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日記2---善用身邊的資源

還沒進入大學之前,就聽說大學圖書館的書是很多的,很多人逃課就是為了去泡圖書館。還記得北大的圖書館藏書最多,還記得錢鍾書當年橫掃北大圖書館的壯志雄心,還記得毛澤東熬夜抄書,在書店裡看書忘了時間的刻苦,還記得陳毅讀書入迷吃墨汁的故事……進入大學之前我們都已經被灌輸了大學是知識的平台這一個概念,甚至有人在高中時在忙忙碌碌精疲力竭時就安慰自己到了大學後就可以自主選擇所學的知識,立下了大學要讀多少多少書的目標。

還記得當年高中班會時李培曾經說到過“老師可以被看作一種資源,除了課上認真聽講外,你私下裡向老師請教,與老師交流,就是比別人更充分的利用了資源”。一直以來,很喜歡這種比喻,有人可能認為這種說法很是功利,甚至冷漠,但是在我看來,這卻是一種對身邊環境理性分析後的抽象,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大學的知識就是各種資源的集合,高考失利沒有考上華科,爸爸否定了我復讀的念頭,他說其實到了大學更多的就是自主學習,一類大學其實差距並不是像我想的那么大,自己的努力才是關鍵,預期多浪費一年的時間不如到了大學再好好努力。我不知道很多復讀的學生是怎么想的,但是我當時覺得爸爸說的很有道理。於是我決心到了大學要好好努力,用好大學這份資源。

到了大學,最先迎接我們的是武漢炎熱的天氣和辛苦的軍訓。軍訓生活很苦,但是當時每天軍訓完後,我卻仍然懷著心中的那份執著,到圖書館去看看書,或者把書借回宿舍,當時幾乎每天都是看書到眼睛酸痛直至睜不開才在疲憊滿足中沉沉睡去。當時軍訓體力消耗很大,但是很奇怪,白天我的精神仍然很好,不知道是不是高考完後在家休整了幾個月還是別的原因。在後來的大學生活中體力消耗並沒有當時大,但是精力卻遠遠不如當時,這是後話。

開學後,看著嶄新的課本我充滿了興奮,真正的大學生活就這樣開始了。於是在開課後的幾周里我回寢室後就會拿著高數書,英語書來預習,當時學習是感到的是久違的快樂,我當時對自己說要儘快預習完,然後去圖書館去繼續自己的課外書計畫。一周,兩周……我的預習熱情卻慢慢消退了,我開始拿著書很久卻看不進去,甚至看見課本就像逃避。於是我對自己說先休息下吧,過幾周在好好預習。

當時是十月,出到武漢的我們隊其他的學校都充滿了好奇,於是約上同學或者一個人去周圍的學校逛逛就成為了一種趨勢。我在學校呆了幾周后也決定出去走走。第一站就是武大。記得當時我們第一次走在那綠樹成蔭的大道上,享受著愜意的涼意,想著新建的南湖那少的可憐還小的不能再小的樹時心中都升起了後悔的情緒:要是高中再努力些,高考在付出些,我們的環境就不會是這樣了。當我們站在櫻頂俯視著下面的櫻花大道,遠處的群山,奧場上運動的人群,以及遙遙相對的行政樓,江蘇的一個同學感慨道:太美了,我們晚上不回去了吧,就在這裡睡覺吧。

看著武大秀美的風景感受這那份活力與神聖的氣息,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原來大學之間,可以有這樣的差距。站在櫻頂上,吹著清涼的風,我給高中班主任老余發了簡訊:當初您說我們在沒進入大學沒觸摸到大學前我們的成績就已經決定了我們的學習環境,今天到武大我才明白大學的環境確實可以相差這么大……

回到學校,我就一直感到很震撼,一直對沒有進入華科耿耿於懷,我當時對自己說,沒考上華科是種遺憾,這輩子一定要去華科待幾年,沒考上本科就去讀研,這樣才算是彌補了當初的遺憾。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想要在圖書館多充充電,來到圖書館卻被小說深深吸引,在那長篇短篇小說中我漸漸迷失了自己。後來又開始了三個月的家教,於是我的預習計畫便擱淺了。突然有一天,我發現老師講的我聽不懂了,原來老師已經追上了我前一段時間的預習進度。於是我安慰自己現在很忙,沒時間。不過沒事,課上好好聽就是了,大學前的學習沒預習不是也學的很好嗎?但是在大學裡,老師上完課就走了,失去了當初的那份苦口婆心,語重心長,我在課下的作業里苦苦掙扎……我老是對自己說要預習預習,但是我又對自己說大學的生活需要多參加活動,而不能老是撲在學習上。於是一次次,潛意識裡,我覺得自己現在很忙,就心安理得的原諒了自己對學習計畫的忽視。

到了期末考試,我也像當初在各種電影中看到的那樣,學會了在考前突擊複習,雖然不像傳說中的那樣慌張,但是卻也失去了當初的那份從容。在大學,我被迫接受了翹課,掛科,補考,小抄這些以前沒有概念的詞語。也被迫接受了自己學習慢慢下調的事實。

我大學的第一個學年就這樣在渾渾噩噩中結束,有經歷卻仍然空虛,有成長卻仍然幼稚。沒事的時候,我就在想到底大學該是什麼樣子,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大學。慢慢的,我對第一學年對各種資源的忽視感到十分後悔。我意識到,大學,除了書本還有很多其他的資源可以以及需要我們學會利用。課下向老師問問題,這是對資源的利用;在閒時去聽聽別的專業別的課,這是對資源的利用;在活動中多想學長請教,平時多與學長交流,這有何嘗不是對資源的利用呢?甚至在活動中交到一些新朋友,這不也是我們的人脈資源嗎?

在武工大,經常聽到不少同學抱怨,說排名怎么怎么靠後,學校環境怎么怎么差,當我到崇文書城去了幾次後,我就在想,與別的學校相比,我們學校是硬體等方面確實相差很大,但是在一個出版社,在一個書城旁邊的學校擁有獲得最新的書本,最新的知識的機會,這種機會又是有多少學校能有的呢?在武工大,看到很多同學,甚至我自己有時也是,會沉迷於電影,網遊……很多大學大一是禁止帶電腦的,武工大卻沒有,從這個角度,我們是不是又多擁有了一些獲取資源的機會呢?這樣想來,我們對於身邊的資源利用率是多么低啊?因此回顧這一年的大學生活,我老是感到很後悔。沒有資源自己創造資源的人叫明智,擁有資源卻不知利用的人可謂是愚蠢。而我,有何嘗不是愚人之一呢?

大學一年,我清楚的認識到,學校有差距,專業有差距,但是每個學校每個專業在資源上都會有一些可取之處,與其不斷抱怨,不如用我們的眼睛發現各種資源,合理充分的加以利用,這樣我們才算沒白到大學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