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工匠精神》有感請選擇不被欲望操控的人生

編者按:讀《工匠精神》後略有感想,這篇文是以一個白面書生的閱歷妄自來闡述飽經世故的大道理。誠惶誠恐,不妥之處還望監督改正。

No.1 不要將工作當做賺錢的工具

很多人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純粹的思想,工作就是為了賺錢,養家餬口圖生存,最終,致使成為工作的機器,為工作而工作,為賺錢而工作。

在《工匠精神》這本書里,對工作的解釋是“生命價值的體現”,當然,我們的生活除了工作真的是所剩無幾,所以,工作是致使我們是否獲得幸福感的主要因素,被愛、被讚美、被他人需要、為他人服務,這四個因素是塑造幸福的基石。擁有工作、熱愛工作就是一種幸福。熱愛自己工作離不開興趣的培養。

上大學之前,我總覺得機會多的崗位和專業可以在畢業之後尋得一份輕鬆穩定的工作,以便安逸終身。道聽途說不假思索的報了當下最熱門的基礎服務專業,畜牧獸醫專業,直到在大學裡遇見了對我影響巨大的一位老師,集教育、書法、音樂、文學、滿貫的老師,我很敬仰他。幫助我找到了我自己熱愛的東西,畢業後便一頭扎進了熱愛的事業中,所以,在工作里,我不是那一類為了工作而工作的人,工作里夾雜了太多自己的興趣和熱衷。

不去將就,工作和感情一樣。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那么,不要讓它成為你的負擔。畢竟你選擇的這份工作每天要陪伴你八小時,所以、就需要在這份工作中找出可以讓自己突破的地方,讓自己提高的部分。研究學習,直到你愛上你的這份工作之後,你會覺得,生活過的很精彩。世界上沒有一種換取對應金錢的工作是不辛苦的。

放下浮躁,放下功利,放下投機心,初出校園的的年輕人大多都存在浮躁、投機倒把、好高騖遠的心態。這幾種心態的橫行,直接導致社會就業不穩定的現象出現, 屢屢跳槽、換工作致使年輕人在工作中失去了上進心,浮躁占據著大部分的生活狀態。

這一段中,三個方面說給行走在路上的年輕人。

首先,切勿將金錢欲與工作直接掛鈎,因為這樣無法將工作形成為生活,而只是工具。不去熱愛,便成了將就。其次、體現自己的價值,為他人所需,為他人服務,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得到認可。最後、放下浮躁,快速褪去校園裡稚嫩的孩子氣,適應社會生存法則,圓滑人際世故,成為有用的專業性人才。

No.2 喚起生命中的正能量,帶著愛去修行,去普渡你的周圍。

信仰是一股無法閱讀和聆聽的力量,自然界萬物之力也無可比擬。信仰自己職業,信仰自己的工作,是我認為工匠精神的最高境界,一旦有了信仰,那么牛鬼蛇神、千溝萬壑也只是皮毛而已。

信仰,需要唯一、也需要忠誠。我們經營一家企業,從事一種專業,履行一種義務,就需要善始善終,自始至終都要堅持下去,喚起生命中的正能量,讓自身的力量時刻影響著你的周圍,信仰宗教信仰並取得不凡造詣的信徒大多都經歷眾多苦難和煎熬。這種精神在後來被人們當做教材供人們學習模仿。

擁有一個夢想,當做信仰,明確目標後,需要尋找方法,達成目標,實現夢想。夢想,千差萬別,各有不一。如何實現目標,結果導向尤為重要,工作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沒有結果,相當於空談。帶著愛去工作,帶著愛去處理人際關係,帶著愛去處理工作事務。讓工作在愛中,讓愛在工作。這是我們就應靠攏的方向。減少自我偏見的心,利己的心,不公的心。增強自我利他,助他,成他之心。讓愛的力量深入工作,深入人心。

大學剛畢業,早在學校歷練了很久,社團、宿舍、班級關係處理的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學生社團工作也是得心應手,水到渠成。我很明白也很清楚,這些工作大部分是知道老師為我們鋪好了道路,我們只是按照規則進行施法布場,當取得相應的成績的時候,沾沾自喜以為可以傲視一切當離開了學校,離開了支持工作的老師,離開了團結的同學朋友,一切都變了。

記得剛上班,工作環境裡的每個人都不會將你視為學生來包容你的錯誤和無知,錯了就是錯了,沒有人會對你的錯誤買單,只有自己承擔,在學校樹立的自信和優越早已不存在,當無法用年輕和搪塞無知的時候,你必須抱著社會生存法則細嚼慢咽,在跟頭和套路面前學著大人的樣子為人、處事。用最快的速度將自己便成社會人。

No.3 請選擇不被欲望操控的人生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的精神理念。精益求精,注重細節,嚴謹專注,精緻專一。

如今社會普遍存在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產品的品質靈魂。這是對企業而言,同樣對於個人而言,欲望操縱,在工作中為獲取眼前的小利益挺而走險,一直在打著捷徑獲利的小算盤,無法將心思用在工作的創新當中。

現實生活中,利益無處不在,一旦將利益擺上桌子,那么就會淪為赤裸裸的利益交換,進取心逐漸消失,功利心逐漸增強。

發揮自己的優勢,展現自己的實力,將每件事都認真的對待,每一份耕耘都獲得應有的成長。

作者|何榮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