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4周年。高中建軍節作文為您獻上!

【篇一】軍歌嘹亮

軍人,是一代人的情結,很多人都以能穿上那帥氣的軍裝,踢個正步走為人生目標,很多少年都想成為軍人,那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很多少女也想嫁一位軍人,作為軍嫂也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

我們親切的叫他們“兵哥哥”,我沒有什麼能夠送給軍人的,我只能把這感受寫在紙上,以一種樸實的橄欖情懷,致敬我們最可愛的人——中國人*解放軍!

軍人是堅強的,他是大山;軍人是寬廣的,他是大海;軍人是飛翔的鷹,從天到地都充滿他戰鬥的勇氣;軍人是奔騰的豹,每一步都洋溢他生命的氣息;軍人還是詩,為我們詮釋男兒深情,軍人更是歌,把真愛播撒每一寸土地。從懂事到如今,我依然這樣看。只要聽說他是個兵或者曾經在部隊呆過,我就會肅然起敬,我相信,在部隊滾爬過的人,一定是剛強血漢,就值得我尊敬!

很多女孩都喜歡軍人,愛看軍人的小說,愛看軍人的*,我也不例外。

至今還能背上一段,*《高山上的花環》是百看不厭,多少次模仿《上甘嶺》和夥伴們一起衝殺,《血染的風采》總是唱一回感嘆一回。從小軍人就在我心裡扎了根,只要看見穿了一身橄欖服的人,就覺得神氣多了,平添一股英氣,走路都不同一般人。有些人說,打仗的時候那些軍人才威武,才顯得英雄,現在和平年代了,誰還稀罕什麼大兵呀?可我覺得,現在金錢橫流、知識爆炸的時代,軍人更顯得質樸、有內涵。因此我對軍人還是分外的關注,還是有種默默的情懷。前幾年抗洪救災,我是揪著心看戰士們在洪水裡打撈,當他們的肩扛出血,腳走出了泡,嘴唇發白,夜晚就那樣躺在大壩上,就那樣蜷縮在泥水裡,我的心一直在疼,淚一直在流,看啊!這就是最可愛的人,無論什麼年代,他們永遠在困難的最前面,永遠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幸福讓給大家。

讀師範的時候,我最喜歡站在學校的走廊上,另一頭,駐紮著武警部隊,我遠遠的看著新兵訓練,看著他們出操、收隊。那整齊的步伐,那有力的口令,那臥倒、那匍匐、甚至那做不標準被挨訓的委屈,都深深的印在腦海里。軍人的堅強,出自如鐵的軍隊,出自如鐵的紀律,軍隊是個熔爐,把一個個熱血沸騰的年輕人鑄成一個個鐵錚錚的漢子。後來參加了工作,上街的時候,我看到巡警經過,也忍不住回頭,看他們威武的身軀,凜然的神情,象在欣賞一副美麗的風景;下班的時候要經過*,我也喜歡看看戰士打球的熱鬧,聽聽他們爽朗的笑聲,總是站在門邊久久不肯離去;就是帶孩子晨跑,遇上戰士跑步,也必是停下來看看他們。我告訴我的女兒,希望有一天她也能穿上橄欖服,因為只有勇敢堅強的人才配穿。

朋友里也有幾位退伍軍人,在家裡他們真是能工巧匠,用自己的手把家拾掇得有模有樣,好象困難在他們眼裡就是小兒科;脾氣也是相當的豪爽、大氣,有什麼困難,他能幫上,就絕對會百分百的真誠。最喜歡和他們聊天喝酒,一碗就是一碗,不做任何掩飾;做起事來,一事就是一事,不做任何搭牽。而且他們非常重情誼,只要聽說你曾經是軍人,他們就當親人、兄弟,部隊就是他們共同的家。

在我眼裡,今天寫下的文字就算是無力,情感就算是蒼白,就連敘述就算是非常的零亂,但又能怎樣?我還是感覺到了我對軍人的崇敬,對軍人的讚美。在這些可愛可敬的軍人前,我要用我的文字,用我一顆真誠的心,獻上對軍人的祝福!

【篇二】英雄花,我心中的花

小時候出生長大在南國,最喜歡那紅紅的大大的木棉花。

每當春天來臨,木棉樹那高大的鐵灰色樹幹沒有一片葉子,卻見滿樹紅彤彤地一片火焰般的花朵。木棉花昂然挺立在向陽的枝頭。仰望它們,背襯湛藍的天空和飄浮的白雲,木棉花像極了迎風獵獵的紅旗。從那時起,我也知道了木棉花的另一個名字:英雄花。

上學的路上,或去公園遊玩,我總要走到路旁身邊的木棉樹下,不眨眼地抬頭看著那誰也比不上的正紅碩壯的大紅花。揀起落到地上的一朵,我都會深情地細細端詳:那飽滿的花瓣,裡面有著多么厚實的生命;那中心花蕊,不屈地向上追求;最愛的是那五星型的花狀:花瓣與花瓣之間的距離那么端正,角度那么合適恰當,顏色那么純粹,大紅深紅,完全就是一顆爸爸媽媽軍帽上的紅五星!因此,孩提時代,我們都把木棉花叫作“五角星花”。

春雨過後,一樹一樹的木棉花,又像極了無數燃燒的火炬,燒得人心血沸騰,不由也染上一層英雄氣概,那火紅的花瓣,有一種不言自喻的烈士血性,令人感動不已。

木棉花連凋落的姿勢都與眾不同,落的乾脆利落、落的擲地有聲、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悲壯的投入大地的懷抱。當時我總從落在地上的花中,挑一朵最完整的輕輕捧起,一直帶在身邊,直到它枯萎。看著脖子上帶著的紅領巾,想起隊歌里的話: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是被烈士的鮮血染紅的。由此想起紅紅的英雄花:它更像被英雄的鮮血浸染的顏色!從此,英雄花就是我心中的花,看到英雄就想起了它!

出生長大在軍營的我,從小耳濡目染,最知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軍隊是怎樣地為了天下勞苦大眾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歷經血雨腥風,換來了今天生活的美好;最知道人*子弟兵是怎樣地忠誠堅強,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最知道軍人置生死於度外的無私奉獻和赴湯蹈火視死如歸的從容。

因為那時,講述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的戰鬥故事,從爸爸媽媽的嘴裡,從*上,從書本中,大量地生動地記錄,深深復刻在我們的心間。看著爸爸媽媽那莊重和追憶的臉龐,我暗暗為他們活出來走到今天而感到慶幸。我懷念那些爸爸媽媽的戰友,懷念那些跟著毛主席穿草鞋拿起大刀梭標鬧革命的革命先烈。他們是大英雄,英雄花正是他們生命血沃的壯美!

爸爸媽媽要參加福建前線備戰了,我們子女就被送走了,幾個月半年地被軍中幼稚園關照著,享受著*毅然撥給子弟們的自己的補助,*無慮地成長生活。而日夜思念著的爸爸媽媽此刻正把對兒女的牽掛埋在了心底,勇敢地戰鬥在保衛國防的最前線。當備戰緩衝我們回到爸爸媽媽身邊時,我總是把他們當作去打仗的英雄!他們難道不像英雄么?英雄花笑著為他們開放!

從小到大,軍號的嘹亮,軍旗的紅艷,軍人的言行,軍隊的作風,都是我親眼所見的衝鋒和犧牲。多少次大災大難,我熱淚盈眶地聽著軍人戰鬥的訊息;多少次地動山搖巨浪滔天,我顫抖身心在為軍人思念和祈盼;多少次看著那綠色的青春無悔地奉獻在險關戰場,我以淚洗面祝福著軍人的凱鏇。

英雄花開後,那大又堅的果實,是寶貴的可用木棉。英雄花從含苞到怒放,從花開到成果,無不呈現慷慨付出。而我們的軍隊和軍人從沒有辜負全國人*的厚望,總是把秀的戰績向祖國和人*匯報,把最壯麗的生命向祖國和人*奉獻,英雄無數,鮮血生命之花天涯開遍。

【篇三】追尋紅軍的足跡

今天是八一建軍節,是建軍94周年的日子。這個日子,我想過得比以前更有意義。在媽媽的帶領下,我和表哥陽陽一起去了鄂豫皖革命紀念館。我們去追尋紅軍的足跡,去緬懷先烈,了解歷史。

到了紅軍廣場,我一眼就看見了廣場中停放的那架飛機,那是列寧號偵察輕型轟炸機。這是紅軍繳獲的國*黨的飛機,也是紅軍的第一架飛機。我撫摸著機翼,一種自豪湧上心頭。

抬頭一望,正對面的建築物上幾個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鄂豫皖革命紀念館。這是*的題詞呢!我們快步上前,拾級而上,旁邊雕花的扶手十分古樸。

從入口進去,我看見一個大大的電子螢幕,上面介紹了紀念館的參觀路線和七部分的內容簡介,從這裡我也學到了不少知識。

紀念館裡一尊尊雕像吸引了我的視線。在第一展廳中一排偉人的雕像屹立著,正是他們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再往前走,我看見了徐向前的塑像。徐向前原名叫徐象謙,因為他自己的永遠向前的革命精神而將名字改為“向前”。他用自己的一生對“向前”作了最有力的詮釋。我們還看見了沈*臨終前寫報告的雕像。他坐在簡陋的屋子裡,斑駁的牆壁,昏黃的油燈….雖然有一盆炭火,但從他單薄的衣物上可以想像他的寒冷。這至死不渝的精神讓我感動。

革命的成功不單單靠領袖人物,人*大眾的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京漢鐵路工人罷工的雕像同樣讓我感到震撼。1923年2月4日,京漢鐵路信陽站工人20xx餘人提前拉響了罷工的汽笛。截住了一列由南往北的列車,與前來*的反動軍閥進行針鋒相對的抗爭。雖然林詳謙、施洋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他們的精神永留人世間。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組雕像是“柳林起義”。紅軍用“土坦克”打敗敵人的“洋碉堡”。“土坦克”就是把棉被浸透水,蒙在一張方桌上。就這樣居然把火力猛烈的“洋碉堡”打敗了。真是令人拍手稱快!

在當時紅軍要取得勝利非常不容易。我們看到展出的實物有:大刀、長矛、紅纓槍頭、腳魚叉等,比起日本的東洋刀差遠了,更不要說洋槍大炮了。我們還看到了紅軍穿過的草鞋、軍裝等。看著這些我心潮起伏,這些銹跡斑斑的武器上不知灑下了多少紅軍的熱血與汗水,我也不由得想起紅軍與敵軍搏鬥的場面。我的眼睛濕潤了。

今天我認識了信陽的革命背景,知道了我們的現在的生活是偉大的紅軍和廣大的農*工人用大刀長矛打拚出來的,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我不由得對他們肅然起敬,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讓我們去追尋紅軍的足跡,永遠銘記他們的精神吧!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生活,為更多的人創造幸福吧!

【篇四】戎裝在身

戎裝在身,是我的美夢,我的常做常新的美夢。

戎裝在身,這夢想應該與古人建功立業的抱負有關。

時常想起漢朝的那個書生。他厭倦了筆墨紙硯間的勞頓與繁瑣,感嘆他的一生竟會消耗於如此無聊的生活。終於,他一轉身,離開了原來的家園,投筆從戎。他選擇了戎馬倥傯,大漠風塵;他選擇了為國效力,建功立業。他作出的是無悔的選擇,他為漢朝建立了赫赫功勳。戎裝在身,楊炯不也同樣表達過對它的渴望,“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李白不也曾用沖天的豪氣表達自己的夢想,“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李賀更是大發感慨,“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戎裝在身,古人的夢想,今人的渴望,誰心中沒有宏圖萬里,壯志凌雲,“八千里路雲和月”!戎裝在身,便為夢想插上了神奇的翅膀!戰火紛飛的年代,一身戎裝,不僅僅是滿足了自己的渴望,更為祖國為*族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即使是鮮血,甚至是生命!陸游終其一生孜孜追求的不就是報效國家,慷慨赴難嗎?在他眼中,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遠勝過僵臥孤村,身老滄州的平淡生活。我們適逢盛世,早已遠離了戰火,但戰爭不會因為我們的善良願望而永久遠離,只要祖國需要,我們就應該義不容辭的穿上戎裝,向夢想進發!

戎裝在身,這夢想應該與那些英雄有關,與他們偉大而平凡的業績有關。

歷史一頁頁翻過,多少往事已流逝在記憶的長河。但是,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雷鋒、蘇寧、李向群、楊業功……一個個英雄的名字,卻如璀璨星辰,閃爍於我軍80年光輝的奮鬥歷程,讓我們的目光久久為之仰望,讓我們的*更加為之昂奮。

一個*澎湃的時代,必然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一支勇往直前的軍隊,必然是英雄雲集的軍隊。今天,一次次聆聽這些英雄的鏗鏘足音,我們會發現他們堅定的信仰,非凡的勇氣,以及敢於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的大無畏氣概,早已流入我們的血脈,成為我們共同的精神財富。

而一身戎裝,也早已成為英雄的代名詞。對英雄的讚美,對英雄的嚮往,也化做我們對那身橄欖綠的渴望。我們要像雷鋒那樣,讓有限與無限的對立,在用生命為人*服務中統一;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為別人謀幸福上,以積極的精神超越,獲得人生的幸福和幸福的人生。我們要像張思德那樣為人*服務,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計得失,雖沒有“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豪邁之情,也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之舉,卻同樣讓生命重於泰山,用生命鑄就輝煌。我們要像抗洪勇士李向群那樣,不懼怕滔滔洪水,為了人*選擇責任和使命,同時也選擇了奉獻和犧牲,把入黨申請寫在驚濤駭浪之上,把戰士的堅韌和忠誠寫在巍巍長江大堤之上,用生命把摯愛和忠誠演繹到極限,這就是中華*族的脊樑!

戎裝在身,無論他平凡還是偉大,都必須懂得為自己的國家、*族擔當責任和義務,只有為祖國為人*奮鬥犧牲的人,才永遠值得敬仰和緬懷!

戎裝在身,這夢想也許和它單純而豐富的顏色有關。

看慣了戎裝在身的英武與豪邁,即使是五彩繽紛的顏色迷朦了我的眼睛卻始沒有迷糊那耀眼的國防綠。總覺得陸軍的軍裝是天之高原最堅貞的萬年冰峰,總覺得空軍的軍裝是藍天中最深沉的一抹晨縷,總覺得的海軍的軍裝是波濤洶湧大海中最矯健的浪花,總覺得武警的軍裝是橄欖樹下最溫和的一米陽光。多美麗的戎裝,即使不夠時髦不夠耀眼不夠引人注目,甚至單調甚至繁重甚至平凡的簡單至極,可是這身戎裝卻讓那些曾經穿過他的人,讓那些現在還在穿著它的人,甚至是像我。

【篇五】紀念八一建軍節

今天是八一建軍節,是中國人*解放軍光榮而神聖的日子,讓我們向他們表示節日的祝福和問候,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禮。

今天讓我們來重溫歷史,眼前突兀的是紛飛的戰火,那大氣磅礴的場景,昭顯著松骨峰悲壯的硝煙,生命中不曾有過的槍炮聲離我們如此之近。老一輩先烈們,安息吧!

軍人是首奉獻的歌,軍人更是神聖崇高的,他們無私的品格、高尚的氣節,在戰爭年代裡,軍人用生命交出優秀的答卷,軍人用理想充實這他們的頭腦,用意志鑄造著堅強的信念,用綠色軍裝裝點著青春,用生命書寫對祖國和人*的赤膽忠誠,把情感和思念打入背囊,把責任和榮譽刻入心田。

在和平年代的軍人,在困難面前,是人*希望的動力!在災難面前,軍人是我們生存的希望!那真是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軍人,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軍人,他們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他們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汶川大地震、雅安地震、甘肅岷縣地震,到處都是軍人的身影,他們勇往直前,奮不顧身,那些年輕的解放軍戰士,在災難面前他們也是人,也是父母捧在手心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看見他們那一雙雙伸向受災民眾溫暖而有力的手,那與死神較量的分秒毫釐,那用生命換取倖存的熱血溫度,年輕的小戰士,他們是我們擋風的使者!是我們堅持的信心,他們都是平凡的軍人,卻譜寫當代軍人光榮事跡。他們再一次為人*軍隊的光榮歷史增添新的篇章,譜寫著新時代的軍魂,生動地詮釋了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在走過91年光輝歷程的今天,黨的xx大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描繪出實現中華*族偉大復興的壯闊藍圖,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振奮精神,求真務實,努力創造無愧于軍人,無愧於國家,無愧於人*的偉大旗幟,讓軍魂在當代永遠的傳承和發揚光大。

【篇六】軍人情結

有一首歌唱道:“一輩子只要有了當兵的歷史,就無怨無悔……”還聽到一種說法:“當兵,後悔三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我很欣賞和贊同這些歌詞和語言中的觀點。因此,我一直為我有一個軍人的父親,我也曾經是一名軍人、有一段當兵的歷史而感到榮幸和自豪!

父親在我的記憶里總是穿著一身綠軍裝,一雙圓頭的老式布鞋,說話和氣,面帶微笑,始終保持著一個職業軍人的良好品德和習慣。

在我94歲那年父親因工作操勞過度而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對他的許多事情我們都是從母親嘴裡得知的。

我的父親出生在淮河邊,從小給人家放牛放羊,受盡了苦累。因為當時家裡的孩子多,家庭條件又不好,48年94歲的父親就參軍了,他跟隨部隊參加了淮海戰役,又跟隨部隊解放成都,解放西藏。

我家歷來都是男孩多,女孩少,我一出生就被父親視為掌上明珠,他走到那裡就把我帶到那裡,家裡三個小孩子,父親只抱著我照過四張照片,哥哥和弟弟從來都沒有過。在我只有94歲時,母親在西藏軍駐成都辦事處八一分校當校醫,為了不影響母親要求進步(那時母親正在爭取加入中國共產黨),父親就一個人帶著我住在衣冠屆西藏軍區駐川辦事處,白天他上班時就把我放在川辦託兒所,晚上下班再接我回家。那時正趕上六十年代我國三年自然災害困難時期,物質供應十分緊張,農村許多地方因為沒有糧食吃餓死了許多人,部隊在最困難時把戰馬都殺了。為了保證我的營養能跟上,父親餵了一隻巴白雞,雞雖然個頭不大,但下雞還是個能手,基本上每天都能下一個小雞蛋,為此父親每天就用這個雞蛋換著法的給我做吃的。今天蒸雞蛋,明天雞蛋下麵條,後天雞蛋炒飯,就這樣使我這個寶貝女兒從小長的白白胖胖。中午我們都在託兒所休息,有時父親工作不忙常常會稍稍的來到託兒所看我,值班生活教師為此常與父親開玩笑“*又不放心你*貝了,是不是又來檢查我們的工作。”整理這時父親總是和氣的笑笑說:“我來看看我家小妞睡的怎么樣?打被子沒有”。

由於父親在部隊是搞保衛工作的,其工作性質就決定了他有任務時常出差,為了讓我有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也為了讓母親更加安心的工作,我被送到了大邑縣唐場西藏軍區保育院,在那裡的小孩全部是父母都在西藏工作的軍人子女,一般都是在父母一年半探親時才能見上一面,才能與親人團聚。相比之下我要算是幸運了,因為我的父母在成都我們可以一個月回家幾天與親人團聚,過年過節也可以回來。母親告訴我:小的時候我是最不願意去保育院的,每次送我都會大哭一場,要不就是小手緊緊拉著車坐位不下車。特加有一次,父母送我到班上離開後,我在生活老師不注意時自己一個人跑了出來找送小孩的班車,要跟著回成都,結果車子沒有找著還在外面走丟了,找不著回來的路,這可把生活老師急壞了,發動了許多老師到處找我,最後在一家小玩具店找著兩眼淚茫茫的我,回去被罰站兩小時,從此以後我可再也不敢亂跑了。

*開始,父親被派到東郊國營七十五廠支左,幾千人的工廠人多事也多,為了抓好生產父親常常工作到深夜,而且生活又非常的苦,我記得每周六父親回來在星期天回去的時候母親都要做一些爛肉紹子用一個鐵飯盒裝上讓父親帶去。因為在解放西藏的路上父親曾經得過肝病,累不得,要保。就這樣父親為了與工人打成一片常把母親帶去的肉紹子拿出來與大家一起吃,後來由於生活太苦派去的四個軍代表有三個都以身體不好回來了,只有父親一個人咬牙堅持到最後,值此他的肝硬化復發住進醫院。

小的時候,父親總是親昵的叫我“小妞”,每每聽到父親親昵的聲音,從心裡都感到無限的溫暖……35年過去了,如今,多想再聽到您叫我一聲“小妞”……。

父親,我現在依然記得您對我們的教誨:要做個誠實的孩子,要善待身邊的人,要有感恩之心,更要懂得報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沒想到吧,就是您寶貝的“小妞”在高中畢業後,也穿上了軍裝,來到了您曾經戰鬥生活的地方——西藏,考上了軍事院校,成為了一名少校女軍官。而今您的小兒子都是部隊大校指揮官了,更沒有想到的是您的孫子也接過了您手中的槍,成為了一名合格的軍人。我們今天已長大,血管里流淌著您的血脈,骨子裡傳承著您作為一名軍人的優良作風!父親,您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