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民情日記三篇

篇一

“居民吳躍東反映自家門前路燈不亮,居民委員與維護隊長聯繫,維護隊長立刻安排電工前去維修,居民滿意……”這是湯原農場社區幹部民情日記中記錄的一項。 這個農場社區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注重以學促進、以做深化、以改提升,深入開展“民情”主題系列活動,通過記錄民情日記,記錄百姓身邊發生的難事,社區幹部解決的程度等,在為民服務和轉變工作作風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與居民民眾的關係也更為融洽。同時也帶動了職工民眾參與活動的熱情度,定期或不定期地排查各類不穩定因素,紮實做好維護社區穩定工作;關注弱勢人群,經常走訪困難戶、低保戶、孤寡戶,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重點解決民眾反映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讓“兩學一做”成為黨員受教育、民眾得實惠、發展見成效的生動實踐,為進一步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篇二

“12月 2日(星期五),下午5點多,趁著天色尚早,到貧困戶關海軍家了解過冬準備情況,其廚房四處透風……”“12月15日(星期四),在‘六改一增’送溫暖活動中給貧困戶送去了過冬棉被、門帘,並幫海軍家申請了改廚、改門項目……”“12月21日(星期三),天下著小雨,有陣陣寒意,我來到貧困戶關海軍家,看到改廚、改門工程*結束,感到很欣慰……”這是貧困戶幫扶人段喜娟寫的部分民情日記。為了更好地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問題,在扶貧工作中,內黃縣豆公鄉建立了民情日記制度。

民情日記就是把貧困戶生產生活中的難事、愁事記錄下來,並一件一件抓落實。豆公鄉黨政辦公室負責統計民情信息,每周定期開會研究處理,重要問題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同時,及時把解決情況進行反饋,一時不能解決的,也說明緣由,切實為貧困戶解決各種實際困難。為防止民情日記流於形式,該鄉還建立了領導審閱制度,不定期由鄉主要領導親自抽查審閱幹部職工的民情日記,並將民情日記納入幹部年終考核,作為評優重要依據之一。

一篇篇民情日記拉近了幹部與貧困戶之間的距離,解決了貧困戶生產和生活中的難題,收到明顯效果。對此段喜娟深有感觸:“開始還覺得麻煩,後來記開了,才真正感覺到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所記下的民情日記分類匯總後,工作更有條理了,幫助貧困戶脫貧心裡更有譜了。”一年來,該鄉60多名黨員機關幹部記下民情日記200多篇,梳理貧困戶問題130條,解決近100條。

篇三

今天終於擠出點時間,吃過午飯,便帶領相關人員深入聯繫企業丹稜萬平紙業有限公司去了解他們的生產經營情況和面臨的困難。

丹稜萬平紙業有限公司位於丹稜縣城東工業園區內,現有總資產8800萬元,公司註冊資本1680萬元。占地面積76.8畝,擁有員工近200人,主要產品為施膠瓦愣紙,年生產能力5萬噸,年產值1.5億餘元,年稅利超過20xx萬元。該企業率先採用國內最先進的廢水循環使用零排放工藝流程,被省、市列為重點關注企業,連續三年榮獲丹稜縣委、縣政府先進企業表彰;連續兩年被MS市政府授予“MS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榮獲四川省農業發展銀行AA+信用等級。

公司正投資7800萬元,新建第二條2.5萬噸高強瓦楞紙項目,該項目屬秸桿綜合利用工程,採用熱電聯產工藝,被列為四川省火炬計畫,我見到了正在施工的現場。目前公司面臨的困難是流動資金不足。

通過實地了解,我感覺到這是一家底子很好,發展前景可觀的企業,下一步我將積極協調環保、金融等相關部門,將其納入技改項目規劃,向省上爭取污染治理和技改資金,幫助企業度過難關。臨走時,留下了電話號碼,並表示有任何困難可以直接聯繫,我將盡全力幫助協調解決,企業很感動,說“市委作出的主動作為創一流為民服務當先鋒的決定就是好,讓他們找到了主心骨,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