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有關春節的日記800字五篇

高三學生有關春節的日記800字篇一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進入臘月,大人們就忙碌著準備過年的東西。他們必須在農曆新年之前準備好吃的、穿的、喝的、用的,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氛。孩子們也放假了,有足夠的時間去買零食、花炮和心幕已久的玩具。

我家的過春節也差不多是這樣。過了小年,我們就開始買年貨和新衣服了。

我和媽媽一起去買東西,我們來到商場,那裡人山人海,都在買年貨。而且不論價錢貴賤,也不論東西多少,多多益善,好像錢是大風颳來的似的。

媽媽和我先去買了海鮮,我們買了幾條魚,希望年年有餘(魚)。又買了些乾果,裡面有杏乾兒,巴達木、開心果等,預示著來年開開心心。媽媽還買了水果,蘋果代表平平安安,櫻桃代表團團圓圓。

媽媽說過新年要給小孩買套新衣服,我們來到服裝區這裡的衣服真是五顏六色,各式各樣啊!我們挑著挑著眼就花了,這個想要那個也喜歡。最後一件粉色羽絨服引起我的注意,它的袖口和帽子上有棕色的絨毛,非常保暖。最喜歡的是袖子上有一個寶石布貼,閃閃發光,我的新衣服就是這件了。因為它很可愛,穿上它我就像一個美麗的公主。

隨後,我們又去買了一副對聯,上聯一帆風順吉星到下聯萬事如意福臨門橫批:財源廣進。臘月三十我將這副對聯親自貼在門框上,預祝來年一帆風順,福壽安康。三十晚上我們吃了團圓飯,觀看了春節晚會,上面的小品是我的最愛。

大年初一新年的第一天,是春節的重頭戲。放完鞭炮,吃了早飯,我們就穿上新衣,開始各家各戶的走親訪友去拜年。我興的是收了幾個大紅包,這是長輩們給我們小孩子發的”壓歲錢“,鼓勵我在新的一年裡好好學習。

我們走在街上,隨處可以聽見:”新年好!“”恭喜發財!“的祝福聲。在新年裡,到處都洋溢著歡歌笑語。

春節要等到元宵節過後才算真正結束,這天是春節最熱鬧的一天。俗話說: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祭月、賞月的日子,也象徵著春天的到來,這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

這天我們吃過元宵,看花燈,猜燈謎。大街上有舞獅的、扭秧歌兒的、踩高蹺的、玩雜耍的,敲鑼打鼓,熱鬧非凡。我拉緊爸媽的手東瞅瞅,西看看,玩得不亦樂呼。到了晚上8點鐘,天空上出現了美麗的煙花,給春節畫出了完美的句號。

高三學生有關春節的日記800字篇二

春節到!春節到!家家戶戶真熱鬧!掛燈籠,放鞭炮!全國人民齊歡笑!

我的老家在東北,雖然我不在我的故鄉,但心在那裡,我的故鄉過春節也沒什麼特色,大家過春節就圖倆字:”喜慶“。在春節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都會分外熱鬧。全家人歡聚一堂,吃著年夜飯,看著春節聯歡晚會。多好呀。每逢春節,在外地工作的親人,都會趕到家來,陪父母開開心心過大年。這正是人們想要的:”團圓“,每一次過年,都會充滿親情味兒。過年總結出倆詞兒:”喜慶“與”團圓“。

過年,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買新衣服。這樣好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大人們可有事幹了,要給小孩子們準備紅包,要買過年吃的,用的,喝的,而且臘八大人們還要熬臘八粥,臘八粥由各種米,各種豆,與許多乾果熬製成的。而且,在這一天,家家要吃餃子。

到了除夕夜,算是正式開始了。除夕往往是最熱鬧的一個高潮,到處是飯香,而且,在這一天,孩子們也是最開心的,他們會領到壓歲錢,早上,還會貼上紅紅的對聯,每次吃年夜飯,平常吃”貓食“的我,都會多吃幾個餃子和菜,因為年夜飯被濃濃的親情包裹著,再加上年夜飯都是香噴噴的家常菜,直到吃的肚子實在裝不下了,才會停止吃飯。晚上,小朋友要把壓歲錢壓在枕頭底下,保平安。而且,到了十二點,禮花響起,伴隨著歡呼聲,新的一年開始了。而且還不能睡覺,要守歲,一定要十二點以後睡覺才行。

正月初一,商店都關門了,大人們也休息了,早上先睡個懶覺,起來之後,再打電話發簡訊拜年。老人們去拜訪朋友,男人們去串門,女人們則留在家裡迎賓,接待客人。小孩們通常都去樓下放炮,害怕放炮的就留在家裡看電視。

到了元宵,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鬧元宵,在這一天,全家又要團聚在一起,吃湯圓,寓意是:團團圓圓,不僅如此,還要看花燈,猜燈謎,就是在紙燈上寫上謎語,讓人來猜。在這一天,人們還要放孔明燈,在孔明燈上寫上自己的願望,放飛它願望就能實現。元宵節過完,春節就算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我的春節就是這樣過的,你呢?

高三學生有關春節的日記800字篇三

春節時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而每家中國人過春節的方式也不同,有的旅行過春節,有的在自家過節,還有的回老家過春節。但今天,來看我的春節吧。

在臘八這一天,中國人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可為什麼要喝臘八粥呢?因為相傳臘八節起源於遠古時的臘祭,每年臘八都要舉行重大的祭祀活動,以祈求五穀豐登吉祥平安,所以臘八粥的穀物那么豐富。在這一天我家也不例外,也喝臘八粥,冬天喝一口臘八粥別提多好吃了。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大人們說小年這一天要除塵,也就是打掃房子衛生,意思就是把舊年的髒東西打掃出去,新的一年就變的乾乾淨淨。這天我可累的不輕,晚上睡得老香啦!

臘月二十七是奶奶家那的趕年集。一大早,我就和奶奶去趕年集了。集市上的年貨琳琅滿目:大水盆里遊動的魚;籠子裡活蹦亂跳的雞鴨;字閃著金光的紅春聯;堆著各樣品種的煙花炮竹等;讓我目不暇接!集市上的叫賣聲和討價聲奏出了富裕和諧的社會之聲。

今年的除夕,我家團圓了!往年我小叔因為工作原因,總趕不上在家過年。今年小叔可以休假在家過年了,我們全家人可高興了!爺爺奶奶從早上就開始準備除夕夜的年夜飯。年菜的煎炒烹炸沌在我家的年飯桌上一一盡顯了。爺爺更是每年在這一天,把他廚師的本領極致的展現在我家年飯上,今年做了28道菜,讓我們大飽口福。

初一早上天還沒亮,我就和爺爺去廣場。在那裡和家裡的老鄉們聚會碰頭互相問好。然後把每家帶去的鞭炮一串繫著一串,總長得有二三百米長。不同地區的老鄉都有可能在這聚會,都會這樣串鞭炮。鞭炮一響起來,那場面真的相當壯觀,能持續將近一個小時。我問爺爺為什麼要放這么長的炮?爺爺說:“圖個吉祥如意,炮越長代表吉祥如意越長久!

我家的春節就是在疲憊、熱鬧、美食、不捨中恢復到平常的生活日子裡。

高三學生有關春節的日記800字篇四

按照往年的習慣,我家的春節差不多在小年就開始了。

小年就是臘月二十三,到了這一天媽媽就會給我買脆脆的芝麻糖瓜,這是因為在小年這一天灶王爺會打小報告,所以給他糖瓜吃,讓他的嘴甜一甜。現在不怕他講壞話了,所以就改成我吃了,封我的小嘴,多說吉利話。

過了小年,這就意味年要拉開序幕了。每當這時,我就會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購年貨,還要買走親戚家的禮物。常常一買就好幾大包。回到了家,還不能閒著,要掃塵,除舊迎新嗎,這才能把不好的運氣統統地掃出門。姥姥要蒸饅頭、豆包、年糕,姥爺忙著走油,就是炸丸子、炸魚了。

在除夕的前一天,姥爺會去上墳請祖先,因為中國人都很重視祖先,尤其是過年,會請祖先一起回家過年。

盼星星,盼月亮,我終於盼來了年的高潮——除夕。每次一到除夕,我總是和媽媽一起去奶奶家。第一件事就是收壓歲錢,一聲“過年好”就能換回好幾張大紅票,真是太值了。第二件事是在奶奶家大吃一通,雞、鴨、魚、蝦、肉全部上了餐桌,喔還有最重要的三鮮餃子。第三件事就是向爺爺要鞭炮,爺爺會給我準備一大堆的花炮。

到了除夕的晚上,我便從奶奶家回來,和姥爺姥姥守歲了。我們也會包除夕夜的餃子,這個餃子裡面還放了煮過的錢呢,然後我們會一過看春晚,一邊吃餃子,一邊找錢,可是那錢餃子仿佛就跟我打起了冷戰,任憑我吃了多少個,它就不出來,看著大人們都吃到了,我越急,吃不到錢餃子,我就不放筷子,不離開餐桌,終於讓我吃了一個錢餃子,心裡美的開了花。除夕最重要的就是“守歲”。守歲就是不到十二點鐘聲響,不能睡覺,這是對我的一種煎熬,越是想快到十二點,那時針就走得越慢,我的眼皮都上膠了,也不見到點,氣得我恨不得拿根牙籤撐起眼皮。咚…咚…隨著鞭炮起放,新年的鐘響起,十二點到了,我也要出去放鞭炮了,睡神也躲起來了。外面漫天的禮花,震耳欲聾響徹雲霄。

第二天初一開始我們便會走親訪友。

走東家串西家,累,終於到了正月十五鬧元宵。看花燈,猜燈謎,吃湯圓,我手提著燈籠也會到外面走上一圈。我的燈籠是買回來的,紅的燈籠還會唱歌,亮亮的紅美極了。

一眨眼,年又過完了,我又該收收心學習,媽媽也該上班了。我回味著我家的這一年的春節,意猶未盡,盼望著下一個春節。

高三學生有關春節的日記800字篇五

在我的記憶中,每年的春節都差不多——熱鬧、喜慶而祥和。

除夕前,大人們忙著打掃房屋,換洗床單,置辦年貨,忙得不亦樂乎。我呢,跟在他們身後,一會兒幫奶奶整床單,一會兒跟媽媽去超市買糖果,一會兒又和爸爸一起貼春聯……家裡家外到處瀰漫著濃濃的年味,春節邁著熱烈而歡快的腳步向我們走來了。

大年三十上午,奶奶和媽媽就開始剁餃餡,剁了一大盆餃餡,爸爸活了一大盆面。我問奶奶:“要包這么多餃子啊,吃得完嗎?”奶奶嗔怪道:“你這孩子,大過年的,不能說‘完了’這樣不吉利的話,不能動剪刀,不能掃地……”我一吐舌頭:“過年有這么多忌諱啊?”“是啊,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奶奶說。大人們從中午開始包餃子,一直包到太陽落山,我不知道到底包了多少,但奶奶說要把過年吃的餃子全包好,這些餃子全家要從初一吃到初五。奶奶先祭灶神,又跟爸爸擺好貢品祭祖。中午,媽媽做了一大桌子好吃,全家人圍在桌子上吃起飯。

晚上,我們全家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窗外燈火通明,鞭炮聲此起彼伏,屋裡大人推杯換盞,互相祝福。大人要熬夜,奶奶說這叫“守歲”。我實在支撐不住,要去睡覺,一再抱怨為什麼非得守歲呢?熬得人困死了。奶奶就給我講守歲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初一可是我的最愛。早晨,一起床就開始放鞭炮,男孩子們歡喜得蹦來跳去。我也樂在其中,點燃了一支衝天炮,哪料一時沒鬆手,我的小手開花了,疼得我“哇哇”大哭。鞭炮一直放都中午,一大堆爆竹的包裝紙堆成了山。之後,爸爸媽媽帶著我,去給親朋好友拜年,同時為他們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初二我們去鄉下的姥姥家拜年。最令我高興的是,我收到了不少“壓歲錢”。從正月初一開始,年味就淡了,沒有除夕那么喜氣洋洋

隨著開學日子的逐漸臨近,過年的喜慶與熱鬧也漸行漸遠,沉澱心底,但我並不悲傷,因為走過春秋之後,我又能與他相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