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奉獻的600字優秀日記

奉獻,是一種美德;我們為人要善於奉獻,只有奉獻了,付出了,才會領悟到其中的樂趣。下面一起隨小編學習一下奉獻的日記作文吧!

奉獻的600字日記篇一

遠遠望去,微弱的光茫,雖然不比電燈那么明亮,雖然不比燈籠那樣各式各樣,五顏六色,五花八門,但它是每個人心裡最閃亮的燈。潔白的身體,在火焰的催促下,慢慢的犧牲自己,直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刻……那就是無私奉獻的蠟燭。

蠟燭是那么無私,在生活中也無處不在:一天晚上,我在津津有味的看著知識豐富的作文書。呼,電燈不亮了,原來停電了,我該怎么辦?明天就要考語文卷子了,真倒霉!正在我懊苦喪氣的時候,媽媽提著一盞“電燈”——蠟燭,一下子滿屋子亮堂堂的,我高興極了,我不用為明天的考試而苦惱了!

在生活中,雷鋒就如蠟燭一樣,為他人著想,樂於助人,無私奉獻,在20xx年的人生旅途中,只想著一個信念:奉獻精神我精神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多么堅強的精神與信念!我們應該向雷鋒同志學習,在毛澤東的評語中還寫到“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在無私奉獻的精神中走向生命的終點。

蠟燭,簡單的名字,簡單的外貌,這裡蘊含著不可思議的精神與品質;雷鋒,我們生命中的一根蠟燭,犧牲自己,照亮別人,用無私奉獻的精神,走完不平凡的20xx年!

奉獻的600字日記篇二

現代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達,但人們往往主重於物質文明的發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設。我覺得兩種文明的發展都源於無私的奉獻。因此,奉獻在兼顧個人利益的同時已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

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孔繁森將自己的一生奉獻於阿里。他們以無私的奉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進步做出巨大的貢獻,為世人稱頌。其實還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獻,獻出自己的力量,構建社會文明的大廈。

有人認為奉獻是為了更多地索取。寓言中豬抱怨的目的也正是為了獲得人對它的讚揚。恰恰相反,奉獻的本質在於它的無私性。現在有許多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他們從不張揚自己輝煌的功績,不向國家伸手搞特殊。他們這種無私的精神,同樣是奉獻。這種奉獻更深沉,更偉大。

奉獻是積極主動的。個人的奉獻在於主觀願望的偉大體現。豬在生存之時,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積極地勞作奉獻,死後實現同豬一樣的貢獻。因此,它得到人們更多的稱讚,同時也將它喻為勤勞、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時,它的貢獻已不僅僅是在物質上的奉獻,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獻。

現在大批的作家、文藝工作者、思想家,他們也在奉獻著自己的思維,奉獻著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國處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在大力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這正是精神文明為經濟建設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見,精神力量的奉獻不可忽視。

我們常把老師的奉獻比作“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人間最偉大的奉獻也在於此。教師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無私傳授給學生,一批批的學生成為國家棟樑而奔赴社會建設的洪流。當老師們放下手中的粉筆,滿頭銀絲時候,感嘆桃李滿天下的時候,他們才真正感觸到奉獻之後的欣慰。

奉獻不是為了索取,奉獻應是自覺自愿的。讓我們新世紀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樂於奉獻的革命洪流中,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讓奉獻這棵常青樹,永遠蔥籠、繁茂。

奉獻的600字日記篇三

奉獻,多么平凡而又偉大的詞;奉獻,多么美好而又嚴肅的詞。記得大人們總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是哪裡來的?是共產黨的那些英雄們用鮮血和汗水拼搏而來的。1961年11月,彭德懷回到故鄉-湖南省湘潭縣烏石寨。他看著童年時代就十分熟悉的家鄉,看著闊別多年的父老鄉親,感到格外親切。回想在戰爭年代,鄉親們跟著共產黨鬧革命,拋頭顱,灑熱血,承受了極大的犧牲,終於盼來了全國的解放和革命的勝利。試問奉獻是什麼?這就是奉獻,為了讓全國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黨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xxxx曾說過:“甘於奉獻是青年應有的精神境界。如果每個人都自私自利,只為自己打算,會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奉獻精神雖然很高尚,但做起來也不是高不可攀,奉獻就在身邊,奉獻就在眼前,人人都可以為社會,為他人做一些奉獻,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多講些奉獻,少講些索取,多為他人著想,少考慮個人得失,才能成為品德高尚精神充實的人。”是呀!多奉獻,我們是21世紀的社會主義新人,要報效祖國,報答黨,要有崇高的人生追求,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只要不斷地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奉獻自己,只要甘於奉獻才能夠創造出亮麗的青春年華,才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奉獻,是黨交給我們的任務,奉獻,是黨教給我們的知識。黨,就是這樣無私奉獻,黨就像我們心愛的媽媽,我們要像她一樣,要甘於奉獻。

奉獻的600字日記篇四

保爾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鬥爭。

我覺的一個完美的人生應該是這樣的:帶著親人的期盼而來,帶著他人的敬仰而去。

數學“0”的出現是數學領域的一個飛躍。可是我覺得“0”不只是零,它有著更深的含義。“0”就像一個全新的生命,顯得那么純潔,但它又是空虛的,要用一輩子去填滿。有人說一個人如果能擁有億萬資產,那么他的人生就是完整的。而我並不這樣認為,人生的意義不在於索取而在於奉獻。也惟有奉獻才能使原本空洞的“0”成為一個豐碩的果實。

如果有人要問我什麼是最快樂的,那么我會最快最堅定的回答你,那是奉獻。我想會有人反駁到奉獻等於付出,付出了還會是快樂的嗎?如果是這樣,我一定會問:地震了,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雙手營救出被埋在廢墟里的人們,當他們看到自己從死神的手中搶回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時,他們奉獻了,難道他們不快樂嗎?老師嘔心瀝血得教我們知識,他們奉獻了,可是當老師看到一份份打滿“√”的試卷時,難道他們不快樂嗎?不!他們都很快樂,因為奉獻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在我心目中,快樂其實很簡單,快樂就來源於奉獻,而奉獻是不論大小的。

快樂是生活中最美妙的一首歌,而奉獻是它的主鏇律,正因為有了奉獻才快樂。一個人如果奉獻多少,也索取多少,那么他的人生就等於零。一個人如果只一味的索取,而沒有奉獻,那么他的人生等於負數。我堅信有這樣一個永恆不變的公式:快樂=奉獻。讓我牢記這個公式,以此去解人生的方程。

奉獻的600字日記篇五

心是人最美好的地方,愛是人最美好的聯絡關係,愛心是每個人最美好的感情,它讓人感動、讓人動容。而我,就曾遇到過一件感人至深的人與人之間關愛的故事。他們之間非親非故,更是互不相識,卻無私的將愛心奉獻。

一次,我與媽媽到商店。走到附近時,忽然發現前面圍了一群人,走過去一看,一位老奶奶正臥在地上,看那臉上痛苦的表情,就知道她生病了。可為什麼她身邊沒有親人呢?得快點把她送到醫院。正想著,突然一陣喇叭聲傳來,聞聲一看,原來是一輛計程車,只見司機探出頭急切的喊道:“快!快上車,老人家的身體不好,我送她去醫院。來幾個人搭把手。”我看著他焦急的樣子,心想,這應該是那老奶奶的親人吧,既然有人照顧她,自己又何必操那個心。想到這兒,我立刻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可沒等我說完,只見媽媽快步走向那位老奶奶,邊走邊說:“來幾個人幫忙抬上去。”又對我說:“快上車,去醫院。”只見媽媽又和幾位叔叔一起把老奶奶抬上了車。看著媽媽焦急的面孔,我也上了車。

去醫院的路上,塞了車,司機不停地回頭看著老奶奶,看她越來越痛苦的表情,他急得滿頭大汗,把汽車喇叭按得直響。來到醫院,媽媽急忙跑去掛號,幾個叔叔一起把老奶奶抬上了擔架,又一路小跑著把老奶奶送去了急診室。在路上,一位叔叔還關切的說:“您放心,馬上就到急診室了,會沒事的。”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一位醫生走了過來,說:“老人家沒事了,我們已經開了藥,記得按時吃。”聽到了這句話,所有人的心才鬆了下來,緊皺的眉頭也放平了“你們這些做子女的應該多關心、照顧下老人!”說完,醫生便走了。這時,媽媽對大家說:“我去交錢,老人還有什麼需要儘管說。”這時,那個司機開口了:“大姐,你誤會了,我們幾個根本不認識那老大娘,那老人家應該是沒有孩子的,我這裡有一點錢,你的就留著給孩子買點吃的吧。”說著,從口袋裡拿出幾張皺皺巴巴的零錢。接著,又一個聲音響起:“還有我的!”“我也有。”說著,幾個人便接二連三的把口袋裡的錢拿出來。這時,我才注意起他們身上,他們身上都穿著工人服,臉被太陽曬得發黑,一看就知到工作很辛苦。他們都是來自社會基層,生活本就不富裕,現在卻把錢給了一個自己完全不認識的人,還有那個司機,還有媽媽,他們都無私的幫助著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我卻那么自私,在她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慚愧。我應該向他們學習,做一個有心的人。

這件事我一直難以忘懷,我想,如果人人將愛奉獻、將心奉獻,我們這個世界就會是一點陌生與仇恨,多一點和諧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