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單位脫貧攻堅工作日記

今年1至6月,全市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64億元,實施財政扶貧項目544個,預計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3萬人(1至5月完成減貧8.5萬人),占年度目標任務的51%。在20xx年全省第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暨第一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總結會上,我市榮獲全省20xx年度扶貧開發工作綜合考核特等獎(第一名)。今年成功召開省、市20xx年第一次(扶貧)項目觀摩會,成功召開上海對口幫扶遵義第四次聯誼會,成功舉辦全國第一書記培訓班,成功舉辦世界銀行專家考察外資扶貧項目活動,集中展示了遵義脫貧攻堅的成效和亮點。

一、上半年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情況

(一)精準謀劃攻堅。我市建立完善“雙組長制”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和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共同統籌做好脫貧攻堅各項組織協調工作。一是強化執行力建設。市四家班子分別掛幫包保4個脫貧攻堅任務重的縣,市領導重點掛幫包保39個貧困鄉鎮,市縣兩級機關單位包乾幫扶未出列645個貧困村(市級包保196個村、縣級包保449個)。統籌開展集團扶貧、定點扶貧、對口扶貧、遍訪扶貧、小康駐村扶貧、園區扶貧、金融扶貧、非公企業組團扶貧等“八大扶貧”,積極構建縱橫交錯、層層聯繫、環環相扣的責任鏈、任務鏈,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人大政協支持監督、部門參與齊抓共管的脫貧攻堅新格局。二是強化扶貧雲建設。堅持靶向治療、精準施策,加快更新補錄建檔立卡資料庫基礎信息。在“貴州扶貧雲”基礎上,建設具有遵義特色的“扶貧雲”平台,建設遵義脫貧攻堅指揮部,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實行信息化掛圖作戰。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設分指揮部,與總指揮部互聯互通,實現“人在乾、數在轉、雲在算”動態化管理。三是強化輿論扶貧。編輯出版《遵義脫貧》6期,每期贈閱4000餘本。在遵義日報開闢《大扶貧周刊》專刊,在遵義廣播電視台開設《脫貧攻堅、同步小康》電視專欄。開通“遵義扶貧”微信公眾號,編髮脫貧攻堅圖文信息327期。辦好28835669扶貧專線和10個市直部門扶貧熱線,建立扶貧信訪協調推進機制,暢通了社會和民眾的監督渠道。

(二)精準對標扶貧。我市結合現有5個貧困鄉鎮、645個貧困村、55.83萬貧困人口,把項目、資金、人才等資源精準配置到貧困戶身上。一是突出基礎設施。圍繞“堅持紅色傳承”新要求,重點關注紅軍長征經過地區的水、電、路、訊、房、寨等項目建設,加快改善老區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加速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多搬快搬搬好,力爭用2年時間(到20xx年)全面完成18.1萬人搬遷任務。二是突出綠色發展。圍繞“推動綠色發展”新要求,堅持走好綠色發展路子,因地制打造特色產業帶,加快農業“接二連三”步伐,鞏固提升中藥村、茶葉、草地畜牧業等優勢扶貧產業,大力發展貧困村集體經濟,支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貧困村走農(林)旅一體化路子,集中打造100個類似遵義縣花茂村、桐梓縣杉坪村的精準扶貧示範點。三是突出開放共建。圍繞“打造西部內陸開放新高地”新要求,把加強滬遵對口幫扶合作交流作為打造西部內陸開放新高地的重要載體,大力拓寬雙方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園區建設、科技創新、智力幫扶等領域深度合作,推動產業共建和轉移升級,實現產業轉移更加明顯,園區建設成效更加顯著。

(三)精準創新改革。我市紮實推進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改革,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使扶貧項目資金直接惠及建檔立卡扶貧對象。今年以來,全市脫貧攻堅制度機制建設和管理走在全省前列,扶貧改革制度制定、改革措施落實、財政扶貧項目備案率、資金報賬率、實施進度、“特惠貸”發放等工作均排在全省第一位。一是實行精細化管理。實行產業發展扶持到村到戶,生活條件改善到村到戶,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戶,確保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按照“33112”比例用於產業發展、合作社建設、扶貧貼息、扶貧培訓、公益設施建設。建立分片包保制度和200萬元以上扶貧項目重點檢查機制,紮實做好扶貧項目事前、事中和事後的全程監管。二是創新聯審機制。建立國稅、地稅、工商等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對扶貧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聯審,定期發布失信黑名單企業,在扶貧龍頭企業認定、扶貧貸款貼息、扶持項目安排等方面不予支持,同時在預防犯罪等方面進行共建共享。三是引入第三方審計。加強扶貧資金審計監管,實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公示制度,引入第三方機構加強監督,增加動態審計和隨機審計,堅決杜絕扶貧資金跑冒滴漏現象,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真正看好保民生的“錢袋子”。四是支持合作社發展。全面完成現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調查摸底工作,全市擁有合作社4207個,覆蓋貧困村1630個,主要涉及中藥材、茶業、蔬菜、核桃、生態畜牧業等扶貧產業。加快專業合作社的審查評估,重點支持帶動貧困民眾增收的合作社壯大發展。五是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鼓勵引導貧困戶使用扶貧資金和“特惠貸”資金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扶貧龍頭企業,參與股份合作、保本分紅。積極推廣“扶貧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多種模式,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扶貧項目實施效益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

(四)精準保障脫貧。我市加快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積極整合各級扶貧資源,推動形成脫貧攻堅合力,確保取得脫貧攻堅成效。一是強化協同推進。把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戶”落實到千家萬戶,將基礎設施“六個小康建設”落實到鄉到村,實現精準扶貧與片區扶貧有機結合、融合發展。二是強化考核問責。建立最嚴格的“一把手”責任制、目標責任制、考核問責制“三個制度”。出台《貧困鄉鎮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辦法》,推進考核向基層延伸,實行市考核貧困鄉鎮、縣考核貧困村的分級考核和排名制度。三是強化跟蹤調度。圍繞“五個一批”和“十項行動”推進落實情況,對脫貧攻堅工作實行項目化、目標化、數據化管理,通過跟蹤調度、督查督辦,聚焦扶貧對象準不準、脫貧需求清不清、幫扶機制實不實、資金使用準不準、指標數據全不全、脫貧成效真不真等問題,先後開展了11輪暗訪督查。四是強化構建大扶貧格局。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聚全市之能,紮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脫貧攻堅“十項行動”,積極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格局,著力解決區域性貧困問題。1至6月,全市實施重大事項建設項目2437個,完成各類投資457.45億元。

從總體來看,遵義脫貧攻堅工作主要取得了五個方面的成效。一是脫貧攻堅加速全面小康進程。全市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87%,進一步增強了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提升了貧困地區全面小康創建質量。二是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初具規模。全市培育發展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02家,扶貧龍頭企業325家,在貧困縣打造形成了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培育了一批特色優勢產業。三是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統籌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畫,進一步破除貧困地區發展瓶頸,增強了貧困地區發展後勁,民眾出行難、吃水難、用電難等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四是貧困民眾收入快速增長。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xx年5216元提高到20xx年9291元,扶貧開發重點縣和貧困鄉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8157元,少數民族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7857元。五是脫貧攻堅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制定出台了《關於堅決打好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等綜合配套檔案,深入實施脫貧攻堅“三步走”發展戰略和“35669”行動計畫,紮實推進“五個一批”和“十項行動”,探索完善了一整套脫貧攻堅體制機制和規章制度。

二、下半年脫貧攻堅工作打算

從總體看,雖然遵義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貧困面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問題仍然非常突出,全市還有5個貧困鄉鎮未摘帽,645個貧困村未出列,55.83萬貧困人口未脫貧。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xx年消除絕對貧困,實現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我市將堅定不移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堅定不移推進脫貧攻堅“三步走”發展戰略和“35669”行動計畫,以脫貧攻堅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通過以點帶面、示範帶動,有效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邁上新台階、實現新突破。

一是切實抓好扶貧信息更新。緊盯扶持對象精準,著力在精準上下功夫,逐村逐戶理清發展思路,分類制定精準幫扶措施,實行差別化扶持、精準化幫扶。以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就業扶持、教育醫療扶貧、社會保障兜底為突破口,明確“五個一批”和“十項行動”的時間表、路線圖。針對不同原因、不同類型的貧困戶,採取不同的脫貧措施,對症下藥、精準滴灌。

二是全力破解發展制約瓶頸。加快推進以路、水、電、訊、房、寨等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覆蓋所有貧困地區。進一步強化牽頭部門職責,盯緊年度建設目標任務,協調項目建設相關單位,督促各項目業主和施工企業,逐級分解細化在建項目工期和目標,堅決打好全市基礎設施建設扶貧攻堅戰。

三是加快推進產業扶貧發展。產業脫貧項目安排重點向貧困鄉鎮、貧困村、貧困人口傾斜,每縣發展23個產業,項目覆蓋50%的貧困鄉鎮、70%的貧困村、80%的貧困人口。結合各地區域優勢特點,充分用好613萬畝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指標,下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一批特色優勢產業。同時實施一批“短、平、快”和“以短養長”的產業發展項目,如面向重慶發展蔬菜產業等項目。

四是全面創建脫貧攻堅示範點。在市委、市政府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班子及市法院、市檢察院掛幫的鄉鎮,集中創建48個脫貧攻堅示範點,其中示範村24個、示範鄉鎮24個,實現縣縣全覆蓋。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和村級集體經濟建設,集中力量創造典型、樹立樣板,形成學習樣板、借鑑樣板、趕超樣板的良好氛圍。

五是健全完善貧困退出機制。圍繞“六個精準”工作要求,緊盯脫貧成效精準,實行“摘帽不摘政策”的獎勵措施,設定脫貧退出時間表,建立完善貧困縣、貧困鄉鎮、貧困村、貧困戶退出機制。對扶貧對象進行動態管理,做到貧困戶有進有出,實現有序退出,防止“被脫貧”和“數字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

六是強化脫貧成效考評問責。堅持把年終考核與平時考核、日常督查結合起來,對照脫貧摘帽標準,健全完善考核體系,細化實化考核辦法,建立完善精準扶貧工作通報和考評問責機制,切實發揮好考核指揮棒作用。對認識有偏差、行動不堅決、落實不得力、整改不及時的典型問題,及時約談相關責任人並啟動問責程式,做到一查到底、嚴肅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