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日記300字【三篇】

篇一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最的春節、元宵節,還有令人快樂的端午節、兒童節…當然,肯定少不了與春運並齊的秋運——中秋節。

中秋節時,傳說有一個工匠,他覺得月亮很圓﹑很美。於是他便照月亮的形狀做了一張厚厚的大餅,並在大餅上雕出好看的花紋來。這樣一來,大餅就變得十分美麗。工匠就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月餅”。官府得知後,便把製作月餅的那天叫做中秋節。

今天我要去我的叔叔家。我們一起吃團圓飯,吃得好開心!叔叔和爸爸一邊吃飯,一邊說話。我在一旁安靜的吃飯,我們老師說過—食不言嘛,下一句是什麼來著?不管它。我吃完飯後就吃月餅,把我撐死了!撐死了哪有時間賞月亮啊!我乾脆看電視上的月亮!等我好點了,再去看看真月亮吧!

聽說9月9日南京晨報上有一張“月報”。我便把它放在暗房裡,呀!還真有大月亮呢!又圓又大,又厚又香…哎哎哎,那不成月餅了嗎?我是一隻小饞貓。我可惡的小老弟笑我是大豬,我懶得理他。可最後,我們吵起來了,還吵得“不亦樂乎”。他講我一句“大豬”,我講他一句“大狗”…

篇二

中秋節起源於中國,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中秋節也是日本、越南、朝鮮半島等地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是大家團圓的日子,每年的中秋節大家都會趕回家和家人團聚。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和姐姐、姑姑、媽媽都在我家過中秋節。這中秋節還有一個由來呢!

從前,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因為后羿射死了玉皇大帝的九個兒子,被罰下凡間,在凡間后羿除了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進來了。一天,后羿到崑崙山,巧遇到了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就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第二天,蓬蒙趁后羿出門打獵時,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沒辦法只好吞下不死藥升天了。百姓們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料,祈求平安。

篇三

中秋的夜晚,我們全家一起在陽台上賞月。

夜幕降臨,一輪金月徐徐升起。它大如金盤,黃得好看。在那月光皎潔的夜色中,我仿佛看見了一條月亮河盤在飯桌上,把飯桌映得白白的。那天,那月,那月亮河,那飯桌,都不知不覺地合為一體。

發獃了好久,再抬頭看看月亮——她就像一位母親,慈祥、和藹的母親。月色迷人,月兒也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羞答答地散發出淡淡的香味兒。月亮又似變色龍,轉眼間,它的顏色就由淡、金黃變成了淡白。月亮河也由淡黃轉為淡白,美不勝收。猛然間,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那時候是做了怎樣艱難的抉擇呵!現在,她和她的小玉兔一定很孤獨。我恨不得讓自己長出一對兒翅膀,飛往那冷清的月宮,給她們作伴。

星星少得出奇。它們像萬花筒,在月亮周圍,忽而聚攏,忽而散開,在深夜中跳著舞。月,不見了,只剩下星星在一閃一閃地發光。不一會兒,月亮又從雲層中現身了——這回,她的顏色又逐漸變成銀白,接著,月亮河也是這樣。

夜深了,該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