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觀花燈日記500字3篇

篇一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吳地風俗要過元宵節。現在各種節日實在太多,所以逢節要過,但很多風俗都簡化了。元宵節這一天,一般來說,早晨一碗圓子肯定要吃的。

圓子,別的地方人稱元宵或湯圓,吳地方言叫圓子。用糯米粉搓成小小的圓粒狀,內中不放餡,叫小圓子,煮熟後盛入小碗內,加白糖,一般還要放一些桂花,稱之:桂花白糖小圓子。再考究一些,放入一團酒釀,稱之:桂花白糖酒釀小圓子。如果將糯米粉搓成大一點的圓團狀,內中放餡,就叫大圓子或者湯水圓。以前吳地人過日子考究,吃大圓子也有講究。如蘇州人要吃五色圓子,以糯、粳米粉鑲配,包以由鮮肉、玫瑰豬油、豆沙、芝麻、桂花豬油等5種配製的餡心。現在生活快節奏,吃圓子也是“速食”,都是袋裝的。

元宵節還有一個雷打不動的習俗就是掛燈、賞燈。記得小時候家人帶我去工人文化宮去看燈,再小一點,帶我去市中心玄妙觀看燈,蘇州人叫“扎鬧猛”。

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看走馬燈。這種彩燈外形為宮燈狀,多為六面,頂部有紙制扇葉,一點上蠟燭,就會自己轉動,這時燈各個面上繪製的圖畫也隨之轉動起來,人馬追逐、物換景移,煞是好看。圖像太豐富多彩了,有三國人物,有水滸人物,有西遊記人物,有紅樓夢人物。我記得,什麼“桃園三結義”啊,什麼“黛玉葬花”啊,什麼“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啊,等等,都是從“走馬燈”上啟蒙來的。

還有一種兔子燈,孩童手裡拖著走的,也很好玩。

篇二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觀賞花燈更是傳統的節日活動。今年媽媽和張阿姨帶著我和彤彤妹妹,去王城公園看花燈。

來到公園門口,只見有很多的人已早早的來到了。進了公園門,更是十分的擁擠,想大步的走都十分困難。抬頭向四周望望,只見路的兩邊樹上都掛滿了紅紅的大燈籠,烘托出一片熱鬧的節日氣氛。人們漫步其間,人人臉上都寫著快樂和幸福。再往前,一個巨大的*造型的燈映入眼帘,感覺金碧輝煌,還有很多穿著節日盛裝的各少數民族的人物模型依次從*的左右兩門循環出入,載歌載舞 。在往裡走,我看見了一副姜太公釣魚的情景,只見一位老爺爺坐在石頭上把一個直的魚鉤放在水裡,結果釣到了一條大魚,真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妹妹問這問那,興高采烈的拉著我的手來到一組十二生肖的花燈前。我們都在找自己的屬相,我很快找到了兔的造型。這時活潑的小妹妹說:“我找到馬了我屬馬,我不屬羊了,羊太難看了……”我們都不禁被逗得哈哈大笑起來。接下來我們還觀看了,喜洋洋與灰太狼等,龍鳳呈祥燈……今年的燈太美了。九點了,我們看完了所有的燈仍然意猶未盡,都十分不捨得離開這裡。不過大家期待著,明年、後年的這個時候再來看燈。

篇三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去城隍廟看花燈,一路上,想像著各種花燈的樣子。

來到城隍廟,許多樣式的小花燈被叫賣著,數也數不清、看也看不完。有寶蓮燈、金豬拜年螢光棒等等,這些燈一打開不但很亮還可以給我們唱歌呢。

我們購票入場,迎面是一對金童玉女,正在給大家拜年,今年是鼠年,怪不得可愛的小豬向我們微笑,我沖它們擺了擺手。中國小飛人劉翔正邁著他矯健的步伐,英俊帥氣……可愛的福娃向我們招手,五個福娃的形象真切獨特……搖錢樹上掛滿金銀珠寶,為了討個好彩,人們都爭先恐後地觸摸著,可是也得遵守公共道德喲,下面的牌子上清楚著寫著:請勿觸摸、小心觸電!前面唐僧師徒正向我們走來,孫悟空走得快,後面跟著個豬八戒,這話真沒錯,看他手提金箍棒,一馬當先的樣子真讓人忍俊不住。國寶熊貓在草地上玩耍,有翻跟頭的,有在可愛地爬著的……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坐在蓮花底座上,手托仙瓶,向芸芸眾生微笑,我不自禁地喊:好漂亮呀!對了,大家聽說過小鬼推磨嗎,今天我就親眼看見了喲,俗語說得好:有錢能使鬼推磨呀,……還有好多好多的花燈,我就不一一向各位介紹了……想要一飽眼福嗎,明年我們相約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