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三年級300字作文10篇

《三國演義》書中的各位英雄,自小熱愛學習,博古通今,是值得我們現代的小學生學習的榜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三年級300字作文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一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本無人不曉的書。

有人問:你覺得哪一部分讓你感觸深刻?我會回答:當然是諸葛亮三氣周瑜。

諸葛亮一氣周瑜講的是諸葛亮如何奪荊州和南郡。他先讓周瑜去打,周瑜使計讓敵人出城,準備改天再把兩座城攻下。可諸葛亮卻趁沒人時,攻下了兩座城,把周瑜氣得箭傷冒血。

隨後諸葛亮又幫劉備娶到了孫權的妹妹。這件事差點沒把周瑜氣死!

最後一氣是諸葛亮不光破了周瑜的計謀,還寄去了一張連勸告帶挖苦的信。這封信氣得周瑜頭昏目眩,又因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所以長嘆不已。最終周瑜哀嘆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最後合上了眼睛,一命嗚呼了。

讀到這裡,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睿智以及他寬廣的胸懷。她不僅把周瑜耍得團團轉,還能趁機拿下兩座城……他的智慧讓我十分敬佩。同時他在周瑜死後給周瑜弔喪,還為周瑜題詩,陳述了對周瑜至死的傷心之情。這讓我覺得諸葛亮的心胸寬廣,畢竟他們還是一對敵人啊!

除了諸葛亮,我覺得周瑜死的活該。如果一個人的心胸太狹隘,一定會像周瑜一樣被活活氣死;如果一個人像諸葛亮一樣心胸寬廣,這樣的人才算聰明。

請大家做個聰明的人,心胸寬廣的人吧!這樣世間會充滿和諧,沒有嫉妒。

《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二

諸葛亮,字孔明,時稱臥龍先生。他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上,諸葛亮稱得上是位知名度最高、形象也最好的傳奇人物之一。智、勇、忠、誠等美德集於一身,中外古今似乎再也找不到這樣令人激賞的政治人物,基礎的軍事家、謀略家。他神機妙算,奇策泉涌,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綜合知識非常的強。諸葛亮對每個人的性格揣摩得非常清楚。比如在“草船借箭”這一事件當中,諸葛亮知道周瑜聰明善妒,魯肅忠厚老實,曹操多疑妒賢。因此諸葛亮瞞過周瑜,向魯肅借船和草把子,假攻曹營獲取十萬多支箭。諸葛亮運用天時、地利、人和在“曹操敗走華容道”中,運用一系列計策攻打曹操,自己沒費一兵一卒,讓曹操損失慘重,這一次戰鬥讓曹操大傷元氣,大大削弱了曹操的勢力,為後來曹操的滅亡奠定了基礎。

人們在看《三國演義》時都羨慕、誇讚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可是卻不知道諸葛亮在背後為他的聰明才智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諸葛亮二十八歲被劉備請出山,而他在出山之前,他一直隱居在山中,享受著寂寞,享受著孤獨,以書為友,飽讀詩書。凡事有前因就有後果。不要小看我們現在做的每一件事情,它都是為你的將來做鋪墊。

《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三

今天,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我打開這本書,閱讀了其中的《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講的是張飛、關羽和劉備結拜成兄弟的故事。讀了這個故事,我深深地被劉備、關羽、張飛這三個人感動了。

劉備心中想報國,但因自己力量單薄而嘆息;張飛他義膽忠肝,有些財力,但他不為自己想,而是為國家著想,買了些馬,招了些兵;關羽力氣大,又有武藝、有魄力。他們雖然性格不通過,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義舉:為國效力個個一身赤膽,一心為民,從不考慮自己的一切。

在張飛、關羽的幫助下,劉備好不容易才當了一個小官。在當時,當上了官肯定會欺壓老百姓,而劉備不但不欺壓百姓,還對百姓特別好,他還因此丟了官。

當我讀了這個故事後,我想到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當地震發生後,社會各界都動員人們捐款捐物,幫助四川地震災區的人們渡過難關。雖然大家互不相識,可是大家的心事連在一起的,就像劉、關、張三人一樣他們正是有共同的志向才會走到一起結為兄弟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四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作。他以輕快、色彩濃厚的筆調介紹了東漢末年,漢獻帝昏庸無能,於是四方的諸侯們開始討伐內戰,形成了以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最後魏國打敗了吳蜀兩國,創建了新的朝代,統一了中國,改國號為晉的一段歷史故事。

說起書中的人物,我最喜歡蜀漢丞相諸葛亮了。他足智多謀,膽識過人,有超人的智謀,未出茅廬就已知天下三分。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和火燒赤壁,計計得勝,令人讚嘆。劉備臨死前,囑咐如果兒子劉禪可以繼位,就讓諸葛亮輔佐:如果他不行,就讓諸葛亮取而代之。但諸葛亮始終忠心耿耿,盡心盡力治理國家直到去世。

我也很欣賞文中的魯肅,他忠厚老實,十分仁義,與人友好往來,這樣的人,值得我們信任。

關羽作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為人十分重義、性格剛烈、武藝超群、通文史。那個見到金銀財寶就變心的呂布,哪裡比的上他!雖然關羽最後敗走麥城為孫權伏殺,但他仍是人們心中的榜樣與偶像。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有謀略與膽識,還要有仁義,才能平天下。生活也是這樣,只有在班上與同學們友好往來,團結互助,才能齊心協力,共創一番佳績。

《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五

“三足鼎立誰稱帝,涅磐重生神關羽。”這是三國殺的歌詞。當我聽到這首歌時,一直不愛讀書的我,竟也對《三國演義》這本書提起興趣來了。

《三國演義》這是老師在假期里推薦我們讀的書。我本是一個不愛讀書的孩子,可是也不能違抗老師的命令。只好把《三國演義》草草地讀了一遍。卻在今天才讓我體會到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所在的趣味。

讓我介紹一下《三國演義》這本書吧!當大家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就進入了英雄輩出的年代。看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時豪情壯志;董卓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的一口氣連奪幾座城池的氣勢;諸葛亮上演的草船借箭。這些三國英雄讓我感慨萬分。人們常說“自古英雄出亂世”,在讀完《三國演義》後,我才能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意思。

當我在讀這本書時,讀到兩軍對戰的場面,頓時感到胸中滿腔熱血;當讀到英雄好漢,被貪官陷害,恨不的去那個時代殺了貪官;當我讀哪個人因為自己的生死,而出賣自己的國家時,覺得他千刀萬剮都死不足惜。

我覺得一個人只有在亂世之中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內心,品質,才能看出他到底是英雄還是反賊。

《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六

四大名著,各有千秋。但我最喜歡看的是《三國演義》。

故事主要講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書中那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空城計等早已是家喻戶曉;那些閃爍著藝術光輝的典型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重情重義的關羽和狡詐多疑的曹操等也是人盡皆知。

在這其中,我最喜歡關羽這個人物,他重情重義,忠肝義膽,英勇無比,在華佗給關羽刮骨療傷時,關羽還依舊和手下將領喝酒吃肉,談笑自如,由此可見,關羽的氣度是多么豪邁!可無奈“驕兵必敗”,在關羽攻打樊城時,陸遜只不過用了一個計謀、一封信,就把一代名將騙得暈頭轉向,最後步步緊逼、咄咄逼人,關羽的性命竟落在孫權的手上!我為關羽而感到惋惜,惋惜他一生銳不可當,卻敗在自己的虛榮心下。同時,我也從關羽的失敗上悟出了一個道理:謙受益,滿招損。我要把這句話運用到平時的學習、生活中。

作為一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既有精緻細膩的細節描寫,也有簡練概括的輪廓勾勒。故事情節曲折跌宕,引人入勝,以至於我是常常看的廢寢忘食。這樣一本《三國演義》,會是我終身受益。

《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七

《三國演義》講的是東漢末年到西晉之間的故事,在這本書裡面有很多人的死法不同,有些人死的值得,有些人死的不值得,下面就是我的讀後感。

呂布忘恩負義,從丁原到董卓都拜他們為義父,可是後來他都把他們殺了。劉備把徐州讓給了呂布,呂布得到了地盤後又去攻打劉備,劉備和曹操聯手一起把呂布給殺了。雖然呂布曾經殺了董卓,也算是為漢朝除害,但是他做了很多壞事,是個好色之徒,所以他死有餘辜。人不能貪財好色,要誠實有信用,才能讓自己的道德多一些。

諸葛亮為蜀漢立下了大功,又為劉備的兒子劉禪整天整夜地想各種各樣抗曹的計謀,不知疲倦,而生了重病,最後累死在五丈原的軍營里。這樣一個足智多謀的軍師,這樣一個盡心盡力的人死了太可惜。為了吃喝玩樂、樂不思蜀的劉禪而死的太不值得了,因為那些不知悔改的人不值得我們去幫助。

華佗為蜀國的關羽、吳國的周泰、魏國的曹操都治過病。關羽給他很多黃金,他一兩也沒有收下,他不求報酬。華佗最後被曹操殺了,但是後人永遠記得這位醫聖,他像嘗百草的神農,為天下人著想,治病不分病人的地位高低、貧窮或富有、善良或邪惡。

《三國演義》裡面還有很多很多的大人物和卑鄙小人,他們的死亡給我帶來許多的啟示。很多人的死是因為他們的缺點和錯誤,比如說張飛的粗暴和愛喝酒,關羽的大意和驕傲,還有曹操的懷疑之心。所有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我們要學習別人的優點,不要學習別人的缺點。

《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八

我讀《三國演義》的時候看到了非常好笑的一段,講的是曹操敗走華容道。他三次大笑,惹出三隊伏兵。這個愚蠢的曹操令我也大笑了好長一段時間。現在想起來也覺得有趣。

第一次是五更天的時候,四周靜悄悄的,曹操以為自己逃脫了,便大笑起來,說:“我不笑別人,我只笑周瑜和諸葛亮沒有智謀,若是我用兵,預先在這裡埋下伏兵,如何抵禦?”他這一笑就惹出了趙雲這隊伏兵。

第二次他從趙雲手裡逃脫了,他逃到葫蘆口又大笑起來,可沒想到這次第二路伏兵正等著他。

第三次曹操又逃脫到了華容道,再一次大笑起來。這一笑又引出了早已埋伏好的關羽。最後要不是關羽報恩放了他,曹操就被活捉了。

這個故事對我影響很大,看到曹操這樣得意忘形,最終落個逃跑的結局。我也聯想到了自己,在學習上,當自己取得了點滴成績時,就沾沾自喜,有時上課喜歡走神,不開動腦筋思考,會做的題目自以為是,結果考試成績又不太理想。我以後真的要改掉這些毛病,不能像曹操一樣自鳴得意。

《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九

我家有許多書:《三國演義》、《上下五千年》、《水滸傳》、《史記》……,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三國演義》。

我從上幼稚園開始,就喜歡上了《三國演義》,裡面的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吸引著我。

到了上國小,那裡面的“火燒赤壁”、“三顧茅廬”、“官渡之戰”我已經能爛熟於心了,還學會了許多三國諺語——“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上了二年級,三國演義里的一個個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勇冠三軍的張飛關羽、奸猾狡詐的曹操、抬棺赤膊上陣的龐德……,讓我明白了人名有各的本領,敵我雙方的激戰場景,讓我收益一生。

我最喜歡的三國的謀士是諸葛亮,他從火燒新野到妙計斬魏延,立下了不少戰功,可他也並非神仙,在耐心的考驗中敗於司馬懿,最後壯志難酬,病死於五丈原,讓人讀到這裡不禁流下幾滴眼淚。

我還喜歡三國猛將張飛,勇冠三軍,可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在大醉後,鞭打部下,導致自己被兩名部下刺死,還讓劉備的蜀國七十萬大軍盡失,可他那勇冠三軍,堅強,勇猛的氣概,永遠留在我心中。

這就是《三國演義》,一本我最喜歡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十

我是一個小書迷,什麼書我都愛看《西遊記》、《三十六計》、《水滸傳》。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精彩的故事,如關羽的“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張飛的“獨退曹兵”“夜戰馬超”;趙雲的“大戰長坂坡”“單騎救主”等······還有“三顧茅廬”、“敗走華容”、“三迎戰呂布”等。我印象最深的就屬“赤壁之戰”了。故事講的是:曹操想要吞併東吳,必須要渡河,可是北方士兵水性太差了,就用鐵索把船連在一起,這樣做就可以解決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經常暈船的毛病。周瑜與黃蓋上演苦肉記假投降,借東南風點燃木船,使曹操的百萬雄兵在一夜之間變得潰不成軍,並在他逃跑的路上進行阻擊,曹操的幾十萬大軍被周瑜殺得死的死,傷的傷,損失慘重。赤壁之戰中,曹操因為自己實力強盛,自負輕敵,被孫劉聯盟打敗。

這讓我聯想到了去年學校舉行的一次數學競賽。賽前,我自信地對媽媽說:“媽媽,數學是我的強項,這次競賽我一定能拿一等獎!”說完我揚起頭,大踏步走向屋外玩去了。競賽中,我也是“唰唰唰”一會功夫,完成考卷,寫完後看都不看一眼,就交卷了。中午回家,我還驕傲地對媽媽說:“試卷太簡單了,我20分鐘就寫完了。”沒想到第二天公布成績的時候,我只得了三等獎!而平時成績與我不相上下的同學得了一等獎!《姜子牙兵法》中說過:“將者,驕而必敗”。曹操正是因為輕視了敵人,才會傷亡過半。而我正式因為驕傲自滿,不重視比賽而名落孫山。考場如戰場,只有勝不驕,敗不餒,才能處於不敗之地。學習中我們不能因為一點成績驕傲自滿,要學會謙虛,這樣才能進步,獲得成功。

《三國演義》,你真是一本有趣、奇妙的書,不但讓我了解了許多歷史故事,也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它真是我的良師益友,我真喜歡三國!