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隨筆日記600字左右

篇一

五一假期,媽媽帶著我和一些人去了很多的景點,星期五我、媽媽和彤彤一家去了天梯山,星期六我、媽媽和家裡的人去了柏鄉的漢牡丹園、趙縣的柏林禪寺和趙州橋,星期天我、媽媽和白佳瑤母女、彤彤去了森林公園和春田公社,五一過得特別開心!

讓我最難忘的就是去森林公園。星期天早晨的時候,乾媽打來電話,說,要我媽媽帶著她們一起去森林公園玩。因為白佳瑤和我是一個學校的,校長讓我們去遊玩寫作文,所以白佳瑤的媽媽就想讓我們和她們一起去森林公園遊玩。我想前想後,決定去,媽媽說:“彤彤的媽媽在你生日的時候給你了一百塊錢買蛋糕,要不這次請彤彤去吧!你也和彤彤談一談,讓她去英華上。”“嗯,好哇!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快樂!”我歡喜的答應了。

吃完早飯後,我就和媽媽去接她們,我和白佳瑤在去森林公園的一路上我們倆人嘮叨個不停,彤彤都沒有理會我們,我只好讓白佳瑤和我給彤彤介紹我們學校的好地方。

到站了,我們匆匆忙忙的下車,去遊樂場玩,在去往遊樂場的一路上,我們欣賞著夏天美麗的樹林,到了遊樂場,我們第一時間看見的就是過山車,我們三個小孩嚷嚷道:“讓我們去玩吧!我們不害怕。”乾媽同意了,買了四張票,乾媽負責照相,我們剩下四個人就玩過山車,一瞬間過山車就到了頂,過山車從頂往下的時候,猛地一下,我的心臟不停地跳動,我以為我快要死翹翹了,我就害怕的快要哭出來了,最後過山車變慢了,原來是結束了,我從過山車下來,一直到下樓梯,我的腿不停地顫抖,腿有股軟綿綿的感覺,感覺快要沒勁兒了。

玩過山車可真刺激,我下一次再也不要玩了。

篇二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我早早的起了床,便要求媽媽帶我去圖書館,媽媽答應了。

我和媽媽稍微整理了一下,便向新城海洋文化藝術館進發了,我的心情甭提多高興了,就連路旁的小鳥仿佛也在為我高興,在唧唧喳喳的唱歌呢!

到了文化館,我就被那文化館的氣勢深深的震撼了。是那么的氣勢磅礴,就像一塊大海邊的一塊礁石立在那裡。

我趕緊跑進去。這棟樓是城市展覽館,那棟樓是博物館和美術館。我仿佛置身於一個藝術殿堂,這裡的一切事物都令我陶醉,令我讚嘆。

一樓的圖書館是我的最愛,不過我來的可能早了一點,圖書館沒有開門。再向東去,就是城市規劃館,包括二、三、四樓,都是城市規劃館,在裡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大螢幕,上面有許許多多領導來舟山視察的場景,還播放了舟山的過去與現在,真是有天壤之別。還有一個舟山平面圖,一大片一大片的綠配上錯落有致的房子在和蔚藍的海水相合,再放上幾條船,真是美不勝收。

二樓最吸引我眼球的是玻璃櫃檯里的軍艦與一本像一本真的一樣的電子書,上面有投影,是靠觸摸來翻頁的,那軍艦雕的栩栩如生,好像只要放大幾十倍就可以航行了。最有趣的要數那搶答廳了大螢幕上面出了一些題目讓我們搶答我們玩的不亦樂乎。

第三,四樓都是舟山的平面規劃圖,其中四樓的平面圖是用木頭做的,真好看。可以讓我更直觀,更清楚地看到舟山的全貌。一座座橋樑,一艘艘船,一個個島嶼,組成了我們舟山的美麗新區。

這次的*真有趣,讓我了解到了新區規劃更現代。新城海洋文化藝術館,我會再來的,好來了解你的更多文化。

篇三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外公提議我們全家去他當年知青下放的洞港農場去參觀,去感受下當年知青的生活和勞動的成果。全家都表示贊成。

一路上我一直問外公:“什麼叫知青,什麼叫下放,為什麼要你們去農場?去那兒都做什麼呀?”外公笑著對我說:“知青就是剛剛踏出校門的學生,知識青年們,自願從城市去農村,幫助那邊開墾荒地,種植。”車子快開到農場的時候,外公顯得格外興奮,一邊指著窗外那一片片樹木,桔林,一邊對我們說:“你們快看,這兒,那兒,原來都是荒地。這些都是我們知青來了之後種的。”我不禁稱讚起來:“哇,外公你們好厲害呀!”

車子在洞港知青農場門口停了下來。外公帶我們來到博物館參觀,這是一排平房,有很多房間,外公說:“每個房間都陳列了很多不同時期的照片,你們一個一個看過來。”我跟著爸爸媽媽一間一間地參觀,突然,我看到有張照片下面有外公的名字,可我都認不出照片上外公的摸樣了,媽媽指著照片上一個頂著火辣辣地太陽,揮汗如雨地在幹活的年青人說:“你看,這個就是外公,外公他們就是這樣用自己的勞動,把這片荒地變成了田野。那時候他們住的就是這個簡陋的房子,吃的是鹹菜,青菜,冬瓜湯,但是他們用青春和汗水,使這片荒地脫胎換骨了。”我和媽媽又來到了一個擺滿了農具的房間,裡面有很多農具連媽媽都說沒有見過,外婆一個一個解釋給我們聽,這是水車,那是打穀子的,還有一件掛在牆上的蓑衣,外婆說那時候就是穿著這個擋雨的。我又好奇又驚訝,原來孤舟蓑笠翁中的蓑衣是這樣的,種地也不單單就是書上看到的拿著一個鋤頭就行了。

今天參觀了知青農場,我覺得非常有意義。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教過的知識,感受到了知青們的那種不怕苦,不怕累,奮發,奉獻的精神!現在雖然已經不需要我們當知青,乾農活。但是我也要發揚知青的精神,把它好好用在學習上,以後長大了成為有用的人,為國家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