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新年味道的日記五篇

描寫新年味道的日記篇一

過年是我國人民最開心熱鬧的一段日子,俗稱“春節”大年三十是我國的除夕,鞭炮聲,吵鬧聲響徹大街小巷,家家戶戶吃團圓飯,吃湯圓人人臉上掛著幸福的笑容。大人,小孩一齊放鞭炮。喜氣洋洋,就算是一個無人區的地方也變成有生機,有活力。這是人們盼望已久的日子,小孩給老人拜年拿紅包。老人的兒女從外地回來老人的心情也能快樂愉悅起來了。

過年我聞到一種新的味道。已經掛了一年的對聯也該“退休”了讓別的對聯頂替了。人們身上的衣服也該換了。人們的心情也要換了,國內的這種新的味道沁人心脾啊。

想必大家都知道除夕,又叫年三十。古代有一種傳說:說是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過年也包含了親情的味道,年紀大的老人通常會想念自己的兒女,有的老人有照片的能得到一點欣慰。但是沒有照片的老人只能在心中默默想念,有時候會掉下眼淚,就算兒女打個電話都是對父母的一個大的驚喜。有些老人看起來開心、愉悅、可愛。可其實內心也會有憂傷、憂愁的時候,有些人懂得老人的心知道隔一段時間就回家看看父母,買一些父母喜歡的禮物。可有些人幾年都不會家看望父母、老人,等沒有了才知道珍惜,那是無論你是怎樣的後悔都不能挽回了。一到過年,人們的心愿就是全家團圓過一個令人難忘而又美好的春節。過年的親情味道真是太美妙了。

過年也包含了友情的味道。友情是人和人之間最開心、快樂的一種奇特的感情。你如果沒有一個朋友,你能感受到是多么孤單寂寞。曾經我在過年的時候我曾經失去一個朋友;當時我和朋友正在放花炮,我想惡作劇一下我沒想後果就將一個花炮放在朋友的身旁,她被嚇了我和另外幾個朋友在路旁哈哈大笑。她生氣了,我過於興奮忘記道歉,之後她說了幾句難聽的話。我聽了後很生氣沒有理她,我就回家了。她本來是我的閨蜜可從那晚起我們之間產生了隔閡,我不理她,她也不理我。我們互相失去了友情也不聯繫了。現在我後悔末及,後悔曾經做出那么愚蠢的事。我現在希望她可以不計前嫌和我繼續做好朋友好閨蜜。

過年的味道猶如一道佳肴,美味獨特,這個味道只有它有過年的味道真是快樂、興奮、愉悅、開心………

描寫新年味道的日記篇二

過年了,處處都充滿著濃濃的年味。我和爸爸媽媽及匆匆地趕回老家,迫不及待地要享受這過年的味道。

過年的味道,是飯菜香噴噴的味道。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飯是最香甜的,家人坐在桌旁嘗嘗豐盛的飯菜,談談未來,舉杯互相祝福,這樣的場景在寒冷的冬夜裡最是溫馨。

過年的味道,是鞭炮煙花紅紅火火的味道。在漆黑的夜裡放一串紅通通的鞭炮,燃一顆繽紛的煙花,讓煩惱在“噼啪”聲中煙消雲散,讓快樂隨著絢爛上午火焰沖向天空。

過年的味道,是春天充滿希望的味道。小草悄悄地探出小腦袋,給空蕩蕩的大地帶來第一絲綠意。小花在枝頭悄然綻開笑臉,給光禿禿的枝頭帶來第一抹粉紅。春雨淅淅瀝瀝,給前來踏青的人們捎去第一份春的希望。

過年的味道,是春聯上淡淡墨香的味道。從我上學開始,老家的春聯就是我和哥哥包了。和哥哥大方端正的字相比,我的字寫得不咋樣,橫七豎八、大小不一、歪歪扭扭。但經過一年年的鍛鍊,我的字也寫得越來越好了。大家的鼓勵和誇獎總讓我的心裡美滋滋的,暗下決心要一年更比一年好。

過年的味道,是親情暖暖的味道。飯桌上,我和哥哥的碗裡堆滿了家人夾的菜,觥籌交錯,祝福聲連連。沙發上,奶奶一邊看春晚,還一邊對我噓寒問暖。家門口,媽媽對要下樓放鞭炮的我叮嚀聲聲。暖暖的親情,讓寒冷的冬夜溫暖如春。

過年的味道,是香噴噴的,是紅紅火火的,是清香的,是充滿希望的,更是暖暖的。啊,過年的味道,是一種幸福快樂的味道。

描寫新年味道的日記篇三

以前,對我來說,過年是個開心的日子,過年的味道是媽媽燒的年夜飯的味兒。可如今,對我來說,過年味兒是關心的感覺、團圓的味道。

今天,是除夕。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上煎熬,我和爸爸、媽媽終於回到了家鄉。家門上貼著火紅的春聯。一進門,人真不少!就連平時極少見面的七大姑八大姨、遠親近戚都回來了。大家問長問短,聊起了家常。過年的味道,就在這寒暄的話語中,讓人在寒冷的冬天先從心暖和起來。

暮色四合,天空出現了幾顆星星,星星好像是被這美味的飯香吸引來的。我們開始吃年夜飯,飯菜香和親切的話語不同,它不是溫暖,而是充實。大家吃著可口的飯菜,說著新年祝福,十分舒適、安逸。大家一年沒見面,憋了一年的思念像泉水似的涌了出來。飯菜里,包含著做菜人對親人的關心、對父母的孝心、對兒女的期望與期盼。難道這不是過年的味道。

午夜到了,該放禮花鞭炮了。禮花一個一個地升上天空,一朵一朵的花兒在夜空競相開放。一個小點在天空中劃出一條優美的線,一個點、一條線的消失催開了一朵花。鞭炮也來湊熱鬧,噼噼叭叭,裡面夾雜著孩子的笑聲、大人們互道新年的祝福聲。接下來就是我們小孩高興的時候了。幾隻“火蝴蝶”在空中飛啊飛,幾隻小煙花在空中忍禁不禁,幾隻“錦毛鼠”在地上竄來竄去。這都是我的傑作。歡笑聲和火花發出的滋滋聲構成了我們的青春舞曲。滿院濃濃的火藥味包含著青春的激情。這難道不是過年的味道?

過年的味道,聞起來感覺有股力量在支持你,鼓勵你向新的一年勇敢、無畏的走去,教會你用微笑面對生活的困難。

描寫新年味道的日記篇四

年味,就是刻在生命歷程中的年輪,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期盼,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體味。

小時候,年味就是一件嶄新的衣裳。無論起得再早,也無論起得再晚,被窩上面永遠搭著一件過年才能穿的新的衣裳,新里新表,新的棉花,熱騰騰,軟棉棉,穿在身上,溫馨在心中,化作對下一個年的期盼。

年味就是一頓豐盛的餃子。除了祭神祭天,就是孝敬長輩的關愛,感謝鄰里鄰外的照顧,其餘的盛在盤裡碗裡,我們可以敞開肚皮,可勁地吃,把細嫩的肚皮吃得滾圓,難得一頓飽飯,平時節儉的母親,總是看著我們笑道,寧窮一年,不窮一節,今天放開了,這就是過年。

年味是一副紅彤彤的對聯,年味就是一張絢麗燦爛的年畫。紅艷艷的色調,調和出過年的喜慶,紅的燈籠,紅的對聯,連凶神惡煞般的鬥神也塗抹成了濃厚的紅臉,一張年畫千般嫵媚,色彩萬千,遮過舊日的歲月,就算換成了新的桃符。

年味就是一鍋喧白的蒸饃,菜包、豆饃、走親戚的禮饃,送長輩的油古絮,送平輩的糖角,送晚輩的棗花(兔形饃),應有盡有,從小年吃到十五,難得的輕閒時間,難得的親戚間互串,難得的燴菜白面,這就是過年,饅頭吃完了,親戚串完了,年才算過完了。

年味還是孩子們口袋裡的糖果,手裡攥緊的鞭炮。買的鞭炮是多少頭一包,己沒有印象,只記得除夕晚上,父親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分炮,把一小包鞭炮拆散歸攏,一五一十,分成幾份,或二十,或三十,大年初一我們就攥在手裡到外面顯擺嘚嗦 ,過一會,"蹦"地放一聲,炮放完了,年就算過了。

年味還是一種難得的散淡,一種可勁的瘋玩。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七八歲的男孩,不是聚在村中間的老槐樹下,就是聚在打麥場中間,賽鐵環,學騎車,不是在這個屁股後麵點個炮,就是在那個面前做個鬼臉,到了飯點,才像烏兒般一樣,“轟"地一下離散。

那時少不更事,不當家不知油鹽貴,只知道索要,只知道自樂,絲毫體味不到大人的艱難,大人的辛酸。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雖不至於“衣不遮體,食不裹腹",但手無餘錢,瓮無餘糧,的確是實實在在,並無誇大其詞,對父母來說,過年就是過關,年味就是眼淚。一大家子人,老老小小要吃要喝,對老人要孝敬,對親戚要一年一次跑動,對祖宗要獻貢品,對子女的衣裳,要一針一線,費心費力,操持不斷。

改革開放後,政策好了,村民富了,吃穿不缺,衣食無憂了,生活天天像過年,只要願意,天天有新衣可穿,天天有花不完的閒錢,年味也有了新的變化,新的奢求。

母親的年味,就是一桌團圓飯。不求富貴,不求騰達,過年了,一家人平平安安,能坐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什麼就都有了。

父親的年味,則是一支捲菸,一壺老酒。一大家子人,好不容易閒坐在一起,嘮點家長里短,嘮嘮收成,能讓兒子及孫輩們親手為他點上一支煙,敬上一杯酒,他什麼都滿足了,什麼都無所求了。

而今,我們也到了而立之年,趕上了好時代,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異常豐富了,但每到年關,總有惆悵,總有缺憾,總覺得年味不濃,缺少點期盼。

每到年關,總害怕過年。因為每過一年,我們就老去一年,失去一年,美好的年味就少享受一年。

盼過年又怕過年。

這就是我的年味。

描寫新年味道的日記篇五

新年到了,家家戶戶都在張羅著過年了,但是這個年是什麼味道呢?我想年的味道在於每個人而言一定也是不同的。

新年到了!也正是入春的時候。萬物都以新的面貌來迎接春的到來。新的花,新的草,新的衣服,新的一天……正所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舊的事物終會被新的事物所代替。所以,過年的味道是新鮮的。

過年了!也正是人流涌動的高峰期。家才是最可靠的的居所,一個個在外地打工的人都想回家和家人團聚,也正是過年的時候給了思念家鄉的人一個團聚的機會。正所謂:“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抒發了遊子長年在外漂泊對家鄉無限的思念。所以,過年的味道是溫馨的。

拜年了!也正是一年中最開心的時刻。從爆竹聲的響起到撕開日曆的那一刻,無疑都是快樂的。正所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所以,新年的味道是快樂的。

這就是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