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惠聚民情日記:民眾工作無小事

篇一

“太感謝了,謝謝大家救了我的孩子……”在永和北巷3號樓大門口,居民阿依汗·阿吾太急忙抱起兩歲的兒子,對工作隊員和周圍的居民連聲道謝。

上午十點多,工作隊隊員周慧、高靜去入戶,經過永和北巷3號樓大門口時,聽到一陣孩子的哭聲,不遠處,一個兩歲左右的男孩頭被卡在護欄里。周慧、高靜趕緊上前幫忙,發現孩子正哭著把頭往回縮,因欄桿間距窄,幾次掙脫無果,耳朵被護欄卡得已充血發紅。

這可急壞了周慧和高靜,他們一邊安撫孩子,一邊想辦法。路過的民眾見此情景也紛紛圍過來出謀劃策,有人說拿塑膠袋套孩子頭上以免擦傷耳朵,有人說找電鋸來鋸掉護欄,還有人拿來繩子和扳手,想通過調整護欄間距讓孩子出來,但都沒成功。

周慧突然想到孩子頭圍一般較大,可以嘗試幫孩子調整姿勢,反向鑽出去,果然,大家一起努力將孩子側身抽出,安全解困,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篇二

今天是周二按照慣例全組要集中學習一個小時,學習結束後我們要去幸福村張喜成家看看。張大叔是20xx年從縣城的吐葫蘆鄉托背梁村搬遷來,剛來時鎮政府提供了幾間住房和300平方米的院子,如今再看張大叔家,門前的的空地上已長滿了綠油油的蔬菜,院子裡也蓋滿了房,種滿了果樹。由於張大叔的三個孩子都不在身邊,平日裡他的工作就是幫別人澆澆水、種種菜。我們在與他拉家常的時候得知幾天前的大風把家裡電視的電視接收器刮壞了。一個人在家沒有電視看怎么行?我們趕緊回到鎮裡找到了廣播電視站,希望為他爭取安裝閉路電視,經過與站長溝通解決了張大叔看電視的問題。

今天雖然只是幫助解決閉路電視這件小事,但我想:民眾工作無小事,事事都涉及到他們的生產生活,走訪雖不是讓民眾第一時間能得到實惠的活兒。但我們的走訪活動一定要講究方法,可以在屋裡,在田間,在晚上,或者用座談或者拉家常的方式,可以讓民眾發發牢騷,但關鍵是我們要有耐心,要把民眾的小事當大事,這樣才能爭做民眾的“貼心人”。

篇三

8月18日晚上,應巴哈爾街3巷居民阿不都黑力力·阿西木的邀請,我和副隊長蘇來曼來到他家,和他一起迎接來自廣州的朋友,見證兩個不同民族之間多年的友情。

阿不都黑力力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從國小習漢語,不到20歲就到內地開始學習做生意,靠著艱苦拼搏的精神,從面料到服裝到手機,各種生意輾轉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與此同時,他也結識了很多漢族朋友,他們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結下了深厚友情。今天來到他家做客的正是多年前的好夥伴、好兄弟——來自廣州的羅斌。阿不都黑力力的妻子早早做好了抓飯,還特意按照廣東人的習慣煲了雞湯,熱情歡迎羅斌一家6口。兩家人圍坐在飯桌前,共敘十幾年前在一起打拚時互相幫助的兄弟情誼,其樂融融。阿不都黑力力還安排了旅遊計畫,準備帶著他們看看西部邊垂的秀美山水。

通過他們的交談、交流,我看到相隔萬里的兩家人如此和諧,親如一家,心裡十分感慨,也悟出一個道理:不同民族以及不同風俗習慣,都不會影響到民族之間的交流與交融。各民族只有建立在彼此充分尊重的基礎之上,才能在交往中達到相互的理解和情感的交融,也才能培育出真誠的感情,民族團結的才能得到不斷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