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城的作文1000字

在中國這塊大陸上,有那么一些東西是一種無文字的文化、無課本的教育,是一種無聲息的影響和無語言的歌哭。

長城就是這一類東西中的一個。

它對任何一個中國人的影響都大到無法估量,它比宗教的薰染力更深重,比父親的慈愛更廣闊,比帝乇更有基業,比所有的古代哲人的學說加起來更雄厚……

我記得我知道長城的事是在大約五歲時,我那時已經先期知道了毛澤東,這意味著我懂政治的時候要比懂歷史早。

我記得非常清晰,我知道毛澤東這個名字的粗略含義時,感到r溫暖和信賴:但是知道長城的事時就不一樣了,我感到了巨大的臂膀和強有力的手掌。

那位河北籍的大腳保姆給我帶來了長城,她說:“濤哇,你咋能不見見長城呢?你長大了得去看看長城!”

我說長城是什麼呀?

她說:“秦始皇修萬里長城,孟姜女千里尋夫:孟姜女的丈夫萬喜良累死在長城下,連人帶骨頭就砌進城牆裡。城牆裡全是些死人骨頭,胳臂腿兒都從牆縫兒里伸出來啦……”

她看我嚇得直發愣,就笑嘻嘻地又添油加醋:“濤哇,你長大了要是當官,可該心疼著點百姓的性命,別把人砌進城牆裡!”

中國有兩樣東西深刻地影響了我,一個是黃河,一個就是長城r。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飄逸的詩仙李太白不把皇帝老兒放在眼裡,但知道敬仰黃河,他不在這條河面前犯狂,他是大詩人。後來有過兒個膽大的詩人想改這句詩,一個說是“手中來”,不行:還有一個說是“斗中來”,也不行。還是李白一語定乾坤,只能是“天上來”。

“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長城就是好漢么?是了好漢就能推倒長城么?漢非好漢,好漢非漢;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非應好漢,長城為限。顛來倒去,繞口令似的試一試,這一句里倒真是藏著長城的真諦。

我至今也未去過八達嶺長城,我對它懷有最後的一線希望和恐懼。但是我去過新開發的慕田峪長城,站在慕田峪長城上,我一點兒豪情也沒產生。我是一個在異鄉別處長大後偶然走進曾祖父家門的陌生人,血統還保持著,氣味卻不對了。(範文網 )對我來說,長城依然存在。秦始皇無意放逐我於塞外,卻使我糾纏於歷史頹傾的民族緯度中。我既會為“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而憤慨,扼腕嘆息,也能因為“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而熱淚盈眶。我大概是一個兩面派,一個種族情感的超越者。

需要付出全部忠誠的,只有長城和黃河。

長城是一條凝固的黃河:

黃河是一道流動的長城。

因此,誰要是提出“長城是什麼”這樣一個問題,誰就像提出“中國人是什麼”一樣,讓人難於解答。

“長城是中國先人最公開的心理。”

“長城是把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分隔開的一道界限。”

還可以有更多精彩的譬喻和論斷。但是,長城是無法概括的。

它也是一部《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