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日記範文三篇

篇一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幼兒往往對喜歡的事物個性感興趣,而且用心參與,如果教學過程枯燥無味,是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育資料,要求能否兼顧群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有成功感。”在組織活動時,我認為只有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從孩子的興趣點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實現“每個兒童都能主動發展”的教學思想。

經驗證明:一堂生動活潑、形象搞笑的課,必然能調動幼兒學習興趣,要做到這一點,我極力追求言語、動作、表情在教學方法上的適度運用,寓樂於學,寓學于樂。我從一下兩點教授幼兒簡單容易的學習兒歌:

1、追求聲情並茂,強化文學作品中的語氣語調如果將文學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現於幼兒面前,是不會調動幼兒的用心性,為了讓幼兒很快地溶入文學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語氣語調,我會根據文學作品的特點,在朗誦過程中時快時慢,抑揚頓挫,讓幼兒處身於一種親切、完美的語感環境中,同時,再配上優美、動聽、富有想像的音樂,以及形象生動的教具運用,使幼兒在融融的氣氛中,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願望。

2、根據語言加動作表演,帶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在教授詩歌“春天的秘密”時,發現這首詩歌重複較多,而且很長,所以孩子們學習這首詩歌有點難,首先分段讓幼兒自己創編動作表演,我對幼兒的動作加以糾正,讓每段都有標準的動作,我把自己創編的進行示範表演,幼兒根據詩歌和教師的動作進行朗誦,引導幼兒能夠做和老師不一樣的動作,這樣來表現出自己的風格,有的幼兒動作形象,有的動作滑稽逗人,這首詩歌用了十幾分鐘,幼兒就能表演和朗誦了。

篇二

元旦放假前的一天上午,我和孩子們在活動室上課,雨晴小朋友推門進來了,抱著一本嶄新的掛曆。高興的對我說:“老師,送給你。”我順手接過掛曆,說:“謝謝你。”並送給雨晴一顆小紅花。

到了下午孩子們陸續來到幼稚園,我正忙著進行午檢,曉飛也帶來了一本掛曆。曉飛媽媽對我說:“曉飛上午放學回家說,送給老師掛曆,就能得到小紅花。”曉飛媽媽的話讓我很尷尬,看著孩子期盼的眼神,我又不好意思解釋什麼,只好先收下了那本掛曆。

我思前想後怎樣處理兩本掛曆呢到了區域活動時間了,我打開掛曆和小朋友們一齊欣賞,並告訴孩子們,掛曆是雨晴和曉飛送給我們班的。我們該掛在那裡適宜呢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說起來:“掛在娃娃家吧,掛在小超市吧。”我領著孩子們邊鼓掌邊說:“謝謝雨晴和曉飛。”並又送給曉飛一朵小紅花。他們相互對望著,甜甜地笑了。

這件事雖然過去了,可它卻時時提醒我,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否則,將會玷污孩子們那純潔的心靈。

篇三

幼稚園的孩子們,大多3-6歲,正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能讓孩子多聽故事,多說兒歌,多朗誦散文,將對孩子以後的口語表達、說話潛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孩子年齡不大,但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聽故事。

早上,孩子們到園的時間等等不一,為了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不讓早到的孩子感到無事可乾。每一天早上,我都播放故事磁帶或音樂磁帶。我發現孩子們的用心性很高,針對孩子們愛聽故事的特點,我將聽故事這一環節穿插在午飯、睡覺前後和放學前,個多月下來,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孩子們在午飯期間邊聽故事,邊做飯前的準備工作,一舉多得。

孩子們從聽的故事中學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規,自覺性提高了。

孩子們敢大膽舉手講話,並且口語表達潛力大幅度提高。

講故事有諸如以上的好處和功效。我們當老師的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