟弟也玩的不亦樂乎,我一邊隨意吃著甜點,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和大家一起守歲。時間一點一點的推移著,終於快十二點了,可我已疲憊不堪,快昏昏欲睡了。“5、4、3、2、1新年快樂!”新年的鐘聲響了,“喔,新年到了!”我忍不住大喊。

初一一大早,我被一陣陣炮竹聲驚醒了,便沒有了睡意。推開門,天那!到處在放炮竹,慶賀新年的到來。到廚房一看,傳統的長壽麵已經在桌上等我吃呢!

隨後的幾天裡,每天我都和爸爸媽媽去親戚家一家家拜年,晚上也在親戚家吃飯,這可煩死我了。每天都在外面奔波,晚上要到九、十點鐘,才可以回家睡覺。因為睡得晚,我竟然開始精神不振了,於是我每天都會讓媽媽早點帶我回家,可還是不行。媽媽說平時沒時間,過年是一定要給親友們拜年的,而且過年一般就這樣過的。

一個春節下來,我了解到了不少民風民俗,雖然累壞了,但是我還是喜愛過年,喜愛過我家的春節。

【篇二】

一年四季中,最熱鬧的節日不用說,必定是春節。臘月一到,人們就要開始忙碌起來,動手準備年貨了。

安徽人一般在臘月的初旬左右就開始制辦起年貨來。會做的人家總會醃上許多吃的,在過年時這些食物是吃不完的,等年過完後還要接著吃,意為年年有餘。有些地方還一直保持著泡臘八蒜的習慣。到了過年時,打開蓋子聞一聞,酸味中夾著一絲辣味,讓人禁不住流口水。孩子們最喜愛過年了,雖然美味雜拌沒有了,但爆竹還是隨處可見,賣的最火的就是衝天炮。這些全都是男孩子們的最愛。臘月二十三這一天要大掃除,必須把房子的里里外外全部清掃一遍,這樣才能體現出萬象更新的氣象。我最喜愛的節日莫過於除夕了。

到了傍晚,家家戶戶都飄散出酒肉的香味。吃年夜飯前,將舊的對年和年畫撕下,換上新的對年和年畫。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全家人就會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許多菜平時都沒見過,人們互相說著祝福的話,熱鬧極了。到了晚上,家家燈火通宵。除了一些很小的孩子,每一個人都要守歲,不過12點都不睡覺。這天晚上是最熱鬧的了,禮炮聲接連不斷,家家戶戶都在看春節聯歡晚會,到了1點左右,禮炮聲才漸漸平息了。從初一開始,人們就會到親戚家去拜年,而且晚輩還能拿到紅包,對於小孩來說,這是件很美好的事情。直到初六,店鋪就會重新開始營業。元宵節一到,大家必定要吃元宵,至此,春節就開始接近尾聲了。元宵節一過,春節便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篇三】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春節在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的傳統習俗,但都是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

在江蘇,除了貼對聯、掛年畫、守歲等幾乎各地都有的習俗外,還有一些非常獨特的民族習慣,比如除夕在飯中放入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元寶茶”,恭喜發財。而在浙江,有近十種特有的風俗習慣,例如,“新年鼓”、“迎年”、“點歲燈”等。

我每次過春節都會回老家,我的老家在宣城南湖鄉,那裡的風俗習慣比蕪湖這個城市要多得多。在蕪湖一般只會“守歲”、“吃團圓飯”和“拜年”,而在我的老家除了上面的習俗,還有“開廟會”、“走馬燈”等等。在這其中,最熱鬧的非除夕莫屬了,除夕夜我們全家人要在一起吃團圓飯,家門口的燈徹夜通明,大家邊吃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大家在新一年的鐘聲里放花炮,滿天都是五顏六色的,似乎這並不是夜晚。其次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家家門前都會掛著至少兩三個彩燈,有的大戶人家會掛出十幾個甚至幾十個,站在街的盡頭,朝街的另一邊看,整條街上都是五顏六色的彩燈,非常壯觀。再其次的也就是廟會了,在廟會上,你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店鋪,有賣糖的,買玩具的,也有賣雜貨的,在大家選購的同時,馬燈也一起沿著街走,到了哪家那家就會放炮竹,你能聽到炮竹一家一家地響,可熱鬧了。

這就是春節,他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這些風富多彩的風俗習慣,還帶著濃郁的民族特色。

【篇四】

春節里,有很多開心的事,數不勝數。可是我最喜愛的事,不是放炮、不是吃餃子,而是堆雪人!

記得大約是20xx年,那年的冬天非常冷,天氣預報說明天有雪,我一聽高興極了。第二天一大早,我一咕嚕爬起來就向窗外看去。哇!不知道什麼時候,小區裏白雪皚皚,就像蓋上了一層潔白的棉被。“爸爸帶我下去玩吧。”爸爸說:“好的,可是你可要把自己包好喔!”我欣喜若狂,在媽媽的幫助下穿上棉衣、棉褲、戴上帽子、手套、圍巾。跟著爸爸下了樓。

來到樓下,我們在一片還沒有人踩過的雪地上,留下一串串歡樂的腳印。我們打了一會兒雪仗後,我的手套,棉褲都被弄濕了。爸爸一看說:“這樣不行,你會生病的。”可是我還沒有堆雪人呢。我嘟起了嘴巴。爸爸這時提議:“我們把雪人請到我們家陽台上,好嗎?”一聽這話我開心多了。上了樓後,爸爸從家裡拿了一個紅色大大的塑膠桶下樓提雪,媽媽給我換上乾淨的衣褲。爸爸提著紅桶來回三次就給陽台上提了一大堆的雪。我和爸爸先把一大部分雪用手拍成一個比較結實的雪堆,爸爸在拍的過程中還給雪裡加了一點水,他告訴我:“這樣這個雪堆才能結實。”做好雪人的身體,我們用剩下的雪團成一個圓圓的球,來做雪人的頭,把頭安好後。媽媽切下兩塊橙子皮給雪人做眼睛,又找到一要綠辣椒給雪人做鼻子,然後用剪刀剪了一個細長的橙子皮給雪人做嘴巴。我找了兩個紅色的小球給雪人做扣子。可是看看雪人,好像還是少點什麼,我拿來一條紅圍巾給它圍上。用一個給它做帽子。我的雪人堆好了,它真漂亮。它是我的好朋友,我和它拍了好幾張合影呢。

【篇五】

春節的時候,對於我們來說,什麼遊戲玩?不用說,當然是放炮竹了!

那時我和堂姐買了好多的炮竹,有擦炮;有扔炮;有大地開花;還有的炮竹我連名字都說不出來,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但是能玩炮竹大戰的炮竹只有一種,那就是扔炮。因為扔炮不僅威力小,也不會怎么傷人,而且,也不需要點火,就不用擔心,衣服被燒個小洞洞了。

我們約了幾個夥伴,分好組後,就決定開戰。第一戰:地雷戰。在一塊撒滿炮竹碎屑的石板上,埋上五枚扔炮。(扔炮受到重壓也會引爆)然後一隊從上面經過,每人至少走三步,如果踩上引爆了,則輸了,換下一個人,過一個,記一分。埋好“地雷”後,我們就開始行動了。沒想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男隊友,這么不給力,一上去就給我們組引爆了三個,(有人腳大一次引爆了兩個)只剩下我這個“頂樑柱”。我仔細的看了一遍,小心翼翼地邁著,每踩一步都思考許久,已過了兩步,就看最後一步了,此時我手心額頭都冒汗了。這一步可要小心,我再三斟酌著,賭一把吧,就踩在這裡。耶!我為我們男生隊得了一分。當時女生隊基本上都從石板邊緣走,而扔炮,幾乎是埋在中間的,所以她們得了兩分,比我們隊高一分,唉,出師不利啊!

第二戰,也是總決賽。只要把炮竹扔到對方某隊友所在的石板上並且引爆,那么此隊友就淘汰了,剩下幾人,就得幾分。比賽開始了!我們每人拿了一盒扔炮,跑到了賽前說好了的掩護地點。可就在誰都不會想到的時刻,我發起了進攻。即在別人還在跑向掩護點的過程中,(我們並沒規定在跑的過程中不能攻擊)我就花費了五六個炮竹,幹掉對方一個。俗話說的好“不怕神一樣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沒過多久,我們隊就剩我一人在孤軍奮戰了。沒一會兒,比賽結果就出來了,我贏了。我們兩隊打成平局了!

比賽還在激烈的繼續著,噼里啪啦聲、歡笑聲••••••組成一首美妙的交響曲!

春節炮竹大戰可是我最喜愛的遊戲!

【篇六】

大年初三,在我的家鄉——西寧,太陽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臉,陽光明媚,暖意照耀著大地。已有60歲的二姨姥姥帶著我從南寧來西寧玩的寧寧弟弟、我還有幾個表哥去互助參加首屆“冰雪節”,哇!那裡到處都是厚厚的雪,一眼望不到頭,到處洋溢著歡歌笑語,到處都是祥和的景象,在這兒我懂得了什麼事濃濃的親情。

從西寧到互助,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我並不感到無聊和寂寞,二姨姥、大姨一直在逗我們開心,表哥也處處讓著遠道而來的我和寧弟,車裡充滿了歡笑聲,不知不覺就到了目的地,因為還要走一公里的雪路,為了不讓這段路變得漫長,二姨姥首先發起了攻擊,只見她從厚厚雪地上抓起一把雪打向東東哥哥和我們,東哥為了保護的女孩子——我,也向最親愛的二姨姥、大姨發起了進攻,不一會我們就亂成一堆了,你打我、我打你的,嘟嘟哥哥抓了一把雪直接塞進東哥的脖子,我和寧弟滿身滿頭的雪,就這樣到了冰雪樂園。啊!好漂亮啊,從沒看到這么美的雪景,都不知該怎樣形容了,五彩的冰雕的各種動物、人物頭像、白雪堆得城堡、冰蓋的山林,那么的壯觀。這時二姨姥買來了門票帶著我們玩各種遊戲,在滑雪時,二姨姥緊緊地把我扶到高高的冰台,可我剛上去還是摔了個大馬趴,二姨姥心疼壞了,一個勁的問我摔疼了嗎。再玩什麼遊戲時我都有了一個保鏢哥哥,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在意猶未盡中我們不得不回家了,回去的路上二姨姥給我們看照片,這時我才發現每一張照片都是我們開心的笑臉,而沒有大姨、二姨姥及開車的舅舅,是啊為了給我們快樂,年邁的長輩們卻忙得滿頭汗水,我的心頓時感到暖暖的。

親情就是這么簡單、這么不經意間流露,一杯水、一句話、一個細小的動作,無不體現出親情,簡單而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