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鄉駐村民情日記

下鄉駐村民情日記範文一

上午十時許,我獨自入戶走訪民情。苟仁福,他是我結親幫扶的老黨員。從與苟仁福老人家交談得知:他家共6人,三代同堂,苟仁福與兒子苟文忠患病在家,兒媳外出務工,老伴年近七旬,由於苟仁福與兒子苟文忠長期患病,又沒有穩定收入,現負債420xx元。

一個小時後,我走進了苟仁輝家,苟仁輝身強力壯,妻子患間隙神經分離症,家裡家外由苟仁輝一人擔當。去年,苟仁輝種8畝烤菸,因種植技術較差,沒有好收成,今年,他租地種植烤菸40畝。

下午三點左右,我又來到苟仁 家,苟仁 ,三十來歲,身患頸、腰椎病,行走需用拐杖,妻子就近做雜工,供他吃藥,孩子上學和全家生活用,家境日子不好過。

三戶的共同點:病人長期在就近醫院診治,日長月久,患者病情加重,家庭主要勞力償失,家境貧困,三戶的共同心聲:希望老人、妻子與丈夫能有一個好身體,有一個幸福家。

在與他們交談中,建議他們一是要有信心,將病人送市級以上醫院確診根治;二是用好農業生產適用技術,科學種植;三是搞好家禽養殖。

下鄉駐村民情日記範文二

和往常一樣,我坐上早班車趕到了駐村點,一下車我習慣先到住地把行李放好,然後去村主任那裡報到.我住的地方是鎮裡領導特別關照的,就在村委會對面的企業辦二樓,底層是辦公室,二樓有兩房一廳,就我一人住在那,環境挺好的.

也許是我來得早,辦公室還沒有人上班,我就直接上我的二樓住地了,我熟練打開二樓大門,卻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我住房隔壁房間的桌椅板凳全部搬了出來,書籍整整齊齊疊在一起,那是我的書房喲,我急忙跑過去看個究竟,可房間門緊閉,不知什麼時候加了一把新鎖,我心裡直嘀咕是誰不通知本姑娘一聲就把東西搬了出來,難道又有新駐村幹部?不會的,現在不會臨時增加駐村單位的;是企業辦主任?應該不會的,因為他住家就後面```````

是誰呢?我心裡在捉摸著,突然,我發現桌面上茶杯下壓著一封信,誰寫的?我好奇地拿來一看,駐村幹部收,信沒有封上,我連忙打開:鄰居您好,自我介紹一下,我叫張林,一名”選派”幹部,是全市統一選派的,平遠五名選派幹部之一,昨天才報到,鎮領導安排住在這裡,因沒有時間跟你聯繫,擅自搬移你的書房,```````見諒!新來了一位鄰居?得去會會他,放好行李後,我來不及去村主任家報到,直接就去了鎮政府找他.

我走進鎮大樓,靜悄悄的,都九

點多了,往日這時候已是車水馬龍幹部們都忙不過來了,領導幹部下鄉啦?我走到黑板前看工作安排表,全體鎮幹部放假三天[農忙假.]都放假啦,他會不會也回家了?我心裡在猜想著,信步來到辦公室,辦公室門沒有關,突然眼前一亮,一個陌生的男人在電腦前聚精會神看資料,難道就是他?應該就是他,因為鎮幹部我都認識.

他,看見有人走進辦公室馬上站起來,操著一付濃濃的興寧口音:同志你找誰?有什麼事嗎?鎮裡放假,我是值班幹部``````看他顯出一付主人翁的樣子,我一下子笑啦,我是駐村幹部,住在你隔壁的鄰居,來這裡隨便走走的,他一聽是駐村幹部趕忙倒茶遞水讓我坐,一陣忙碌後我們相互交談起來,他是一名大學生,剛畢業,安排在鎮辦公室上班,我也簡單向他說明了我駐村的基本情況,漸漸地我們雙方熟悉起來,他對我駐村工作特別感興趣,問這問那的,於是我對他說:乾脆你把電話聯在手機上我帶你周圍轉轉.

我好象導遊一樣,帶著他上村走到下村,用半年的駐村工作經驗邊走邊對他講解,這上村主要種植什麼產品,下村還存在什麼問題,碰到熟悉的村民偶爾坐下泡一壺自製家茶讓他喝,說些村里新鮮事給他聽,有些村民當他是”大官”,一口氣反映了一大堆問題,聽得他一片茫然,最後還是謙虛謹慎地說:我是新來的,我在向你們學習,你們的情況我會記在心的``````

最後一站,我帶他來到村主任家,一進大門我就習慣地大喊一聲:主任我來啦!主任聽到叫喊聲從廚房裡走了出來,昨天你打電話說坐早車來,為什麼現在才到?我笑了笑,人家有事嗎,來,向你介紹這位新來的鎮幹部,小張,選派幹部,在辦公室工作,主任熱情地申出手走向前,歡迎歡迎,歡迎你到村指導工作,以後你得多關心我村的事業啊,一陣寒暄後我把話題引到駐村工作上來,主任,一個星期沒來啦,村裡有什麼緊要的事嗎?張叔的菸葉賣了嗎?劉大哥的仙人草曬乾了嗎?王大媽生薑不知怎樣了?還有李大嫂的稻割了嗎?她是單親家庭人手少``````主任笑了笑,你成快嘴婆啦,一口氣就問了那么多,張叔的煙賣啦,今年價格低了點,才五快錢,劉大哥的仙人草曬乾了,正等著收購,張大媽的生薑要過段時間才拔,就是李大嫂的一畝多的稻還沒割,我在村里組織了幾個人明天就幫她.這時的小張聽得是一片茫然,只是點頭說道:你真行!駐村半年就對村里這么了解,我有個提議,不如明天我們一起去幫李大嫂割稻.我一聽興奮地跳了起來,好啊,反正明天沒啥事,去煅練一下,主任忙搖著頭說:不行,不行,那能讓幹部做農細.怎么好讓年輕幹部曬太陽啊!就是我們年輕才更要去體驗農村生活,小張誠懇地回答著.

開飯啦,主任夫人叫喊著,可能知道我會來早已安排了午餐````````

下鄉駐村民情日記範文三

10月24日星期四 天晴

屈指算來到xx村已12天了。這些天來,走村串戶,訪貧問寒,與這裡的村社幹部、黨員和村民談心、交流、拉家常,收穫頗多。在這裡,人們的生活有貧有富,但更多的是貧困。農民們很辛苦,家家戶戶幾乎都耕種著三十畝以上的耕地,有的還耕種四五十畝,這在我的家鄉及好多農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裡的人們早已習慣了這種繁忙的生活。但是這些天來一直讓我感動的是,他們即使生活條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但這些鄉親們一個個都活的挺有精神。寫到這裡,我就想起現在的許多城裡人,吃穿不愁,但總拉著一張苦瓜臉,無精打采,生活在鬱悶的世界裡。我們的“上班族”們坐在寬敞的辦公室里,面對電腦一臉茫然,好似有無盡的煩惱。在這裡,我們與貧困戶聊天,他們說有許多寒苦,但他們相信黨和政府,對今後的生活充滿了信心與希望。我想,這就是他們以陽光的心態面對生活的緣由吧!

九點半時,我們幫扶組的同志們都到齊了。今天我們去走訪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離我們的根據地村委馬主任家還有兩公里。我們向東徒步行走十來分鐘,眼前出現了一道大坡,這個自然村剛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這裡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樑,山成排、溝成行。我這時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稱可能就是這樣得來。順著山坡土路向下繼續行走了十多分鐘,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廢棄的莊廓隨處可見,真正像樣的農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見個人影。一路上聽老謝說原先這個社有26戶,現在只剩10戶。我們連走了三戶,但家家都鎖門。在老謝的提議下,我們徑直來到原村支部書記孫萬發家。走進他家時,他正要出門去收割玉米,見到我們他很熱情地讓我們進屋。看上去家裡條件並不好,像樣的只有一台電視機,上邊還赫然寫著“農村黨員遠程教育收視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說村上有個電視在孫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誰也不願去要回來。老謝說他家在這個社還算,以前這個孫書記工作幹得也不錯,青海《黨的生活》還專門報導過他,可是後來民眾反映不好,換屆時沒能當選。攀談中我們得知以前他當過民辦教師,如果再堅持兩年就轉正了。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在外跑車,收入也可以,但因為他們這個地方條件太差,已過結婚年齡的兒子一直說不上媳婦。他說這個社、包括整個xx村的小伙子們都很難說媳婦,姑娘們沒人願意到這個山大溝深的窮地方來當媳婦。好在他的二兒子很爭氣,現在上天津石油大學,快畢業了,工作已簽約。談到村裡的工,他說這裡的民眾有條件的想方設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裡的都是最困難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幫助他們搬出大山溝。我在心裡想,xx村也算大村,整體搬遷不太現實,但是通過政府適當扶持鼓勵自行搬遷還是可行的,作為幫扶工作組我們還是多反映吧!

走出孫書記家,我們連走了七八戶,但有人的只有四戶。和孫書記說的一樣,這個社的民眾迫切希望政府幫助他們異地搬遷。在走訪中,我們也真遇到了兩個沒媳婦的大齡青年,一個還是村里最年輕的黨員王長壽,他說家裡只有他和母親二人。我動員他搬遷,他說自己一沒錢二沒弟兄幫忙,沒能力搬。說到這裡他一臉的茫然。

今天的走訪讓我感觸很深,心情也很沉重。在很多時候,我們坐車下鄉只看到的是公路沿線的新農村,可又有多少幹部知道這些困難群體還生活在偏遠的窮鄉僻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