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趕廟會的日記600字大全

篇一

陰曆三月二十八,是我們浦口當地——泰山新村的東門廟會。據說這個廟會已流傳了幾百年,有著源遠流長的古老傳說。一直以來,每年的東門廟會,都是我們當地的一大盛事。

今年的廟會正好趕上五一小長假,放假的我也趕上了趟。二十八那天,媽媽一早就把我叫醒,我們梳洗了一番,便和外公外婆一起高興的出門了。這是一個晴朗的日子,一大早就碧空如洗、艷陽高 照,茂密的梧桐枝杈上,幾隻喜鵲在歡快的喳喳叫著,讓人聽著充滿了喜悅之情。

坐上門前的小巴士前往泰山新村,一路上上車的人很多,很是擁擠,大家都是起早趕廟會的。車剛行至向陽橋下就停住了,原來離泰山廟約兩三里外都已擺滿了攤位。放眼望去,到處是熙熙攘攘的 人潮和琳琅滿目的商品。有賣服裝衣帽的、有賣桌椅板凳的、有賣涼蓆涼墊的、有賣家用家電的、有賣甜點小吃的、還有賣那一筐筐毛茸茸的小雞小鴨的……各式各樣的商品,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 你買不到的,看得我們眼花繚亂。

因為人太多,攙在媽媽手心的小手都冒汗了,媽媽始終都沒敢鬆開。有一次為了看那群可愛的小雞,轉眼間,外公外婆就被人流擠的不見了蹤影,嚇得媽媽和我在人群中找了半天才尋著。好不容 易才走到寺廟前,我們個個熱的大汗淋漓,疲憊不堪。

寺廟前,有許多香客捧著長香上山去燒香,我們看到人流很多,放棄了去拜佛的念頭,順著來時路費力返回了。

這真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廟會,如果要是再增加一些民俗表演,那會更加精彩可看了!

篇二

我早就聽說隋唐遺址今年有廟會,我也早就想去感受一下那裡的氣氛,可媽媽一直沒有時間帶我去,今天終於有時間了,我興奮極了,迅速收拾完東西,一溜煙的奔向車站,汽車在我激動而又迫 不及待的心情下駛向隋唐遺址。(廟會)

剛一下車,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這裡人山人海,川流不息,我、媽媽、弟弟和姑姑擠到售票口,買了門票,進了公園,在擁擠的人群中擠過小橋,被一陣陣哨聲所吸引,我跑過去一看, 只見一個人端著一隻小猴,只見小猴子身穿黃金甲,手拿金箍棒,好像一個真正的美猴王,看著看著,一陣陣羊肉串的味道撲鼻而來。最終還是經不住羊肉串的誘惑,我和弟弟一人買了幾串邊吃邊走真 是爽極了。

一路上邊走邊看,由各地小吃:天津麻花、北京糖葫蘆等等。還有各地的文藝社,讓我看的眼花繚亂。不知不覺中就來到號稱孩子們的樂園的假山區域,我和弟弟高興極了,爭先恐後的往上爬, 媽媽在下面喊:“注意安全”。我和弟弟爬上爬下玩起了捉迷藏,我一會鑽山洞、一會躲到石頭後面,弟弟那我沒辦法氣的哇哇大叫最終弟弟只好認輸,玩著玩著,我 聽到南邊的一陣陣鼓聲,我和弟弟 飛奔過去,被眼前的壯觀場面所吸引,之間有24面鼓拍成四行,24為女鼓手在總指揮的信號下極大出有節奏的鼓聲,時而鏗鏘有力,充滿激情,時而行雲流水,歡快流淌,觀眾們不由自主地響起了熱烈的 掌聲。

時間飛逝,夕陽西下,我們只好戀戀不捨地離去,回家的路上,我和弟弟仍沉盡在興奮之中,盼望著明年的廟會早日來臨。

篇三

長江、黃河、濟水、淮河並列中華四瀆,濟源也有好處有呦!今天,我去了濟瀆廟。

這是一個有著傳統風格的廟宇,周圍有著一股濃濃的紫檀香,朱紅的牆顯的格外莊重,門牌上面寫著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濟瀆廟”。

雖然今天溫度較低,可也澆滅不了大家的熱情。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南來北往的,東西奔走的,經商購物的,陪親人遊玩的,真是讓我飽嘗了人山人海的洶湧,可憐的我連個轉身的餘地都沒有。 廟會裡有各種娛樂項目,賣小吃的,賣圖書的,賣玩具的……,真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其中最讓我著迷的就是:糖人

進入廟中,首先看到的是清源門,四個守神像威然聳立,形態各異。

接著,我們到了漢柏前,望著這個一千多歲的老樹,我心中無限感慨,歷史源遠流長的華夏民族,又多了一個“見證人”。

濟瀆廟裡還有很多建築,如:寢宮、北海祠堂、淵德門等一些景觀。四點半,我們已經到了要離開的時間,只好戀戀不捨地告別了這個古柏參天、綠樹成蔭的古代園林。

通過參觀,我們了解到了濟瀆廟的變遷歷史,濟瀆廟文化的源遠流長,我們要保護好這個歷史遺蹟。

篇四

正月初四,我們全家人去森林公園趕廟會,走進公園,那裡人山人海,有雜耍的,有捏泥人的,有吹糖人的,還有套圈的……真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讓我們看得眼花繚亂。

我們隨著人群來到民間剪影攤前,我被上面寫的簡介和叔叔說的那句“不到兩分鐘剪什麼像什麼”深深的吸引住了,於是我帶著好奇心對叔叔說:“我也剪一張”。果然不到兩分鐘,就聽到叔叔說: “妞妞,剪好了,看看剪得像不像?”我接過剪影一看,驚訝地張大嘴巴,哇塞!真是太像了!我的家人也點頭稱讚,我們小心翼翼地把剪影收起來。

隨著人群的移動,忽然看到一群人圍在一個攤前,我和弟弟扒開人縫,原來是一個爺爺在捏泥人,我先看了幾個已經捏好的泥人,有的在砍柴,有的在眺望,有的在哄小孩……真是栩栩如生啊!又看了 爺爺正在捏的泥人,一團普普通通的泥巴,到了爺爺的手裡左一捏,右一捏,添一點兒,去一點兒,不一會就變成了一件藝術品,我被爺爺的手藝驚呆了,我不禁驚嘆起來,爺爺的手藝這么好,一定練 了很多年,才練得這么好。我們還去看了套圈,雜耍,吹糖人……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那么快,到了傍晚該回家了,我們戀戀不捨的走出公園,在車上遠遠望去,那裡張燈結彩,熱鬧非凡。我讚嘆中國民間的藝術,更讚嘆我們中國人民的智慧!

篇五

正月初五,我們一家去開封趕廟會、游清明上河園、龍亭。

開封是我的故鄉,它歷史悠久,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在當時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城之一。 廟會是在開封的瀚園舉行的,這裡到處都是張燈結彩、熱鬧非凡!紅紅的燈籠,五彩繽紛的油紙傘高 高掛,人山人海,鑼鼓震天響。大家都爭著搶著上香,祈求事業有成,家人平安等等。琳琅滿目、花樣繁多的特色小吃——的開封灌湯包、捏麵人、糖人、花生糕等等,真是應有盡有,好吃的讓你 流口水。

我們來到了清明上河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偉氣魄的大門,到處都是美輪美奐的亭台樓閣、古香古色的建築。進入大門看到了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雕像,在雕像的後面就是名揚中外的清明上河圖 ,它被完整的還原在了一整面牆上,真實的反映了北宋都城繁榮熱鬧的場面。我們一路走來,看到工作人員、小商小販都穿著北宋時期的衣服,我們欣賞了雜耍、遊藝表演;體驗了鬥雞、蹴鞠活動。我 仿佛進入了時空隧道,回到了北宋。真是“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龍亭。龍亭不是亭子,而是建築在一座巨大青磚台上的宮殿。從地面通到宮殿是一層一層的台階,台階的中間雕有龍的圖案,很壯觀。我們登上平台可以眺望開封古城的景色。 龍亭前面有一條筆直的大道,大道兩旁有兩個湖,分別是東潘湖和西楊湖。還有個典故呢,傳說東湖是宋朝太師潘美的府第,他陷害忠良是個奸臣,宅院裡的湖水是渾的。西湖是宋朝名將楊業的府第, 他捨身救國是個忠臣,宅院裡的湖水是清的。這真是太有意思了。

我的老家開封好玩吧,我今天趕廟會真是看美了,玩美了,也吃美了,有時間我還來!

篇六

今天的天氣非常晴朗,萬里無雲。爸爸帶著我,去洛陽植物園趕廟會。

來到廟會現場,只見眼前立著一扇高大的門。門上掛著一條橫幅,上面寫著:“河洛文化廟會。”

我們進了大門,哇!喜洋洋的人們像河水一樣在流淌。很快我們也融入其中。我們一邊走一邊看,路邊有羊肉串。冰糖葫蘆等小吃。還有吹糖人。捏泥人等民間藝術。

舞龍。舞獅子。腰鼓。雜技等文藝表演正在熱熱鬧鬧的進行。爸爸拉著我向前面的舞台跑去。人們已經圍了里三層外三層。我們好不容易才擠了進去。

一段精彩的魔術過後,是絕活眼睛噴水。“眼睛也會噴水?”我半信半疑。

只見,一位穿著長袍,個子不高,大約50多歲的爺爺端著一杯水。像大象一樣吸進鼻子裡,一手捏住鼻子,一手扒著眼皮。一使勁,水竟從眼睛裡噴了好幾米!這時,兩個人拿著一張布。這位 爺爺在布上噴了鼠年大吉四個字。大家連聲叫好。我看得目瞪口呆,爸爸拍了我半天我才回過神來。

接下來,是背裝。隨著鼓聲的響起,幾位穿著戲裝的人一壓一壓地走上舞台。其中前面兩位,踩著高蹺頭上坐著幾個月大的嬰兒。我真擔心她們會掉下來。還有一個頭上坐著兩個7——8歲的孩子 ,她們分別是:“楊三姐”。“胡三妹”。其他幾個分別坐著:“齊天大聖”。“小仙女”。“哪吒”。有的單足站立,有的在上面翻跟頭,還有的在甩手。

這么小的孩子做這種動作,真不簡單!

然後我們又觀看了:“舞龍”。“舞獅子”。“雜技表演”等。

這次廟會真是讓我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