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貝殼為話題的作文650字

第一篇:貝殼

一隻貝,和別的貝一樣,長年生活在海里。海水是鹹的,又有著風浪的壓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殼裡。殼的樣子很體面,漲潮的時候,總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頭。有一次,它們被送到海岸,當海水又嘩嘩地落潮去了,就永遠地留在沙灘,再沒有回去。螞蟻、蟲子立即圍攏來,將它們的軟肉吞噬掉,空剩著兩個硬硬的殼。這殼上都曾經投影過太陽、月亮、星星,還有海上長虹的顏色,也都曾經顯示過浪花、旋渦,和潮峰起伏的形狀,現在它們生命結束了,這光潔的殼上還留著這色彩和線條。

孩子們在沙灘上玩耍,發現了好看的殼,撿起來,拿花絲線串著,系在脖項上。人們都在說:“這孩子多么漂亮!”“這貝殼多么漂亮!”

但是,這隻貝沒有被孩子撿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時候,就是一隻醜陋的貝。因為有一顆石子鑽進了它的殼內,那是個十分硬的石子,又帶著稜角,無論如何不能擠碎,它只好受著內在的折磨;它的殼上越來越沒有了顏色,沒有了圖案,它失去了做貝的榮譽;但它默默地,它說不出來。

它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漲潮了;潮又退了;它還在沙灘上,殼已經破爛,很不完全了。

孩子們又來到沙灘上玩耍。他們玩膩了那些貝殼,又來尋找更漂亮的呢。又發現了這一隻貝的兩片瓦礫似的殼,用腳踢飛了。但是,同時在踢開的地方,發現了一顆閃光的東西,他們拿著去見大人。

“這是什麼東西?”

“這是珍珠!嗨,多稀罕的一顆大珍珠!”

“珍珠?這是哪兒來的呢?”

“這是石子鑽進貝里,貝用血和肉磨製成的。啊,那貝殼呢?這是一隻可憐的貝,也是一隻可敬的貝。”

孩子們重新去沙灘尋找它,但沒有找到

第二篇:挖貝殼

七月上旬,我參加夏令營去青島旅遊,聽導遊姐姐說青島的特產是:貝殼。我急忙問導遊姐姐:“這次營里有關於貝殼的活動嗎?”導遊姐姐不慌不忙地說:“有哇!子夜拾貝殼。”我們都很高興。

“子夜拾貝殼”的前一天,我們做好了準備:手電筒、裝貝殼的袋子、鏟子等。我們一個個興高采烈的。

夜晚八點多鐘,我們跟著導遊姐姐來到沙灘上,每個人都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工具,信心百倍準備大幹一場。我和我的好夥伴開始了,我們找了一塊沙地,開始用鏟子挖,她打手電筒我挖,我一鏟下去——石頭,再挖,還是石頭,這樣過了幾分鐘,我不僅滿頭大汗,而且十分著急,像熱鍋上的螞蟻,心想:是不是貝殼在與我玩捉迷藏?我急得不行,乾脆丟掉鏟子,用手挖了起來。我一手泥巴,一手沙地挖個不停。

突然,一塊硬硬的東西出來了,它像石頭那樣光滑,又像貝殼那樣的形狀,我心裡一喜。同伴激動得說:“貝殼!”只見一塊光滑而又漂亮的貝殼呈現在我面前。我喜出望外,終於挖到了第一隻個貝殼,它紫中帶粉,摸來滑滑的,頭上還長了一個長長的“嘴巴”,像是一個貪吃的寶貝,樣子十分可愛,我很喜歡。接著,其它的貝殼都乖乖地隨我的手出來,一個比一個漂亮,好看。

我們挖了很多貝殼,一袋子,滿載而歸。聽別人說,有的同學一個也沒挖到,我更為自己豐厚的收穫而高興,真是滿臉喜氣,凱旋而歸。

我想把這些貝殼都送給媽媽,雖然它沒有商店裡賣的那樣精美好看,可它是我親手挖的,媽媽得到它一定會開心的。

第三篇:參觀海貝展覽館

地球上蔚藍的大海最美麗,海洋中底棲的海貝最迷人。它們形態奇特、玲瓏剔透;色彩艷麗、花紋精美,一個個猶如出水芙蓉,奇葩竟放,把海洋點綴得美不勝收,為大自然中最受人們喜愛的造物之一。今年“五一”節,爸爸帶我去參觀海貝展覽。

走進展覽大廳,只見那四面八方都掛著一個個精緻的小櫥窗。櫥窗里就是漂亮而又珍貴的貝類。這些貝殼可以分為頭足綱、腹足綱、掘足綱三大類。我先看了紅翁戎螺。紅翁戎螺是翁戎螺的稀有品種,殼堅實,就體積而言,顯然較其他翁戎螺重。螺塔高,螺底稜角明顯,各螺層平坦或凸圓。體層上的裂縫尚自然形成,螺體增大時會自動填補;裂縫帶清晰,上有一連串新月形斑紋,顯禾先前為裂縫處。螺軸有珍珠光澤,光滑,微彎。所有螺層上螺肋扁平,與細密生夫紋交錯。殼表為乳白色,有粉紅或深紅色條紋。光澤艷麗,得到收藏家的青睞,視為珍品。主要分布在勻本西部和中國台灣海域。

我又看了黃金寶螺。黃金寶螺為寶螺科的佼佼者,表層似琺瑯質。殼大形美、光彩奪目,奉為珍品倍受人們喜愛。殼體通常為深橙色,殼緣灰白,在強光照射下,表面顯出深桃紅色或金黃色的光澤,為世界上最珍貴的貝類之一,稱為“黃金寶螺”。目前,只有少量棲息在太平洋-印度洋的珊瑚外側。根據不同的體型、色彩、花紋、殼緣和殼口齒,寶螺可分200多個種類。

之後,我們又看了蜘蛛螺、旋梯螺、水字螺......它們各有各的樣子,非常討人喜歡。

我們漫遊在絢爛多彩的海洋世界裡,觀賞精美絕倫的貝殼家族,感悟博大源遠的同時,增強保護海洋的意識。

第四篇:童趣藏在貝殼裡

時光如同小溪里清澈的流水,流走了一年又一年。許多往事逐漸忘記,但我們純真、快活的童年是令人難以忘記的。童年的時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歡聲笑語。讓我們打開記憶的閘門,一同回憶我們有趣的童年。

大家都應該知道貝殼怎么吃吧?對!就是把它炒開把裡面的肉夾出來,便可以吃了。當然,沒有炒開的貝殼是不能吃的,誰讓它是已經壞掉的呢?可是,童年時代的我可不是這么想的。下面,給你們講講我童年時代吃貝殼的傻事。

那天,媽媽的一位朋友從廣東回來,便帶回來了一些貝殼,雖然我沒吃過,但聽姐姐一說,我便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想吃貝殼了。到了晚上,太陽落山了,太陽的餘暉贈給了天空一片紅彤彤的火燒雲,微風拂過,帶走了白天的炎熱,香噴噴的炒貝殼也伴隨著微風的腳步,“走”進了餐桌。當大家都細細品嘗著這美味的食品時,我夾起了一塊“合著嘴”的貝殼,心想:這塊合著嘴的貝殼一定很好吃,可是應該怎么吃呢?我細細思索著這個問題,終於想出了辦法,我喜滋滋的看著這個貝殼,心想:呵呵,這下你死定了,看看我怎么消滅你!我把貝殼丟進我的嘴裡,使了好大的勁嚼著這個硬邦邦的貝殼,大家聽到聲響,紛紛把目光投向我,我仍然嚼著貝殼,過了一會兒,嘴裡一陣苦澀,我立即吐掉,哭喪著臉:“姐姐,你騙人,一點也不好吃!”姐姐笑著說:“貝殼是不能帶殼吃的,而且你吃的是已經臭掉的。”

童年的事多么有趣啊!它是一條絢麗的彩虹,永遠也抹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