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婚姻日記【三篇】

篇一

前些天與一位深圳的鄧師兄聊天時,她說正準備給小姑子的孩子買點奶粉寄回去。那小姑子現在潦倒不堪,孩子的奶粉錢都是問題了。

說起那小姑子,也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她自小叛逆,一直恨她父親。平時與家裡很少有來往。鄧師兄將她與小姑子的聊天紀錄貼上了一部分給我看。她小姑子說:“其實我活的最簡單,只想有—個家,可是我沒有。在我困難的時侯老S(指她父親)會讓我滾蛋。”鄧師兄問她:“那你現在住的地方是不是老爸給你的?他有沒有要你滾蛋呢?這算不算在你困難的時候幫你?要你滾蛋最多是氣話。”鄧師兄給她列舉父親對她的種種好處,說到老父親提起她,經常說著說著就哭起來了。並且以求她的語氣說:“他老了,他沒多少年的時間了,姐,你就當可憐可憐他吧。”她回答道:“對老S我己經夠了,隨他演戲吧。”

後來聊起來,原來她小時候是挺受寵的,後來再生了一個。因為是小的,又是男孩,而且從來都很乖巧聽話,所以更受寵一點。她就心裡極不平衡,覺得自己被拋棄了。從弟弟出生後,就一直很叛逆,不聽話。

她讀國中就開始與學校一個挺帥的男同學戀愛,理由是在家裡得不到溫暖。整天忙著戀愛,書是自然讀不好了。沒讀書後,與她年齡差不多的三姨一起在**發展大廈上班。日本人的酒店,人家日本老闆給員工培訓日語,她卻沒心思學什麼日語,整天忙著與男友廝混。她三姨觀念比較傳統,看她太出格,勸她都勸不住。

她三姨為了強化日語,業餘花錢請老師上課。後來日語學好了,開始當導遊,帶日本的旅遊團游長城,一天跑三次。後來又借懂日語的優勢,做相關的產業,事業一步步做起來了。同樣的機會擺在眼前,她三姨抓住了、改變了命運,現在定居東京。她卻在至今東一頭西一頭地漂著。

她不久就結婚,她是急著借婚姻趕緊離開娘家這個“火坑”,結婚都不跟家裡人說一聲。人要是不孝,是極大的不善。懷著這份對父母的恨而去結婚,這婚姻能好得了嗎?父母是福報的根源,根都斷了,就沒有福份可言了。結果她結婚後家境也不好,小兩口一直吵。最後吵離婚了。離了不久,兩個又後悔,不久又復婚。

復婚沒多久,兩人再次離婚。這次離婚的原因是老公出軌。她老公平時加夜班,常有通宵不能回來的時候。那天又說是不回來了。但她突然有一種強烈的直覺,覺得這次有問題,發瘋的去找他。她就在那附近到處轉啊轉,沒地方找,就到都老公單位的宿舍,坐在那等他。等到早上,她老公回來了。無可抵賴之下,他只好坦白了。於是堅決離婚了,女兒歸她,老公一個月出600元撫養費給她。

離婚時鄧師兄勸她,她說:“我從來沒有戀愛過,要尋找愛情。”鄧師兄哭笑不得:“你比別人都早戀愛,還這么說啊?”

鄧師兄勸她時,她那十一二歲的小女兒背著她,冷冷地來了一句:“我媽還有一個備選的,那個有錢。”原來她老公出軌前,她自己早就在網上認識了兩個男人,卿卿我我廝混得火熱。

自己怎么做都有理由,為什麼老公犯同樣的錯,就罪不可赦了呢?為什麼只能看到別人的錯,對自己的錯處卻可以無限度地放縱呢?什麼都是對等的,種什麼因結什麼果。自己跨出去的那一刻,就已經種下老公出軌、婚姻破裂的種子了。哪有一件事不是自己親手造就的呢?

她是1973年生的,當時兩個與她打得火熱的男人中,她先選了那個1985年生的,小她十多歲。兩人同居了一段時間。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完全不靠譜的愛情,偏偏她就一頭扎進去。瘋了一陣子,激情折騰完了,男的家裡也出面干預了,於是就散了。

分了之後,再回頭找上了當時兩個人中的另外一個。那是個騙子,在網上一搜尋,就能搜到他詐欺坐牢的報導。他一直在她面前吹牛,說他多有錢,身家千萬。現在正在運作一個幾千萬的項目,能賺上億元。她當時離婚時說了,離開她老公,一定要找個比他好的,結果就上當了。心比天高與命如紙薄之間,往往只有一線之差。業力所催,就不怕自己聰明,再低級的錯誤都有可能稀里糊塗就犯了。當時那男人吹牛時,連那那個十二歲的女兒都覺得太不靠譜,在旁邊聽不下去了。可她偏偏將種種漏洞百出的話當了真,一門心思跳進坑裡去了。不久跟他結婚了,結婚時,跟第一次結婚一樣,也不告訴父母。

結婚後,騙局自然很快就穿幫了,但已經沒有了回頭路。那男人繼續行騙,跑到四川去騙了一部車回來,車子便宜賣了,被人找上門來了,倒賠出去不少錢。又用她的手機以她的名義,給很多親朋發簡訊息借錢,把她氣得夠嗆。後來生了孩子,當時他送到醫院後,因為沒錢,男人就消失了,再不露面。她欠著醫院的錢,出不了院,還是她農村80多歲的老婆婆過來接她出院的。

前些天她找上那男人要撫養孩子的錢,結果吵了一架,錢一分沒要到,把自己的奶水給氣沒了。孩子只得改吃奶粉了,這對本來就身陷困境的她,更是雪上加霜了。因為是超生,孩子上不了戶口。她在一家麵包店做學徒工,賺一點工資,掙扎著養著兩個孩子。她的行為,又影響著孩子。大女兒十三歲了,已經早戀了,跟她那小男友發的手機簡訊,卿卿我我的,親熱無比。

回溯她的人生,想想她未來的路,令人不敢想像。很多人迷信算命,命有什麼好算的呢?反觀自己的行為,就一切都清楚了。回頭看看她的心態、她的行為,哪有一件事不是她自己親手造出來的?不好的心態、習氣與行為,讓她在泥潭中越走越遠、越陷越深。只是再多苦口婆心的規勸,也無法讓她看到自己的過錯。從小恨父母,後來恨自己屢屢遇人不淑。到底是全世界的人都不對,還是自己造成的後果呢?為什麼就不能反思一下自己,自己真的從來沒有錯過嗎?

篇二

我堂妹夫工作非常勤懇,好幾年都被同事評為先進。但他有個很不好的缺點,管不住自己的嘴。我每年能見到他幾次,幾乎次次都要罵他的部門經理。在他心目中,這位經理就是尸位素餐,有他沒他沒區別。他說得似乎很有道理,這位經理很多具體業務方面的事都不懂,一些事離了手下人就沒辦法乾。實際上這只是我這位親戚不懂管理而產生的錯誤看法。經理層面的人,並不需要管理到細節,沒必要事必恭親。需要的只是善於用人,善於協調上下級關係,以及對整個部門的巨觀把握,這方面這位部門經理做得算是不錯的。

我這位親戚在公司多年,面臨好幾次轉到另一部門的機會---那是公司的肥缺,較之目前的收入三倍都不止,很多人趨之若鶩的。他的能力綽綽有餘,每次對方部門都樂意接受,人事部門也答應辦手續,但次次都卡在這位部門經理手上。每次不放人都有很正當的理由。這位經理可以說是妨礙他前程的人。實際上整個部門有一百多號人,他做的又是一份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工作,所以有他沒他沒任何區別,但他的部門經理就是不能給他這個機會。

他的看法,估計傳到經理耳朵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不管對方知不知道,都不離因果。他對部門經理的誹謗,就是種下了惡因,惡因哪能結善果?所以次次卡在那裡,就是必然的了。

在單位上班,頂頭上司關乎著你的現實利益,也就是當下的福報。很多人與單位領導關係不好,你就要反省一下:從內心而言,你對你的領導看法如何?心都是相互感應的,人也是有很多面的。在你心目中,他是個好人,那他表現在你的面前的必定是好的一面;如果在你心目中,他是個無賴,那他表現在你的面前的必定是無賴的一面。境由心生,在你心目中對方是什麼人,他表現在你眼前的就是哪一面。

如何改善與別人的關係?一方面觀想,往好的方面觀想他,找他的優點,忘了他的缺點;二是在任何人面前---即使是在自己家人面前,也從來只說他的好話;三是如果學佛,念經修福之時,別忘了回向一份給他。如此行去,沒有改善不了的關係,區別只是根據業力深淺而時間長短不一而已。

篇三

我的一位親戚,多少年來,一直對她叔父一肚子意見。每每見面,經常說起她叔父的種種不是。從她的描述中,這位叔父處處看不起這位窮親戚,有點為富不仁的意思。

後來有機會與她叔接觸較多了,覺得這位老人不像是那種人。交往過程中通情達理,待人又善良,是位厚重長者。至少在我看來,他的地位與財富,與他的人格是完全對等的。他叔對這位侄女倒是沒什麼看法,也不多評論別人。偶爾談起他與侄女一家的關係問題,他約略解釋了一些誤會。兩方敘述的事實基本相符,但意義卻完全不一樣。

從侄女與叔父的角度出發,沒有哪一方不對。侄女也並非有意詆毀叔父,她就是這么認為的。站在她的立場看問題,也許只能這樣理解。從叔父的角度,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同樣的事,得出的結論卻完全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你說誰對誰錯?各人的角度不同,看法相異而已。

記得小時候,我家與鄰居鬧了矛盾,有一兩年都不跟他家來往。平時看他們一家人,賊眉鼠眼的。家裡丟了鐮刀,第一時間懷疑是不是他們偷了,因為村子裡沒有比他們更像小偷的人了。後來關係好了。再看他們一家,覺得一言一行都透著親切。

小時候看事比較簡單,但長大了就一定客觀嗎?我看不見得。比如一些情侶,平時你儂我儂、郎情妾意,恨不得化到一起去。鬧矛盾吵翻臉之後,再看對方,就恨自己瞎了眼,怎么就沒看出對方是這樣一個人。過了幾天,氣消了,又勾肩搭背膩歪到一起去了,覺得這世上沒有誰比得上我的心上人。要說是對方在變,哪有這么快的翻雲覆雨手?人沒變、事沒變,變的是我們的眼睛。

《韓非子》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戰國時期,衛國的國君有一位妃子名叫彌子瑕。得寵的時候,一次母親急病,她來不及稟報,假傳聖旨,將衛君的馬車駕回娘家去了。按理說這犯下是刖罪(砍掉腿的酷刑),但衛君不但沒怪罪她,反而讚賞有加,孝心吶!再有一次,彌子吃桃子時,其中一個味道特別好,就將吃剩下的給衛君吃。衛君很感動,沒有白疼她,有好吃的就想到我。後來失寵之後,衛君想到這兩件事,大為光火,這個小蹄子,竟敢假傳聖旨,還將吃剩的東西給我吃!這就是“餘桃之罪”的典故出處。韓非子感慨道:“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而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變也。”事還是那兩件事,人還是這兩個人,前後的意義卻完全不同了。這就是看法改變了的原因。

這些事就說明了一個問題,象由心生。對方是怎么樣一個人,不一定取決於對方的相貌好醜、言行表現,更多取決於我們如何看他,“他”只是我們心目中的“他”。同樣一個榴槤果,有人看來是無上美味,另一些人卻覺得惡臭不堪。同一個女子,是你眼中的路邊草,卻是他的掌中寶。我們凡俗眾生,沒有一個沒戴有色眼鏡。

我們經常覺得,某個人人品那么拿不出手,怎么就活得那么好?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我爹媽這么正直善良的人,怎么就處處不如意?放眼看去,世間不平事,常成心中塊壘。這世上真有因果嗎?真的好人有好報嗎?“不識廬山真面相,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平時看某某人如何如何,那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的。別人也這么看嗎?或換個角度去看,或再深入一點了解,還是舊時俏模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